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亚兴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血管
  • 5篇血管新生
  • 5篇微泡
  • 5篇超声
  • 4篇骨骼肌
  • 4篇超声破坏
  • 4篇超声破坏微泡
  • 2篇时效
  • 2篇时效关系
  • 2篇大鼠骨骼肌
  • 1篇新生血管
  • 1篇新生血管化
  • 1篇性疾病
  • 1篇血管闭塞
  • 1篇血管闭塞性
  • 1篇血管闭塞性疾...
  • 1篇血管成形
  • 1篇血管成形术
  • 1篇血管成形术后
  • 1篇血管成形术后...

机构

  • 5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张亚兴
  • 5篇王志刚
  • 5篇许川山
  • 3篇张群霞
  • 2篇谢昭鹏
  • 2篇张茂惠
  • 1篇张勇

传媒

  • 2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年份

  • 3篇2008
  • 3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声动力学疗法与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
2007年
血管成形术是治疗血管闭塞性疾病的主要手段,但术后再狭窄的高发生率为其的应用带来了阻碍。现今虽有多种防治再狭窄的方法,但均有一定缺点。随着声动力学疗法的兴起,已有研究者开始对声动力学疗法在防治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作用进行研究,本文就这一方面作一综述和探讨。
张亚兴王志刚许川山
关键词:声动力学疗法血管闭塞性疾病
超声破坏微泡促进骨骼肌血管新生的时间-效应关系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超声破坏微泡促进大鼠骨骼肌血管新生的时间-效应关系。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超声破坏微泡组、单纯超声组、单纯微泡组、对照组),超声破坏微泡组经尾静脉输入自制的脂质全氟丙烷微泡造影剂0.5ml,同时用1.0MHz、2.0W/cm^2的超声在其大腿骨骼肌局部作用3min;单纯超声组仅在骨骼肌局部用同等的超声能量作用;单纯微泡组仅由尾静脉输入脂质全氟丙烷微泡造影剂0.5ml;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实验结束后的第3、7、10、14、21、28d,各组分别取两只大鼠处死,取局部骨骼肌行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显微结构的变化,CD34免疫组化计数微血管密度(MVD),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评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超声破微泡组有较多的血管新生;单纯超声组新生血管较少;单纯微泡组和对照组几乎无血管新生。随着时间的变化,超声破坏微泡组的MVD值和VEGF表达在第10d达到高峰;单纯超声组的高峰出现在第14d。结论超声破坏微泡可刺激骨骼肌中内源性VEGF较快、较多地分泌,从而更好地促进新生血管生成。
张亚兴王志刚许川山张群霞张茂惠谢昭鹏
关键词:微气泡
超声破坏微泡促进骨骼肌血管新生的时效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超声破坏微泡促进大鼠骨骼肌血管新生的时间-效应关系。方法:将48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4组(超声破坏微泡组、单纯超声组、单纯微泡组、对照组),超声破坏微泡组经尾静脉输入自制的脂质氟碳微泡造影剂0.5ml,同时用...
张亚兴王志刚许川山张群霞张茂惠谢昭鹏
关键词:骨骼肌时效关系
超声破坏微泡促进大鼠骨骼肌血管新生的时效关系研究
第一部分超声破坏微泡促进正常大鼠骨骼肌血管新生的时效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超声破坏微泡促进正常大鼠骨骼肌血管新生的时间-效应关系。 方法:将48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单纯超声组、单纯微泡组和超声破坏微泡组。超...
张亚兴
关键词:骨骼肌血管新生时效关系
文献传递
超声微泡造影剂与血管新生被引量:2
2007年
随着对超声微泡造影剂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微泡受一定强度超声辐照后会破裂并产生空化效应,从而使局部毛细血管破裂,血管内容物外渗并在局部引起炎症反应,其产生的炎症因子可促进局部组织血管新生,据此可以用来治疗一些缺血性疾病。本文就超声微泡造影剂促进血管新生之机制和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张亚兴王志刚许川山
关键词:造影剂血管新生微泡空化效应
超声破坏微泡促进下肢缺血大鼠骨骼肌血管新生的时间-效应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超声破坏微泡促进下肢缺血大鼠骨骼肌血管新生的时间-效应关系。方法将76只切断双侧股动脉一周后的SD大鼠随机分为4组:超声破坏微泡组、单纯超声组、单纯微泡组和对照组。超声破坏微泡组经尾静脉输入脂质全氟丙烷微泡造影剂0.5 ml,同时用1.0 MHz、2.0 W/cm2的超声在其双侧大腿骨骼肌局部作用3 min;单纯超声组仅在骨骼肌局部用同等的超声能量作用;单纯微泡组仅由尾静脉输入脂质全氟丙烷微泡造影剂0.5 ml;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处理结束后的第3、7、10、14、21、28天,用免疫组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国产DFY-Ⅱ型超声图像定量分析诊断仪等方法检测和观察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血管新生的情况。结果超声破微泡组有较多的新生血管,其他三组较少;随着时间的变化,超声破坏微泡组的MVD值和VEGF表达在第10天达到高峰,单纯超声组的高峰出现在第14天;CDFI检查和DFY-Ⅱ型诊断仪分析表明,超声破坏微泡组可探及较多的血流信号(P<0.05)。结论超声破坏微泡可刺激缺血骨骼肌中内源性VEGF较快、较多的分泌,从而促进新生血管生成。
张亚兴王志刚许川山张群霞张勇
关键词:微泡缺血血管新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