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乃松 作品数:8 被引量:36 H指数:3 供职机构: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针康法调控细胞自噬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损伤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观察针康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神经损伤的干预效果及对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选用清洁级雄性健康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康组5组,每组各18只。Longa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评定造模成功后分组给予针刺、康复及针康法干预治疗。于治疗第6 h、3天、7天与14天分别进行改良的Bederson s神经功能评分,于治疗后TTC染色观察脑梗死灶面积,免疫组化检测脑组织Beclin1、LC3-Ⅱ阳性细胞分布情况,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Beclin1、LC3-Ⅱ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不同时间点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康组大鼠的Bederson s神经功能评分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同时间点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康组大鼠的Bederson s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模型组降低,并在第3天、7天和14天时呈现显著性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时间呈现下降趋势。TTC染色和免疫组化结果可见,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康组大鼠的脑梗死百分比和Beclin1、LC3-Ⅱ阳性细胞计数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康组大鼠的脑梗死面积和Beclin1、LC3-Ⅱ阳性细胞计数均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针康组的脑梗死百分比和阳性细胞计数为最低。Western blot和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康组大鼠的Beclin1、LC3-Ⅱ蛋白及mRNA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康组大鼠的Beclin1、LC3-Ⅱ蛋白及mRNA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针康组大鼠降低最为明显。结论:针康法可通过抑制细胞自噬改善MCAO大鼠神经损伤,发挥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保 孔妍 刘双岭 关睿骞 崔乃松 陈奥关键词:针康法 脑缺血再灌注 神经损伤 细胞自噬 针康法对脑缺血大鼠运动功能及缺血区皮质Nogo-A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针康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运动功能及缺血区皮质神经生长抑制因子(Nogo-A)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康法治疗脑缺血的相关作用机制。 方法: 将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针康组、针刺... 崔乃松关键词:针康法 脑缺血 神经生长抑制因子 文献传递 针康法对脑缺血大鼠运动功能及GAP-43、Nogo-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探讨针康法对脑缺血大鼠运动功能及缺血区皮质GAP-43、Nogo-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针康组、针刺组、康复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按3天、7天、14天再分为3个亚组,每组6只。制备永久性脑缺血动物模型。针康组进行针康法干预;针刺组进行头穴丛刺治疗;康复组进行康复训练,假手术组与模型组不做任何干预。采用网屏试验评价各实验组大鼠的运动功能,免疫组化检测各实验组大鼠缺血区皮层GAP-43、Nogo-A的表达。结果:术后7天和14天,与康复组、针刺组比较,针康组网屏实验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和14天,针康组缺血区皮层GAP-43阳性细胞表达高于模型组、康复组、针刺组(P<0.05);术后14天,针康组缺血区皮层Nogo-A阳性细胞表达降低,与模型组、康复组、针刺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康法能促进脑缺血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脑缺血区皮层GAP-43及降低Nogo-A的表达有关。 唐强 朱路文 邢艳丽 王艳 崔乃松 孔妍关键词:针康法 脑缺血 GAP-43 NOGO-A 针灸治疗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23年 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作为一种早期、轻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如果及时发现并治疗,治愈的可能性很大,但若放任不顾,将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VCIND的发病机制复杂,西医治疗效果并不明显,根据中医学理论,其病机主要有肾精亏虚、瘀血阻滞与痰蒙清窍等。针灸作为中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优势,可通过特殊穴位配伍以及特定的操作手法,在治疗上发挥独特优势。因此,本研究对最近的国内外研究进行总结概括,进一步探析针灸治疗VCIND的机制,完善理论依据,经研究发现针灸可能是通过减轻炎性反应、修复脑内结构、促进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激活自噬、降低AchE活性、降低Hcy含量和改善脑循环等途径发挥治疗作用。 王储 王东岩 宋晶 张虹岩 张莹 崔乃松关键词:针灸 基于GFAP/STAT3通路探讨针康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观察针康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大鼠神经功能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即STAT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干预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保护神经功能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90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针康组共5组,每组各18只。采用Longa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MCAO,评定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针刺、康复和针康法干预治疗,于治疗第6小时、3天、7天、14天分别采用Zea-Longa’s级标准评分和mNS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RT-PCR)检测脑组织GFAP、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阳性表达和mRNA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脑组织抗体—磷酸化蛋白质激酶(phospho-Janus kinase 1,p-JAK1)、P-STAT3蛋白表达。结果干预治疗后,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康组大鼠的的Zea-Longa’s级标准评分和mNSS评分在第3天、7天、14天时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且各组评分均随时间呈现下降趋势。免疫组化和RT-PCR结果可见,各治疗组大鼠在干预治疗后的脑组织GFAP、EGFR阳性细胞计数和mRNA水平均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且以针康组为最低。WB结果可见,各治疗组大鼠在干预治疗后的脑组织P-JAK1、P-STAT3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且以针康组为最低。结论针康法干预治疗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损伤,该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GFAP/STAT3通路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实现的。 孔妍 邹伟 关睿骞 刘双岭 陈奥 崔乃松关键词:针康法 脑缺血再灌注 神经功能 星形胶质细胞 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头穴丛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状的疗效观察 2023年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阿尔茨海默病伴抑郁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30例,脱落1例)。两组均予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联合头穴丛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并记录两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ini-mental stateexamination,MMSE)、康奈尔痴呆抑郁量表(Cornellscale for depression in dementia,CSDD)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的评分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优于对照组的7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AMD和CSDD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5),MMSE评分较同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3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头穴丛刺联合常规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状疗效优于单纯常规针刺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患者认知功能。 王春霞 田芃 崔乃松 邢继杰关键词:针刺疗法 针药并用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抑郁 头针治疗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量效和时效参数分析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通过文献数据整理总结分析头针治疗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量效和时效相关的针刺参数及规律。方法对近5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PubM 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中头针治疗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文献进行检索和筛选,对量效和时效相关参数逐一提取并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次和关联分析。结果按照各量学参数支持度较高的前五位进行分析总结;刺激部位为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顶中线、运动区和顶旁1线;针具规格为0.30 mm×40 mm、0.25 mm×40 mm、0.35 mm×40 mm、0.28 mm×40 mm和0.40 mm×20 mm;单次治疗总针数为6针、3针、10针、7针和8针;留针时间为30 min、6-8 h、1 h、40 min和2 h;行针间隔为10 min、15 min、30 min×2+2 h、5 min和30 min;单次/每穴行针时间为1 min、2-3 min、2 min、3 min、30 s和5 min;行针次数为1次、3次、2次、4次和6次;每次行针时间为1 min、6 min、2 min、3 min和4 min;行针手法强度为捻转频率200次/min、快速捻转、捻转频率100次/min和捻转频率150次/min;总治疗次数为20次、30次、40次、24次和60次。留针过程各量学参数关联分析呈长留针-大间隔-快捻转-短行针和短留针-小间隔-快捻转-长行针的特点,整个疗程支持度较高的主要量学参数组合为针具0.30 mm×40 mm、单次治疗总针数6-10针、单次治疗总行针时间±5 min、捻转频率200次/min、留针时间30 min和治疗总次数21-30次。结论头针治疗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刺激量尚无明确标准,仍需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客观的评价标准进一步开展多因素量效和时效关系综合研究,以进一步建立量化标准。 郑应康 王东岩 董旭 刘洋 崔乃松 佟丹 张译尹 王帅关键词:中风后遗症 运动功能障碍 量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