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利兵

作品数:31 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历史地理
  • 6篇政治法律
  • 4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7篇农业
  • 6篇社会史
  • 5篇集体化
  • 4篇新中国
  • 3篇社会
  • 3篇主义
  • 3篇民生
  • 2篇新中国成立
  • 2篇新中国成立初...
  • 2篇叙事
  • 2篇知识分子
  • 2篇社会主义
  • 2篇土改
  • 2篇农民
  • 2篇农民生活
  • 2篇农业合作
  • 2篇农业合作化
  • 2篇农业生产
  • 2篇区域社会史
  • 2篇文人

机构

  • 26篇山西大学
  • 1篇山西传媒学院

作者

  • 26篇常利兵
  • 1篇行龙
  • 1篇马维强
  • 1篇李伟

传媒

  • 5篇上海大学学报...
  • 2篇中共党史研究
  • 1篇社会
  • 1篇教育理论与实...
  • 1篇开放时代
  • 1篇晋阳学刊
  • 1篇安徽史学
  • 1篇当代中国史研...
  • 1篇中国经济史研...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共山西省委...
  • 1篇社会学
  • 1篇国家行政学院...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历史教学(下...
  • 1篇历史评论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历史与现实中的中国乡村——“中国乡村问题研究”学术讨论会综述被引量:2
2006年
马维强常利兵
关键词:中国社会史乡村建设运动MODEM
资料、视角与写法:关于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的再思考被引量:12
2014年
近年来,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渐趋兴盛,既有讨论社会史视角对当代史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问题,也有对当代史研究中的缺陷和不足提出反思,从而将社会史的引入作为当代史学科体系建立和研究走向深入的新途径。利用新资料、新视角、新方法进行的微观实证研究也取得新进展,对其进行讨论和交流,有助于推进这一新兴学科的发展。未来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不仅要借鉴古代、近代社会史研究的优秀成果,而且要在资料、视角和写法等方面确立自身的学术话语系统。
常利兵
关键词:历史书写
武装·政权·民众——关于山西抗日根据地基本问题的再思考
2024年
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挺进山西,开辟敌后根据地,对整个华北的持久抗战起到了坚强的“革命堡垒”作用。这不仅体现在以山地游击战为主要作战方式的武装力量的创造和利用上,还体现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的特殊统战关系下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为敌后抗战的深入推进构建了根本的政治保障。此外,中共对民众的宣传、动员和组织,为在山西根据地创建中实现“利用自然山”“建立人造山”的革命目的奠定了广泛的社会基础。正是通过武装、政权和民众三位一体的通盘营建和在地化推进,中共一方面能够深入敌后,另一方面又以敌后为基点展开山地游击战,呈现出根据地抗战的内在机理和实践逻辑,并为战争时期根据地山区社会的重构和再造打开了新的可能。
常利兵刘书凤
关键词:根据地游击战民主政权民众运动
“组织起来”的历史实践及其思想意涵——以社会史视角理解新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被引量:4
2017年
1949年后新中国进行的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造,既有城市的也有农村的,历史表现各有不同,但又都有其共性。本文讨论思考的对象主要限定在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多涉及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有关问题,进而又会牵连到革命年代的农民社会构造问题。就此而言,我们将社会主义改造称之为新中国的“三农问题”也未尝不可。
常利兵
关键词: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新中国历史实践社会史历史表现
村庄叙事:1937-1957年的赤桥社会
本文采用叙事的深描手法,立足于田野调查和文献档案,较为客观全面地考察分析了赤桥村二十年(1937-1957年)社会变迁的历史事实。 首先,文章叙述了赤桥村在传统农业社会中的日常生活实践。通过村庄历史和石梯口事件的叙...
常利兵
关键词:叙事集体化
文献传递
红旗飘飘——西沟村的革命、生产及历史记忆(1943-1983)
本论文试图在对西沟村四十年成长史进行微观个案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更为一般性的问题。自抗战年代就已出名的西沟,先后培养出了两位全国劳动模范,从此西沟人家的命运开始与整个国家的现代历史关联在一起。那么,集体化时代西沟村是...
常利兵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村民生活农业合作化
村庄叙事:1937-1957年的赤桥社会 ——一项历史社会学的个案分析
本文采用叙事的深描手法,立足于田野调查和文献档案,较为客观全面地考察分析了赤桥村二十年(1937-1957年)社会变迁的历史事实。 首先,文章叙述了赤桥村在传统农业社会中的日常生活实践。通过村庄...
常利兵
关键词:叙事集体化
李準小说中的"两极分化"与"中农化"问题--试论《不能走那条路》与《白杨树》的社会史意涵(会议讨论稿)
1950年代初,互助合作成为中共致力于农村"逐渐集体化"的重要实践。针对这一农村社会改造状况的展开,李準先后创作了《不能走那条路》和《白杨树》两部短篇小说,对此历史实践中出现的"两极分化"与"中农化"问题进行了在地化的文...
常利兵
关键词:互助组社会史
塑造婚姻与农民国家观念的形成——以贯彻1950年《婚姻法》为考察对象被引量:1
2012年
1950年《婚姻法》的颁布对于建国初期的农民生活而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建国初期,党和国家借助法律的形式对农民婚姻生活的塑造,既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权力实践过程,也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国家认同得以不断确立的过程。而且,这也是重新认识1949年后不断进行的一系列社会政治运动的发生机制和深层动因的重要切入点。不容置疑的是,农民的国家观念在伴随着来自上层的各种国家行为中日渐生成,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反过来,它们又成为了农民不同程度地参与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建国大业”中的复杂动因。
常利兵
关键词:《婚姻法》农民生活中国共产党领导建国初期
问题与主义——山西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历史实践及思想意涵被引量:5
2017年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山西省委与中共中央华北局之间产生了一场关于老区农村向何处去的争论。文章通过对当时农村调查报告和相关政策文件的再解读,并结合历史当事人的观念感觉和实践举措,认为山西省委试图"把老区的互助组织提高一步"的做法凸显了自上而下的政策规制和自下而上的问题解决互为关联的总体性历史实践。中共中央华北局对山西省委做法的批评尽管来自于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和《共同纲领》政策精神的贯彻和把握,但双方争论的持续发酵和扩大则表明在"问题与主义"的认知和处理上是存在较大差异的。这种差异性不仅为他们在试办合作社问题上的歧见、争论提供了历史场域,而且也折射出了新中国政治经济状况变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农村发展方向的决定性影响。
常利兵
关键词:互助组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