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友
- 作品数:14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创新创业教育在临床医学专业神经病学教学中的融入与实践
- 2023年
- 随着神经病学的快速发展,神经病学已经成为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较重要的课程。神经病学是研究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治的一门医学学科,具有涉及范围广、专业性强等特点,加上神经病学具有知识点繁琐、枯燥、逻辑性强等特点,创新创业教育与神经病学教学结合已得到良好成效。关注创新创业教育在临床医学专业神经病学教学的应用,包括神经专科查体、介入治疗培训教学等。创新创业教学在降低教学难度、提高技能水平、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但创新创业教育在临床医学专业神经病学教学的相关研究较少,相信随教学资源的完善和教学技术的成熟,创新创业教育会成为临床医学专业神经病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本文就临床医学专业神经病学教学中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旨在对创新创业教学在临床医学专业神经病学教学中的融入与实践进行总结和综述。
- 白禹宋友李曦萌张淑萍荣守范王国辉
-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神经病学教学创新创业教育
- 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究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接收的150名神经病学临床见习生分为:对照组75名,予以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75名,予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医学+X”教学模式。比对、分析两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学科成绩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学习情绪、自我效能感评分较对照组高,学习焦虑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临床思维能力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职业素质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在神经病学中应用,可提高临床见习生学科成绩,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及职业素养,培养专科临床思维,值得优选。
- 李曦萌宋友白禹张淑萍荣守范王国辉
- 关键词:神经病学教学
- 大鼠脑出血灶周HSP70凋亡表达及GM_1对其变化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研究大鼠脑出血灶周边组织HSP70的表达机制,探讨GM1抗细胞凋亡作用及对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1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脑出血组,神经节苷酯干预组。大脑立体定位法复制脑出血模型。2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脑组织HSP70表达。3吉姆萨染色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结果:1脑出血周边组织6h见HSP70表达,在6-48h呈上升趋势。2脑出血周边组织6h见凋亡细胞,在6~48h呈上升趋势。3GM1干预后HSP70表达与脑出血组比较显著上升,而凋亡细胞数下降,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4GM1干预组中,局部比腹腔各时间点HSP70表达阳性细胞数增高,而凋亡细胞数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1HSP70参与脑出血周边组织损伤应答反应。2GM1可增强脑出血急性期HSP70的表达,同时具有抗细胞凋亡作用。3GM1可改善脑出血预后,且局部用药优于腹腔给药。
- 宋友陆晓红
- 关键词:脑出血神经节苷酯
-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本科神经病学课程的应用价值
- 2024年
- 目的研究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本科神经病学课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4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接收的神经病学专业本科实习生92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名。对照组采取传统神经病学课程教育方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创新创业教育方式。比较各组过程性考核、终末考核评分及自我创新能力。结果研究组过程考核评分、终末考核评分[(94.75±4.14)分、(115.26±5.35)分]均高于对照组[(81.23±5.61)分、(95.17±6.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训带教前,2组自我创新能力测试问卷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训带教后,研究组评分[(84.97±3.31)分]高于对照组[(79.25±3.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本科神经病学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过程性考核、终末考核评分,进而增强其创新创业能力及自我创新能力。
- 宋友白禹李曦萌张淑萍荣守范王国辉
- 关键词:创业教育本科
- 大鼠脑出血灶周HIF-1α表达及GM_1对其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研究大鼠脑出血灶周边组织急性期HIF-1α的表达机制,探讨GM1对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1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脑出血组,神经节苷酯干预组(局部和腹腔给药组),各实验组分为出血后6、12、24、48h四个时间点。采用大脑立体定位法注入未肝素化动脉血复制大鼠脑出血模型。2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脑组织HIF-1α的表达。结果:1大鼠脑出血周边组织6h可见HIF-1α的表达,在6~48h呈逐渐上升趋势。2GM1干预后周边组织HIF-1α表达阳性细胞数与脑出血组对应时间点比较显著上升,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3GM1干预组中,与腹腔给药相比,局部用药各时间点周边组织HIF-1α表达阳性细胞数显著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1HIF-1α参与脑出血周边组织损伤应答反应。2GM1可增强脑出血急性期HIF-1α的表达。3GM1可改善脑出血预后,且局部用药优于腹腔给药。
- 宋友
-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神经节苷酯
- 维生素E对锰中毒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维生素E对锰中毒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8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三组。自然组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30 mg/kg;锰中毒组每天腹腔注射氯化锰溶液15mg/kg;维生素E组在锰中毒组基础上用纯净水稀释维生素E 100mg/kg灌胃给药,每天1次,共18d。比较三组大鼠Morris水迷宫实验的潜伏期时间和空间探索的平台穿越次数,采用免疫组化尼氏染色观察大鼠脑海马CA3区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水迷宫实验第3、4天,锰中毒组潜伏期时间较自然组和维生素E组延长(P<0.05)。锰中毒组平台探索次数为(1.92±0.78)次,少于自然组的(3.94±1.35)次和维生素E组的(3.85±1.33)次(P<0.05)。锰中毒组凋亡细胞为(59.8±6.4)个,多于维生素E组的(15.8±5.5)个和自然组的(10.5±1.6)个(P<0.01)。结论维生素E对锰中毒大鼠的脑部损伤有保护作用,提高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减少海马CA3区细胞凋亡。
- 王国辉王丽华白禹宋友
- 关键词:维生素E锰中毒脑损伤
- 早期给予氯吡格雷、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使用对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对早期给予氯吡格雷、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使用对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中对照组以常规方法 +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用常规方法 +氯吡格雷+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将患者各项临床数据详细整理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GQOLI-74评分高,临床治疗效果优,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接受常规方式治疗的同时,给予早期氯吡格雷、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使其神经功能损伤得以改善,临床症状亦明显改善,随之生活质量得以提升。
- 宋友
- 关键词:氯吡格雷丁苯酞注射液脑梗死
- 阿托伐他汀联合叶酸、甲钴胺对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脂的影响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叶酸、甲钴胺对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基础治疗组、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叶酸、甲钴胺联合治疗组,三组脑梗死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叶酸、甲钴胺联合治疗组均给予叶酸片5mg,日三次口服;甲钴胺注射液500μg,日一次静脉注射。阿托伐他汀、叶酸、甲钴胺联合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阿乐)20mg日一次口服。疗程四周。分别于入院后24h内及治疗四周后晨起空腹抽静脉血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脂。结果:常规治疗组及阿托伐他汀、叶酸、甲钴胺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阿托伐他汀、叶酸、甲钴胺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常规治疗组比较(P<0.01);阿托伐他汀、叶酸、甲钴胺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血脂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减低血同型半胱氨酸,而且与叶酸、甲钴胺有协同降低血同型半胱氨酸的作用。
- 贾丽娜宋友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叶酸甲钴胺血同型半胱氨酸血脂
- 缺血后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SOD、MDA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SOD、MDA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44只,随机分成三组:假手术组、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假手术组只进行假手术;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组)给予90 min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缺血后处理组在大脑中动脉缺血90 min后,给予灌注30 s缺血30 s,反复3次。各组分别再灌注12 h、24 h、48 h、72 h后测定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的改变。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后再灌注前给予后处理,缺血后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SOD的表达明显增加,而MDA的表达明显减少。结论:脑缺血后处理增加脑缺血再灌注后SOD的表达、减少MDA的表达,进而提高脑组织的抗氧化能力。
- 贾丽娜宋友程洪斌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缺血后处理SODMDA
- 大鼠脑出血灶周HIF-1α、HSP70表达及GM1对其变化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研究大鼠脑出血灶周边组织急性期HIF-1α、HSP70的表达机制,探讨GM1对HIF-1α、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①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脑出血组,神经节苷酯钠干预组(局部给药组和腹腔给药组),各实验组分为脑出血后6、12、24、48h4个时间点。采用大脑立体定位法注入未肝素化动脉血复制大鼠脑出血模型;②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脑组织HIF-1α、HSP70的表达。结果①大鼠脑出血周边组织6h可见HSP70和HIF-1α的表达,在6~48h呈逐渐上升趋势;②GM1干预后周边组织HSP70、HIF-1α表达阳性细胞数与脑出血组对应时间点比较显著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GM1干预组中,与腹腔给药相比,局部用药各时间点周边组织HSP70、HIF-1α表达阳性细胞数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HIF-1α、HSP70参与脑出血周边组织损伤应答反应;②GM1可增强脑出血急性期HIF-1α、HSP70的表达;③GM1可改善脑出血预后,且局部用药优于腹腔给药。
- 宋友程洪斌陆晓红
-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神经节苷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