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茜

作品数:36 被引量:124H指数:6
供职机构: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轻工技术与工...
  • 7篇生物学
  • 6篇农业科学
  • 5篇医药卫生
  • 3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微囊藻
  • 5篇抑菌
  • 5篇藻毒素
  • 5篇微囊藻毒素
  • 4篇正交
  • 4篇抗氧化
  • 4篇活性
  • 3篇毒性
  • 3篇对虾
  • 3篇多糖
  • 3篇抑菌活性
  • 3篇色素
  • 3篇玫瑰
  • 3篇玫瑰色素
  • 2篇淡水藻
  • 2篇淡水藻类
  • 2篇蛋白质
  • 2篇抑菌圈
  • 2篇正交实验
  • 2篇正交试验

机构

  • 22篇湖北省疾病预...
  • 16篇武汉东湖学院
  • 11篇华中师范大学
  • 4篇武汉大学东湖...

作者

  • 36篇孙茜
  • 23篇唐红枫
  • 7篇张雨婷
  • 5篇穆婷
  • 4篇秦俊
  • 4篇程时劲
  • 3篇赵以军
  • 3篇李祝
  • 3篇熊丽
  • 3篇叶幸
  • 3篇夏琪
  • 2篇曹军卫
  • 2篇卢蒙
  • 2篇王媛
  • 2篇生秀梅
  • 2篇戴立华
  • 1篇余拯
  • 1篇刘涛
  • 1篇杨英利
  • 1篇骆淑媛

传媒

  • 5篇湖北农业科学
  • 5篇华中师范大学...
  • 3篇中国调味品
  • 3篇化学与生物工...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山东化工
  • 1篇生物学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油脂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粮食与油脂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今日科苑
  • 1篇中华灾害救援...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蜀本草多糖的提取及抑菌活性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研究蜀本草多糖的优化提取工艺和抑菌活性。[方法]通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等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匀浆热水提法提取蜀本草多糖工艺进行了优化,同时利用所得多糖进行体外抑菌活性试验和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蜀本草多糖提取最优条件为提取温度65℃、料液比(m/v)1∶45、提取时间75 min,多糖得率最高为6.28%;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蜀本草多糖提取物对酵母菌无明显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蜀本草粗多糖提取物在100℃及以下活性稳定。[结论]该研究为开发利用蜀本草多糖提供理论依据。
孙茜张文泉艾洪超唐红枫
关键词:多糖正交试验抑菌活性热稳定性
有机碳源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产毒的影响
本次研究发现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两种有机碳源(葡萄糖和乙酸钠)均能极显著的促进铜绿微囊藻藻细胞分裂,提高藻细胞密度。其中,葡萄糖起始浓度为30mg·L-1,乙酸钠起始浓度为500mg·L-1和800mg·L-1时对微囊藻...
孙茜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有机碳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光合效率
文献传递
几株溶藻微生物与微囊藻毒素的相互作用被引量:1
2006年
本文研究了8株从野外分离得到的具有较高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溶藻微生物对不同浓度微囊藻毒素MC-RR的抗性,并比较了这几种溶藻微生物对MC-RR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溶藻微生物对微囊藻毒素的抗性及降解能力与其生物量和MC-RR起始浓度有关。并且溶藻放线菌对微囊藻毒素的抗性和降解能力均高于溶藻细菌,其中溶藻放线菌Y11在MC-RR起始浓度为1.0μg·mL-1和5.0μg·mL-1时,96h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4.95%和40.04%,能在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同时有效地去除自然水体中的MC-RR,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孙茜姜红周瑞喻融赵以军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抗性降解
微囊藻毒素的提取与纯化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4年
微囊藻毒素是一组具有生物活性的七肽单环肝毒素,对肝脏起强烈的肿癌促进作用。对微囊藻毒素的研究如毒性分析、生化性质、结构分析、降解转化等都需要用到纯毒素,但一直以来由于研究者的不同需要,毒素提纯的步骤和方法相差很大,至今也没有一种达成共识的有效提纯方法。本文从藻毒素样品预处理、提取、分离和纯化等多方面详细介绍了微囊藻毒素提取和纯化方法的现状及最新进展,总结和评价各种提纯微囊藻毒素的方法,并指出其各自优缺点。
李祝卢蒙朱迟孙茜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纯化
酶抑制技术在蔬菜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4年
酶抑制技术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及成本低等优点,正逐步进入蔬菜等农产品生产基地及市场监督部门,并已成为我国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的主流发展技术。本文综述了我国目前酶抑制技术快速检测蔬菜中农药残留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状况,分析了以酶抑制法为基础的相关技术及其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并预测了其发展前景。
唐红枫生秀梅陈文明孙茜熊丽王媛刘涛
关键词:乙酰胆碱酯酶农药残留
湖北省医疗卫生机构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现状与对策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了解湖北省医疗卫生机构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现状,为提升生物安全实验室规范管理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全省各辖区选取657家医疗卫生机构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辖区内监督检查,从中抽取48家进行省级现场抽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各辖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组织结构、人员培训、设施设备配备符合率达95.00%以上,菌(毒)种及样本管理符合率仅68.95%。省级抽查显示高压灭菌器和生物安全柜定期检测符合率分别为62.50%和47.92%。实验活动准入、意外事故处置与演练、风险评估制度的实施符合率为72.92%。生物安全管理文件的更新、人员定期评价和技术档案建立、菌(毒)种及样本管理等制度的实施符合率分别为64.58%、62.50%和54.17%。结论各辖区监督检查与省级抽查结果基本一致。建议属地化管理关注生物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加强对高压灭菌器和生物安全柜定期检测、实验活动准入、风险评估、意外事故处置与演练,尤其是菌(毒)种及样本管理工作的技术指导与监管力度。
孙茜严文馨秦俊闵慧中李国明
关键词:生物安全实验室
一种实验室生物安全用应急处理盒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验室生物安全用应急处理盒,包括盒体和盖,所述盒体通过合页与所述盖连接,所述盒体内部由隔板隔开,所述隔板隔开的盒体一侧为深至箱底的消毒用具存放区,盒体另一侧隔板分为里外两区,里面从左到右设置有电池槽、警...
秦俊孙茜
苯胺对四种淡水藻类的毒性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苯胺是农药,染料和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被列为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之一。藻类在水体食物链申起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了苯胺对无菌衣藻、裸藻、聚球藻和硅藻四种淡水藻类的96h半数抑制浓度 EC50值,衣藻的为70mg/L,裸藻为45mg/L,硅藻为6.3mg/L,聚球藻为1.0mg/L,得到其耐受性大小为:衣藻 >裸藻>硅藻>聚球藻。同时通过肉眼和显微观察,发现这四种藻在颜色和形态上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此结果对探明苯胺对藻类的生态毒理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杨英利孙茜
关键词:苯胺EC50
天然水华蓝藻中微囊藻毒素提取方法的比较被引量:5
2011年
对采自武汉东湖水华蓝藻细胞中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比较了不同提取溶剂对MC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5%乙酸溶液和连续抽提法(先用5%乙酸溶液,然后用40%甲醇溶液)能最大限度地从藻细胞中分别提取MC-RR和MC-LR,而且其提取液pH值接近藻胆蛋白的等电点,可省去调pH值法去除藻胆蛋白的步骤,使整个提取过程更加简捷、高效。正丁醇∶甲醇∶水(5∶20∶75,体积比)和甲醇溶液(40%、80%和100%)对MC的提取效率均远远低于5%乙酸溶液和连续抽提法。此外,提取时间的长短也直接影响提取液中MC的浓度。
唐红枫孙茜穆婷张雨婷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
南美白对虾虾油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以南美白对虾虾头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虾头油提取的最优条件;同时对虾头中蛋白质和含水量对虾头油提取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异丙醇为提取剂,虾头含水量15%,提取时间为110min,提取温度为70℃,料液比为1∶7(m∶V)。在此条件下可得到最大虾油得率为7.89%。同时脱蛋白,虾油的得率更高,达到8.00%。
唐红枫王诗纯李小燕王蕾杨文博孙茜
关键词:南美白对虾正交实验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