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保利
- 作品数:19 被引量:56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省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调节性内斜视弱视儿童治疗前后多焦视觉电生理的临床研究
- 滑会兰苏鸣任生刚陈璐李艳存张保利
- 一、任务来源该课题为河北省2005年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计划,课题编号为05349。二、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小儿眼科临床工作中,弱视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效果的评价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因为患儿年龄小,心理物理检测评价常不能获得准确...
- 关键词:
- 关键词:弱视视觉电生理内斜视
- 调节性内斜视弱视儿童多焦视网膜电图的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内斜视弱视眼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的改变。方法:对20例4~8岁调节性内斜视弱视儿童行mfERG检测,并与同年龄正常儿童进行比较。结果:①内斜视弱视眼各环N1、P1波振幅密度值降低,在中心环存在显著性差异;②各组上半视网膜N1、P1波较下方振幅密度降低、潜伏期延长,存在统计学差异,鼻颞侧视网膜反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内斜视弱视眼mfERG存在异常改变,提示黄斑区视网膜功能可能存在异常。
- 滑会兰苏鸣任生刚陈璐张保利李彦存
- 关键词:内斜视弱视多焦视网膜电图视网膜儿童
- 视功能与眼压及血压的关系被引量:1
- 1999年
- 刘迎春杨林萍张保利
- 关键词:视功能眼压血压
- 未成熟儿视网膜病变临床研究
- 陈璐苏鸣任生刚滑会兰郑微张保利刘晓瑜杨素玲邱向利
- 随着中国围生医学的进步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普及,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抢救存活率不断提高,ROP已经成为早产儿致盲的主要原因,也是WHO视觉2020行动要消除的可避免性盲之一。该研究观察了本地区ROP筛查状况及ROP的...
- 关键词:
- 关键词:视网膜病变眼部并发症临床生物学
- 3~10岁儿童散光与弱视分析被引量:2
- 2004年
- 陈璐苏鸣张保利李彦存任生刚
- 关键词:散光弱视
- 学龄前儿童视力不良及其相关因素调查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视力不良生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年龄3~6岁儿童1888例,采用儿童图形标准视力表进行视力检查并对各不同年龄组儿童视力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同时采用自制问卷调查了解引起儿童发生视力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四个年龄组儿童视力分布呈近似正态分布,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其视力也提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88例儿童中,380例(20.0%)发生视力不良。随着年龄的增加,视力不良发生率降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儿童视力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有胎龄、出生时体质量、户外活动时间、每天看电视时间、看电视时距离及母亲文化程度;与室内采光及遗传因素无关。结论学龄前期儿童视力发育不良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儿童家长及幼儿园老师应避免或消除各种危险因素,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 苏鸣任生刚张保利刘晓瑜杨素玲尚李娅
- 关键词:视力不良儿童
- 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视觉发育障碍的早期视诱发电位评估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早期视诱发电位(VEP)检测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HIE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HIE临床分度标准分为HIE轻度组37例、中度组38例和重度组25例;另选取同期健康幼儿30名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闪光诱发电位(F-VEP)和图形诱发电位(P-VEP)的潜伏期和波幅,并比较HIE各组患儿斜视、眼球振颤、视神经萎缩等眼部功能异常的发生率。结果:HIE各组患儿F-VEP和P-VEP振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患儿HIE病情程度增加而降低(P<0.01);HIE各组患儿潜伏期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患儿病情程度增加而增加(P<0.01)。各组HIE患儿斜视、眼球震颤、视神经萎缩发生率和眼部病变总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早期VEP检测可用于评估HIE患儿早期视觉发育障碍情况,对新生儿HIE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滑会兰张保利郑微田海霞赵敬聪刘晓瑜
- 关键词: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视觉障碍视诱发电位
- 石家庄地区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调查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探讨学龄前儿童所在地域、父母屈光不正史及年龄与其屈光不正的关系。方法使用美国Suresight手持自动验光仪,对石家庄市区及石家庄市山区部分幼儿园儿童进行屈光筛查、外眼及眼底检查,并按年龄组进行统计。结果学龄前受检儿童1550例,资料完整的共1139例,屈光不正发生率为12.29%(140/1139)。2~5岁各组间屈光不正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931,P=0.115)。屈光不正类型主要为复合远视散光、单纯远视、混合性散光,不同性别、地域及家族史儿童屈光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1,P=0.537;χ2=3.115,P=0.078;χ2=2.440,P=0.118)。排除屈光状态异常者后,各年龄组双眼球镜、柱镜屈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61,P=0.674;F=1.132,P=0.297;F=0.999,P=0.468;F=0.945,P=0.537)。结论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与年龄、性别、地域及家族史无关,屈光不正类型以复合远视散光、单纯远视、混合性散光为主,学龄前儿童进行屈光筛查对早期发现屈光不正具有重要意义。
- 苏鸣任生刚张保利刘晓瑜赵敬聪杨素玲陈璐滑会兰
- 关键词:屈光不正自动验光仪
- 河北省石家庄地区学龄前儿童散光状态分析
- 2012年
- 学龄前儿童处于视功能发育敏感期内,异常屈光状态极易导致弱视。弱视是儿童时期可治疗的视力缺陷,散光性屈光不正是儿童弱视的重要危险因素,为了了解学龄前儿童散光屈光度的变化规律以及散光作为弱视危险因素所占的比例,我们对石家庄市区及石家庄市山区部分儿童进行屈光筛查及外眼、眼底检查,报告如下。
- 苏鸣任生刚张保利赵敬聪陈璐滑会兰王伟栾红晶陈少华魏云硕尚李娅郑微刘晓瑜杨素玲
- 关键词:屈光不正散光弱视自动验光仪
- 调节性内斜视弱视儿童多焦视诱发电位的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内斜视弱视眼多焦视诱发电位(mfVEP)的特征性改变。方法对30例4~8岁调节性内斜视弱视儿童行mfVEP检测,并与同年龄正常儿童进行比较。结果内斜视弱视眼各环N1、P1波振幅密度值降低、峰潜时延长,在中心区存在显著性差异;鼻颞侧反应峰潜时存在差异。各组上半视网膜N1、P1波较下方振幅密度降低、峰潜时延长,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内斜视弱视眼在中央及鼻侧区域视功能下降明显。
- 滑会兰苏鸣任生刚陈璐张保利李彦存尚李娅
- 关键词:多焦视诱发电位斜视弱视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