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尤圣武

作品数:17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基因
  • 5篇腺病
  • 5篇腺病毒
  • 3篇转染
  • 3篇内啡肽
  • 3篇基因治疗
  • 2篇药物治疗
  • 2篇镇痛
  • 2篇通路
  • 2篇重组腺病毒
  • 2篇稳定转染
  • 2篇腺病毒科
  • 2篇基因开关
  • 2篇谷氨酸
  • 2篇红藻氨酸
  • 2篇Β-内啡肽
  • 2篇氨酸
  • 2篇SUMOYL...
  • 2篇GLUR6
  • 2篇JNK通路

机构

  • 12篇上海交通大学...
  • 8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作者

  • 17篇尤圣武
  • 9篇于布为
  • 7篇俞卫锋
  • 6篇彭章龙
  • 4篇宋小星
  • 4篇李泉
  • 3篇周脉涛
  • 3篇杨立群
  • 3篇徐学武
  • 2篇王星华
  • 2篇苏长青
  • 2篇钱其军
  • 2篇吕欣
  • 2篇刘志强
  • 2篇陈卫民
  • 2篇朱敏
  • 1篇宋建钢
  • 1篇李丽
  • 1篇孙震
  • 1篇张铁铮

传媒

  • 9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疼痛
  • 1篇麻醉与监护论...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 1篇2004中华...
  • 1篇第十二次长江...

年份

  • 5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终末期肝病患者罗库溴铵的代谢途径
2008年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患者罗库溴铵的代谢途径。方法拟行肝移植术的终末期肝病患者20例,年龄21-64岁,体重54~80kg,ASAⅡ级或Ⅲ级。静脉注射异丙酚、芬太尼和罗库溴铵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采用四个成串刺激监测肌松程度。麻醉维持:静脉输注异丙酚,吸人N2O,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待L恢复到5%时,颈内静脉输注罗库溴铵,初始输注速率为3μg·kg^-1·min^-1,调节输注速率维持T15%~15%。记录无肝前期、无肝期及新肝期罗库溴铵用量,无肝期与无肝前期罗库溴铵用量的比值与术前Child-Pugh评分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罗库溴铵用量分别为3.2±1.2、1.7±0.6、(2.1±0.7)μg·kg^-1·min^-1,无肝期和新肝期罗库溴铵用量较无肝前期下降(P〈0.01),新肝期较无肝期罗库溴铵用量增加(P〈0.01)。无肝期罗库溴铵用量为无肝前期的(54±16)%,无肝期与无肝前期罗库溴铵用量的比值与术前Child—Pugh评分成正相关(r=0.54,P〈0.05)。结论终末期肝病患者罗库溴铵更多地依赖肝外代谢。
周脉涛俞卫锋李泉杨立群朱敏徐学武刘志强尤圣武
关键词:雄甾烷醇类药代动力学肝疾病
携带β-内啡肽基因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体外表达和体内转染治疗大鼠坐骨神经痛的实验研究
慢性神经痛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它的发病机制极其复杂.目前的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和交感神经切除术等,只能达到短期治疗目的,而且副作用大.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的基因治疗方法,在动物实验和临床前期实验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基因治...
尤圣武
关键词:腺病毒慢性神经痛坐骨神经痛
文献传递
巯基化合物对内毒素诱导大鼠枯否细胞NF-κB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释放的影响
2006年
目的观察巯基化合物对内毒素诱导大鼠枯否细胞(KC)NF-κB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释放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灌注和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得到高纯度大鼠KC,在过夜培养后冲洗两遍(不含血清),加入内毒素(LPS)10ng/ml刺激原代培养的KC,观察不同浓度谷胱甘肽乙基酯(GSHEE)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大鼠KC TNF-α释放和KC内谷胱甘肽(GSH)及NF- κB活性的影响。并观察使用谷胱甘肽合成抑制剂BSO后,对NAC抑制炎症因子的影响,采用凝胶滞留电泳法测NF-κB活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GSH水平。结果 LPS诱导KC中GSH水平无变化;GSHEE和NAC可提高KC中GSH水平(P<0.05),降低NF-κB活性和TNF-α释放(P<0.05)。 NAC与BSO合用时KC中GSH水平无变化,TNF-α释放降低(P<0.05)。结论NAC通过抑制KC中 NF-κB的激活和TMF-α的释放调节KC功能,但这种抑制作用并非通过增加GSH介导。
李泉俞卫锋尤圣武吕欣周脉涛吴孟超宋建钢
关键词:巯基化合物内毒素类枯否细胞NF-KB
一种新型的基因开关—RU486诱导调控系统
随着基因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目的基因的精确表达已经成为首要问题。由于解决上述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拥有一系列复杂严密的基因调控系统,所以研究者们一直在寻求一种高效可靠的诱导调控体系,而RU486诱导调控系统就是目前找到的较好...
宋小星尤圣武彭章龙于布为
关键词:基因治疗基因开关系统结构
文献传递
第三代腺病毒载体重组构建的优化
2007年
第三代腺病毒载体以其高容量、长时间转基因表达及低毒性和低免疫原性的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基因治疗中,目前这种病毒载体的重组构建已经有许多优化和改进。
宋小星尤圣武彭章龙于布为
关键词:转基因表达
携带米非司酮可调控β内啡肽基因腺病毒的构建及鉴定
2008年
目的构建携带米非司酮(RU486)可调控β内啡肽(β—EP)基因的腺病毒(Ad—RUNEP)。方法构建携带RU486可调控β-EP基因的腺病毒穿梭质粒pDC312-RUNEP,重组得到Ad—RUNEP后进行扩增、纯化和滴度测定,并分别在载体水平和病毒水平进行验证。Ad—RUNEP感染人皮肤癌上皮A431细胞株24h后,将A431细胞株随机分为6个不同浓度RU486组(R0-5组),每组5孔,均加入RU486诱导β—EP表达,终浓度分别为0、10^-10、10^-9、10^-8、10^-7和10^-6mol/L,应用RU486孵育48h后更换为不含RU486的培养液,于开始RU486孵育的第1天、第2天和第4天取培养液,离心后收集上清液,采用ELISA法测定上清液β—EP浓度。结果经酶切鉴定表明RU486调控系统与β—EP均正确插入pDC312-RUNEP;Ad—RUNEP病毒滴度为2.25×10^10pfu/ml。与R0组比较,R1-5组β—EP浓度升高(P〈0.05);与凡组比较,R1-5组β—EP浓度降低(P〈0.05);与孵育第1天比较,第2天时p—EP浓度升高(P〈0.05);与孵育第2天比较,第4天时β—EP浓度降低(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Ad—RUNEP,RU486对Ad—RUNEP合成β-EP具有良好的调控作用。
宋小星尤圣武彭章龙于布为
关键词:Β内啡肽腺病毒科镇痛米非司酮
鞘内注射入β-内啡肽基因重组腺病毒对慢性神经病理痛大鼠的镇痛作用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入β-内啡肽(β-EP)基因重组腺病毒(Ad-NEP)对慢性神经病理痛大鼠的镇痛作用。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体重210-260 g,随机分为手术组(n=26)、假手术组(n= 5)、空白对照组(n=5),手术组分为三个亚组:Ad-NEP组(n=9)、绿色荧光蛋白基因重组腺病毒(Ad- GFP)组(n=9)、生理盐水组(n=8)。大鼠腹腔注射氯胺酮100 mg/kg和阿托品50 mg/kg麻醉后,手术组构建大鼠坐骨神经慢性捆扎(CCI)模型,假手术组进行同样手术,但不捆扎坐骨神经,空白对照组不进行手术;手术组经L5,6间隙蛛网膜下腔置入PE-10导管,7d后分别注射1×108pfu的Ad-NEP、Ad- GFP和40μl生理盐水。于手术后7 d(T0)、鞘内注射前当日(T1)、注射后1 d(T2)、1周(T3)、2周(T4)、3 周(T5)、4周(T6)、5周(T7)分别测定五组大鼠的左右足热痛阈;T3时取Ad-NEP、Ad-GFP组大鼠各1 只,取脊髓L3-6段作免疫组化检测;鞘内注射后10 d取Ad-NEP、Ad-GFP组大鼠,经腹腔内注射1 mg/kg 纳络酮,每间隔10min记录右足热痛阈(t0-9,共观察90min),并分别测定这两组T1-7时的脑脊液内β- EP浓度。结果Ad-GFP组和生理盐水组大鼠右足热痛阈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和空白对照组(P< 0.01)。Ad-NEP组在T0,1,7时右足热痛阈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在T2-6时的右足热痛阈高于T0,也高于Ad-GFP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或0.01),t1-6时右足热痛阈低于t0时(P< 0.01),与Ad-GFP组和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NEP组脊髓外膜可见明显的橙黄色浓染带,后角区可见少量橙黄色细胞,T2-7时脑脊液内β-EP浓度均高于Ad-GFP组(P< 0.01。)结论鞘内注射重组腺病毒Ad-NEP对慢性神经病理痛大鼠有明显的镇痛效果,作用时间长达4周以上。
尤圣武徐学武俞卫锋于布为钱其军苏长青王星华
关键词:鞘内注射基因重组腺病毒镇痛
慢性疼痛基因治疗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被引量:2
2004年
慢性疼痛的形成机理极其复杂,已有的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针灸治疗和交感神经切除术的长期效果都很差。基因治疗(gene therapy)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治疗手段,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类为基因矫正和置换,另一类为基因修补。前者是指对缺陷基因的修复或通过同源重组置换缺陷基因,
尤圣武俞卫锋
关键词:慢性疼痛基因治疗交感神经针灸治疗切除术药物治疗
重组腺病毒介导LacZ基因在大鼠肺脏的表达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重组腺病毒介导的β-半乳糖苷酶(LacZ)基因在大鼠肺脏的转基因表达。方法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Ad—Null组和Ad-LacZ组(n=35),分别应用1.67×10^9pfu/ml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AdCMV和AdCMVLacZ各600μl,经气管导管滴入;各组于滴入病毒后2、5、7、14、21、28和35d行肺组织X-gal染色。另取大鼠20只,随机分为C组、L组、M组和H组(n=5),分别应用病毒保存液和低滴度(1.67×10^8pfu/ml)、中滴度(1.67×10^9pfu/ml)、高滴度(5×10^9pfu/ml)的AdCMVLacZ各600μl,滴入病毒后7d行肺组织X-gal染色和HE染色。结果滴入病毒后2d,Ad-LacZ组肺组织内即有转基因表达,滴入后7d达高峰,并维持至35d;转基因表达位于气管、支气管上皮细胞和肺泡细胞。H组、M组转基因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L组和C组(P〈0.01)。HE染色显示,H组中3只大鼠肺组织有轻度炎性浸润。所有动物均未见远隔器官转基因表达。结论气管内滴入重组腺病毒可呈剂量依赖性介导LacZ基因在大鼠肺内表达,但过高剂量可诱发机体炎性反应。
金强陈卫民张铁铮王凤学周锦尤圣武刘晓江
关键词:腺病毒科基因转移技术
神经源性痛的中枢高敏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本文介绍了神经源性痛的中枢机制以及针对中枢机制的治疗研究进展,针对中枢敏化、中间神经元功能抑制、Aβ纤维的长芽等关键因素中的关键因子,设计选择性抑制和兴奋的药物,或者通过基因治疗的方法抑制中枢的敏化,可能会对神经源性痛的...
于布为尤圣武
关键词:神经源性痛Γ-氨基丁酸药物治疗基因治疗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