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铁牛

作品数:6 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玉米
  • 2篇栽培
  • 2篇转基因
  • 2篇小麦
  • 2篇基因
  • 2篇高产
  • 1篇地膜
  • 1篇地膜覆盖
  • 1篇选育
  • 1篇选育研究
  • 1篇一年两熟
  • 1篇栽培技术
  • 1篇栽培要点
  • 1篇生态
  • 1篇生育
  • 1篇生育进程
  • 1篇水分
  • 1篇水分高效利用
  • 1篇土壤
  • 1篇转基因抗虫

机构

  • 6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山西大学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作者

  • 6篇常铁牛
  • 3篇张建诚
  • 3篇史俊东
  • 3篇李永山
  • 2篇杨苏龙
  • 2篇陶民刚
  • 1篇齐宏立
  • 1篇席吉龙
  • 1篇石跃进
  • 1篇吴霞
  • 1篇李朋波
  • 1篇贾峥嵘
  • 1篇张林水
  • 1篇黄明镜
  • 1篇范巧兰
  • 1篇史高川
  • 1篇李燕娥
  • 1篇杜春芳
  • 1篇张卫民
  • 1篇姚众

传媒

  • 3篇山西农业科学
  • 2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中国棉花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199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生态降解地膜覆盖棉花应用效果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利用3种生态降解地膜为供试材料,以普通聚乙烯地膜作对照,在山西省运城市进行棉田覆膜对比试验,观察生态降解地膜覆盖棉田的适用性和降解特性及其对土壤理化指标、棉花生育进程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降解地膜3号适合棉田使用,对土壤的理化指标和棉花的农艺性状无影响,降解效果较好。
杨苏龙史俊东席凯鹏史高川陶民刚姚众常铁牛张卫民李朋波石跃进
关键词:棉花降解效果
麦茬复播大豆生育进程、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规律研究初报被引量:5
1998年
研究表明:①麦茬复播大豆(晋豆20号)从7月对日至8月20日是一生中植株高度增长最快的时期,平均每天增高2.14cm,8月30日达到最高值;②7月20日至8月3日是叶龄发育最快的时期,平均每2.5d增加1个叶龄,8月20日达到最大叶龄;③8月5-20日为荚果形成的高峰期,8月24日左右达到最高值;④麦茬复播大豆全株干物质积累的高峰期在8月19目前后,在前后14d内积累的干物质占一生积累的干物质总量的35.8%;⑤荚果干物质积累的高峰期为9月2日前后,在此前后14d内积累的干物质占荚果总干重的52.5%。
常铁牛冯正龙桑瑜
关键词:大豆复播大豆干物质
水分高效利用抗旱小麦品种筛选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通过旱棚和大田对12个旱地小麦品种进行了抗旱鉴定和水分利用效率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按照抗旱指数将12个品种分为4个类型:运旱23-35、运旱22-33属于极强类型;西农928、运旱21-30、洛旱2号、临旱51329、长6359和晋麦47属于中等类型;运旱20410、衡水7228属于弱类型;临旱51241、洛麦9769属于极弱类型。筛选出水分高效利用抗旱品种运旱23-35、运旱22-33、临旱51329、晋麦47等4个品种。
李永山张建诚齐宏立史俊东杨苏龙常铁牛黄明镜王娟玲
关键词:小麦抗旱指数水分高效利用
运城市小麦—玉米一年两熟集成栽培技术被引量:7
2013年
总结了运城市小麦—玉米一年两作集成栽培模式,并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小麦、玉米的栽培技术,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常铁牛李永山陶民刚黄芸虹张建诚
关键词:小麦玉米一年两熟高产栽培技术
转基因玉米对土壤微生物群系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为了评价转基因玉米对土壤环境生态安全风险,通过盆栽试验,以转Bt基因P1498及非转基因亲本Non-Bt P1498,转抗除草剂基因C31为材料,研究比较转基因玉米不同生育期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玉米对土壤细菌没有显著影响;土壤真菌在苗期有显著影响,其他生育期没有影响;放线菌在抽雄期有显著影响,其他生育期没有影响;转基因玉米对土壤氨化细菌、好气性固氮菌没有影响。说明转基因玉米对土壤微生物数量没有显著影响。
刘凯李永山范巧兰席吉龙张建诚常铁牛史俊东贾峥嵘
关键词:转基因玉米土壤微生物
转基因抗虫棉晋棉44号选育研究及高产栽培要点被引量:2
2007年
采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将CryL4c3导入受体棉花品系冀合492中,获得再生植株。经PCR扩增分析,得到和预期长度一样大小的743pb目的基因片段,初步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棉花基因组中。进行PCR-Southern杂交检测结果,所有PCR阳性植株产物电泳带均显示出较强信号,进一步说明外源Bt基因已整合到棉花体内。生物检测结果,转基因棉花对棉铃虫具有很高抗性,苗期、蕾期、开花期高抗株率分别达80%-96%,说明转化CryLAc3可以使受体棉花具有很高的杀虫活性。通过连续选择和自交纯合及南繁加代,得到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系2001pb-3。参加山西省中熟棉花区域试验,2005年通过审定,定名为晋棉44号。晋棉44号农艺性状优良,高产优质。
张林水吴霞杜春芳上官晓霞常铁牛李燕娥
关键词:抗虫棉选育栽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