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巫珺

作品数:15 被引量:126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科研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精神分裂症
  • 12篇分裂症
  • 6篇棕榈
  • 6篇棕榈酸
  • 6篇催乳
  • 6篇催乳素
  • 5篇体质量
  • 4篇奥氮平
  • 4篇催乳素水平
  • 3篇首发
  • 3篇女性
  • 3篇精神分裂症患...
  • 2篇代谢
  • 2篇血清
  • 2篇血脂
  • 2篇生活质量
  • 2篇首次发病
  • 2篇首发精神分裂...
  • 2篇体重
  • 2篇女性精神分裂...

机构

  • 11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武汉市精神卫...
  • 3篇上海市精神卫...
  • 2篇武汉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5篇巫珺
  • 5篇徐汉明
  • 1篇龙彬
  • 1篇易正辉
  • 1篇张莉
  • 1篇琚明亮
  • 1篇金志兴
  • 1篇吕钦谕
  • 1篇孙扬
  • 1篇潘晓鸥
  • 1篇王继军
  • 1篇王华阳
  • 1篇朱丽萍
  • 1篇肖卫东
  • 1篇陆颖
  • 1篇赵静
  • 1篇钱竹书
  • 1篇汪崇泽
  • 1篇王晓萍
  • 1篇陆佳瑞

传媒

  • 5篇国际精神病学...
  • 3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棕榈酸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自知力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评价棕榈酸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自知力改善作用的影响。方法97例患者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6mg口服三天,无过敏反应即予棕榈酸帕利哌酮150mg注射,第8天100mg注射,之后约每月1次,剂量75mg^150mg。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患者精神症状与疗效的变化;副作用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和满意度自评问卷(Q-LES-Q)、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定生活质量和自知力;监测实验室、血生化变化。采用自身对照法,在治疗前与治疗4周、8周、12周、24周末评定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完成72例,4周、8周、12周、24周末PANSS减分率分别为35.2%、51.2%、62.6%、75.3%;Q-LES-Q、ITAQ在4、8、12、24周末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0.05)。结论棕榈酸帕利酮注射后4周即有明显疗效,24周获满意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轻,对生活质量、自知力问卷评分显著提高,为长期治疗、恢复社会功能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及可能。
戢汉斌李四冬巫珺徐汉明王晓萍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自知力
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与脑磁图静息状态下alpha频段能量的关系
2022年
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与静息状态下alpha波能量的关系。方法对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1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静息态(闭眼、清醒)下脑磁图扫描,通过时域下滑动窗短时能量方法计算alpha频段的能量,分别计算出左额叶、右额叶、左颞叶、右颞叶、左顶叶、右顶叶、左枕叶、右枕叶共8个脑区alpha能量值及其能量平均值;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根据阴性症状得分将患者分为低阴性症状组(低于中位数)和高阴性症状组(高于中位数)。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Wilcoxon两样本秩和检验)比较2组alpha波总能量值及8个脑区alpha能量值的差异,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索右颞区alpha能量与阴性症状的关系,采用协方差分析控制焦虑抑郁因子、受教育年限对阴性症状的影响,采用kendall′s tau-b进行相关分析,分析阴性症状与各脑区能量值的相关性。结果2组右颞叶alpha波能量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43,P=0.032)。阴性症状量表分可由右颞叶能量、受教育年限、焦虑抑郁因子分、阳性症状量表分的变化表示(校正r2=0.894),而右颞叶能量值影响显著(t=3.965,P=0.004)。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可能与右颞叶能量异常有关。
宋延艳吕钦谕巫珺王继军胡业刚易正辉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脑磁图描记术阴性症状静息态
帕利哌酮与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首发女性患者疗效及代谢、体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女性患者疗效、代谢及体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平行交叉分组,对96例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研究组(帕利哌酮)和对照组(奥氮平),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4周、8周、12周末疗效、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催乳素、体质量的变化。结果研究组47例,实际完成30例,对照组49例,实际完成33例,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组间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PANSS)、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催乳素、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各周期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PANSS)、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胆固醇、催乳素、体质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疗效与奥氮平相当,治疗12周后对血糖、甘油三酯影响与奥氮平相近,对胆固醇、催乳素水平升高,体质量增加较奥氮平小。
李四冬阳前军熊华朝徐汉民巫珺孙群星
关键词:奥氮平代谢体质量
碳酸锂联合喹硫平对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8
2018年
目的探讨碳酸锂联合喹硫平对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疗效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住院及门诊诊治的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碳酸锂片,观察组服用碳酸锂片和富马酸喹硫平片,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的变化。并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和杨氏躁狂量表(YMR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和狂躁严重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3. 33%(22/30),对照组为56. 67%(1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8周后,观察组HAMD-17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6. 24±3. 16)分vs (10. 73±2. 27)分,P <0. 05],两组Y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SOD、GSH-Px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有效患者CAT水平显著高于无效患者(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有效患者和无效患者SOD、GSH-Px、MD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 33%、20. 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碳酸锂联合喹硫平对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氧化应激水平。
潘晓鸥琚明亮巫珺钱竹书王华阳
关键词:氧化性应激
ABCB1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奥氮平治疗后糖脂代谢水平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ABCB1基因多态性与经奥氮平治疗后体重、血糖、血脂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入组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2例,单一服用奥氮平。采用Taqman探针基因分型技术对ABCB1基因rs1045642、rs2032582多态性进行分型。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ABCB1基因rs1045642、rs2032582位点不同基因型间在基线期、治疗8周后体重、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变化的差异。结果rs1045642位点CC基因型患者治疗后较基线期体重增加、空腹血糖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2.76±9.42)kg比(58.95±12.03)kg,t=10.040,P<0.05;(5.08±1.28)mmol/L比(6.33±2.38)mmol/L,t=7.268,P<0.05],而CT、TT基因型患者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s1045642位点CC、TT基因型治疗后较基线期HDL下降[分别为(1.12±0.30)mmol/L比(1.31±0.57)mmol/L,t=6.530,P<0.05;(1.36±0.23)mmol/L比(1.54±0.19)mmol/L,t=10.16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CT基因型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2032582位点GG、TT基因型治疗后较基线期体重均增加[(62.57±10.61)kg比(59.23±12.20)kg,t=6.159,P<0.05;(60.19±6.93)kg比(57.31±8.97)kg,t=5.18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T基因型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G基因型治疗后较基线期血糖、HDL下降[分别为(5.19±1.39)mmol/L比(6.44±2.56)mmol/L,t=5.220,P<0.05;(1.18±0.30)mmol/L比(1.39±0.58)mmol/L,t=5.57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GT、TT基因型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BCB1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奥氮平治疗后体重增加、血脂代谢异常有相关性。
肖旭东赵静金志兴陆佳瑞张莉巫珺孙扬陆颖龙彬朱丽萍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ABCB1血脂代谢
棕榈酸帕利哌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安全性的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棕榈酸帕利哌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112例患者根据性别分为研究组(女性)和对照组(男性),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首次剂量150mg,间隔8天100mg,之后每月1次,可变剂量75 mg^150 mg。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疾病严重程度分量表(CGI-S)评定患者精神症状与疗效的变化;副作用量表(TESS)、实验室、血生化变化评价安全性。在治疗前与治疗1周、4周、8周、16周末评定。结果两组患者PANSS、CGI-S评分在治疗1、4、8、16周末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34例出现EPS与胆碱能反应,10例月经紊乱。结论棕榈酸帕利酮注射后1周即起效,4~8周达到可靠疗效,易发生EPS与胆碱能反应,导致女性月经紊乱,不影响继续使用,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为长期治疗提供了新选择。
廖世棚李四冬巫珺徐汉明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女性疗效安全性
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及体重影响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及体重的影响。方法:由临床医师根据病情初步评估后,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平行交叉分组,对15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研究组(阿立哌唑)和对照组(利培酮),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4、8、12、24周血清催乳素水平及体重变化。结果:研究组76例,实际完成53例,对照组77例,实际完成56例,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组间血清催乳素水平和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血清催乳素水平和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催乳素水平和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研究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体重影响小;对照组对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体重影响明显。研究药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肯定,对血清催乳素水平及体重影响小,长期治疗可能降低意外风险,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复发。
李四冬巫珺孙群星熊华朝
关键词:阿立哌唑精神分裂症催乳素体重
帕利哌酮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及体质量影响的对照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PRL)及体质量的影响。方法:13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帕利哌酮组66例(实际完成31例)和利培酮组64例(实际完成42例),分别给予帕利哌酮和利培酮治疗,观察12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在治疗前后进行测评;同时检测血清PRL及体质量,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两组PANSS总分治疗后各周期均显著下降(P均<0.01),而血清PRL和体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疗效相当,但两药均可致血清PRL及体质量增高。
阳前军李四冬巫珺孙群星董晓新熊华朝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催乳素体质量利培酮
棕榈酸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催乳素及体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与奥氮平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社会功能、催乳素和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双模拟设计,按照就诊顺序交叉分成研究组(棕榈酸帕利哌酮)和对照组(奥氮平),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疗效分量表(CGI-S)评定患者精神病症状与疗效的变化;采用人际和社会能力量表(PSP)评定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采用药物副作用量表(TESS)、实验室检查、催乳素及体质量变化评价安全性。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4,8,12和24周末的疗效、社会功能、不良反应、实验室检查、催乳素及体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的PANSS评分、PSP评分、催乳素和体质量没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组间各周期PANSS和CGI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组间各周期PSP评分、催乳素和体质量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结论:棕榈酸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与奥氮平相当,24周末对社会功能的影响优于奥氮平,对催乳素和体质量的影响较奥氮平小。
李四冬戢汉斌巫珺徐汉明肖卫东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催乳素体质量
棕榈酸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血清催乳素、体质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棕榈酸帕利哌酮与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血清催乳素(PRL)水平及体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就诊顺序交叉将96例患者分成研究组(47例)和对照组(49例),分别应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及奥氮平治疗24周;治疗前、治疗4、8、12、24周末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同时检测血清PRL水平及体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PANSS、CG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血清PRL水平及体质量较治疗前显著增加,且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P<0.01或P<0.05)。结论:棕榈酸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与奥氮平相当,短期应用对血清PRL水平及体质量的影响低于奥氮平。
周华李四冬巫珺徐汉明肖卫东
关键词:奥氮平精神分裂症催乳素体质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