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俊伶

作品数:65 被引量:599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4篇农业科学
  • 6篇文化科学
  • 4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7篇菌根
  • 23篇丛枝菌根
  • 19篇菌根真菌
  • 17篇丛枝菌根真菌
  • 15篇土壤
  • 10篇三叶
  • 10篇三叶草
  • 10篇菌丝桥
  • 8篇VA菌根
  • 7篇植物
  • 7篇农业
  • 7篇
  • 5篇玉米
  • 5篇土壤健康
  • 5篇农田
  • 5篇群落
  • 4篇微生物
  • 4篇AM真菌
  • 3篇氮素
  • 3篇有机碳

机构

  • 63篇中国农业大学
  • 5篇山西大同大学
  • 3篇内蒙古农业大...
  • 2篇北京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热带农业...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西藏农牧学院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西藏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大自然保护协...

作者

  • 65篇张俊伶
  • 25篇李晓林
  • 12篇张福锁
  • 9篇盖京苹
  • 7篇张江周
  • 7篇李侠
  • 6篇杨志福
  • 6篇冯固
  • 4篇王光州
  • 3篇蔡晓布
  • 2篇黄成东
  • 2篇向丹
  • 2篇李晓林
  • 2篇王冲
  • 2篇艾为党
  • 2篇李欢
  • 2篇李隆
  • 2篇申建波
  • 2篇李晓亮
  • 2篇刘侯俊

传媒

  • 8篇土壤学报
  • 6篇植物营养与肥...
  • 4篇土壤通报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土壤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北京农业大学...
  • 2篇核农学报
  • 2篇菌物学报
  • 2篇中国菌物学会...
  • 1篇国际人才交流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草业科学
  • 1篇草业学报
  • 1篇世界农业
  • 1篇河北农业科学

年份

  • 8篇2023
  • 10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3
  • 2篇1999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拍照计数辅助工具
本申请涉及实验室计数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拍照计数辅助工具,其包括一端为敞口的安装箱,活动插设在所述安装箱敞口端上的移动箱,设置在所述安装箱内的升降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箱内的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箱的一端为敞口,在所述...
张俊伶孙新展
麦地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对有机肥和秸秆还田的响应被引量:24
2013年
通过猪粪有机肥的施用和秸秆还田,研究其对农田土壤线虫数量、属的种类及群落结构的影响。田间试验处理为CK(不施肥对照)、HF(施化肥)、ZH(猪粪堆肥+化肥)、JHB(秸秆+化肥+秸秆伴侣)、ZHJ(猪粪堆肥+化肥+秸秆)、ZDH(猪粪堆肥有机无机复合肥+化肥)6个处理。结果表明:在6个施肥处理中共鉴定出4目11科22属线虫,其中食细菌线虫9属,食真菌线虫5属,植食线虫4属,杂食-捕食线虫4属。JHB、ZHJ和ZDH处理的土壤线虫数量显著高于CK和HF处理,而HF与CK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化肥、有机肥和秸秆配施可以增加食细菌线虫的丰度,抑制植食线虫垫刃属和螺旋属的繁殖;除了ZDH外,其他4个处理的植食线虫丰度明显低于CK。JHB、ZHJ和ZDH的线虫通路比值(NCR)显著高于CK,表明有机管理的农田土壤腐屑食物网的分解途径主要依靠细菌分解途径。CK、JHB、ZHJ和ZDH的的成熟指数(MI)显著高于HF,表明单施化肥对土壤环境干扰较大。多样性指数(H')、优势度指数(λ)、均匀度指数(J)和瓦斯乐斯卡指数(WI)在6个处理中均没有显著差异。在6个施肥处理中,均以c-p 2类群的土壤线虫比例最高,其次是c-p 3-5,c-p 1类群比例最低。通过线虫营养类群、群落结构及生态指数综合分析得出,JHB和ZHJ为最佳施肥方式。
叶成龙刘婷张运龙张俊伶沈其荣李辉信
关键词:有机肥秸秆还田群落结构
西藏高山系统AM真菌的海拔梯度分布
盖京苹刘蕾李晓亮张俊伶李晓林
黑麦草/红三叶草根系间菌丝桥传递磷的研究被引量:11
1998年
应用五室分隔法研究了黑麦草体内的32P通过根间菌丝桥向受体红三叶草的传递作用。结果表明,接种菌根真菌能在黑麦草和红三叶草根系之间形成菌丝桥,并把黑麦草体内的32P传递给红三叶草,其传递量随受体红三叶草的施磷量的增加而降低。
艾为党张俊伶李隆李晓林
关键词:黑麦草红三叶草菌丝桥
三时草根间菌丝桥在磷(氮)传递中的作用
张俊伶
关键词:三叶草
两种外生菌根真菌对重金属Zn、Cd和Pb耐性的研究被引量:21
2003年
纯培养条件下研究菌根真菌对重金属耐性的前提是选择合适的培养方式且保持重金属的有效性 .比较了液体静置、液体摇床和琼脂固体培养 3种方式下Cd对点柄粘盖牛肝菌 (Suillusgranulatus)生长的影响 .筛选后确定液体静置培养是一种比较合适的方法 .运用液体静置培养方法 ,研究了重金属Zn、Cd和Pb对点柄粘盖牛肝菌和卷缘桩菇 (Paxillusinvolutus)生长的影响 ,并利用EC5 0 值评价真菌对Zn、Cd和Pb的耐性 .结果表明卷缘桩菇的CdEC5 0 值低于点柄粘盖牛肝菌 ,但Zn和Pb的EC5 0 值均高于点柄粘盖牛肝菌 ,表明卷缘桩菇比点柄粘盖牛肝菌更耐Zn和Pb 。
李芳张俊伶张俊伶冯固
关键词:生物修复ZNCDPB
一株反硝化细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反硝化细菌及其应用。为解决减少N<Sub>2</Sub>O排放的问题,本发明的一种反硝化细菌经鉴定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
张俊伶赵若桐李侠李丹丹贝水宽
一种农田土壤障碍因子诊断与土壤健康培育方法
本申请涉及土壤评价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农田土壤障碍因子诊断与土壤健康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障碍因子诊断步骤,先确定土壤属性指标,再通过评分函数将土壤属性指标转换为指标分值,确定土壤属性指标的权重,使用加乘原则计算...
张俊伶张江周张福锁
三叶草根间菌丝桥在^(32)P传递中的作用被引量:6
1997年
应用五室方法研究了不同收获期三叶草根间菌丝桥在^(32)P传递中的作用及其对受体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证实^(32)P可以通过菌丝桥在三叶草根系间传递,三个收获期^(32)P的传递量无显著差异;供体和受体植株根间形成的菌丝桥对受体植株生长的促进作用在10周时才表现出来。本文对影响植株间菌丝桥传递转移^(32)P数量的因素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张俊伶李晓林杨志福
关键词:菌丝桥三叶草VA菌根^32P
藏东南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周转变化特征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自然植被转变为农业用地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森林或草地转换为农田的面积逐年增加,但其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周转特征的影响尚不明确。因此,阐明藏东南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可为该地区农业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藏东南地区长期耕作的农田(50年以上)及毗邻的自然森林和草地土壤,采用物理-化学联合分组技术以及稳定性碳同位素测定,分析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组分的数量、碳含量的差异,探究不同有机碳组分周转差异及其对农田耕作的响应规律。【结果】农田0—20 cm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为(39.4±2.0) Mg C·hm^(-2),比自然森林的(81.5±8.5)Mg C·hm^(-2)和草地的(71.4±7.3)Mg C·hm^(-2)分别降低了约52%和45%。农田耕作导致粗颗粒有机质(cPOM)数量相对于自然植被降低了63.4%—70.8%,微团聚体(μagg)和黏粉粒(dSilt+Clay)的数量分别增加了10.0%—25.9%和65.7%—86.2%。农田土壤的有机碳含量与森林和草地土壤相比降低了51.7%—58.1%,其中不稳定性、物理稳定性和生物化学稳定性有机碳库分别降低79.8%—86.3%、72.4%—73.1%、32.4%—39.8%,且与总有机碳的变化显著正相关,但化学稳定性有机碳库没有显著变化。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导致不同有机碳组分的C/N值和δ^(13)C值差异明显。农田土壤cPOM组分的C/N值(10.0±0.5)显著低于森林(13.5±0.4),而δ^(13)C值(-21.6±0.5)‰则显著高于森林土壤(-23.6±0.4)‰。微团聚体保护的颗粒有机质(iPOM)和难酸解组分(NH-dSilt+Caly和NH-μSilt+Clay)具有较低的δ^(13)C值(-25.3‰—-27.2‰),并且其C/N在农田土壤为8.4—9.4,显著低于森林土壤(13.5—15.9)。【结论】藏东南地区长期耕作的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相比于自然植被降低了约50%。农业耕作显著加速了不稳定颗粒有机质的�
徐梦李晓亮蔡晓布李晓林张旭博张俊伶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农田稳定性碳同位素青藏高原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