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咏春

作品数:20 被引量:8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艺术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礼乐
  • 4篇俗乐
  • 3篇雅乐
  • 2篇音乐
  • 2篇文化
  • 2篇明代
  • 2篇明清
  • 2篇乐户
  • 2篇乐籍
  • 2篇乐籍制度
  • 2篇教坊
  • 2篇大乐
  • 1篇等级秩序
  • 1篇行政级别
  • 1篇仪式
  • 1篇音乐文化
  • 1篇元代
  • 1篇原住民
  • 1篇中国传统文化
  • 1篇中华民族

机构

  • 9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中国艺术研究...
  • 2篇山东教育学院
  • 2篇山东师范大学

作者

  • 16篇张咏春
  • 1篇李飞
  • 1篇项阳
  • 1篇郭威

传媒

  • 4篇中国音乐学
  • 4篇人民音乐
  • 2篇天津音乐学院...
  • 1篇戏剧之家
  • 1篇中国音乐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黄河之声

年份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与文庙释奠礼有关的“雅乐”和“俗乐”被引量:1
2015年
“礼乐”包括三种类型,即:用于卤簿仪仗之乐;用于礼制仪式之雅乐:用于礼制仪式之俗乐。“俗乐”具有双重定位,即:在礼制仪式之外,与礼乐相区别的俗乐;以及与礼制仪式相须为用,性质仍为礼乐,但与雅乐相区别的俗乐。
张咏春
关键词:俗乐雅乐仪式礼制礼乐
“礼乐户”的萌发--北宋后期的生员奏大乐被引量:4
2009年
"礼乐户"是指萌发于北宋,雏形具于金,成型于元,在明清时期得到继承延续,至清亡以后解体的一个出身于"非贱民"阶层,专门承应祭坛之上的坛庙吉礼礼乐,与乐户在社会身份、社会对待、行使职能等方面有明显区别的群体。北宋后期,在个别官方坛庙吉礼场合,以生员代行乐工之事,承应坛庙吉礼的登歌大乐,是为"生员奏大乐"。"生员奏大乐"标志着礼乐户的萌发。
张咏春
关键词:乐籍制度萌发
明代的太常乐舞生被引量:7
2017年
乐舞生是明清时期一个出身于"非贱民"阶层,主要承应封建国家大、中祀吉礼之雅乐,与乐户在社会身份、管理机构、行使职能等方面有明显区别的群体。明代太常乐舞生是元代礼乐户的后继者,太常乐舞生的管理机构神乐观是元代大乐署的延续。
张咏春
明代祭孔雅乐的新变化
2017年
明代祭孔雅乐的新变化,不仅表现在版本内容的更新,还集中表现为行礼用乐各仪式环节的删繁就简。明代颁发地方官府的祭孔雅乐,不仅有乐章,更加入了舞蹈。明代祭孔雅乐之舞蹈的版本变化,值得进一步探究。有明一代,祭孔雅乐的用乐规格有所起伏,各地方官府基本遵行国家用乐规范,其间或有在歌词、舞佾方面变通者,亦体现出时人崇奉先师、尊师重道的情感诉求。
张咏春李飞
关键词:删繁就简舞蹈
元代仪凤司考被引量:3
2011年
在仪凤司建立于元世祖朝,负责管理乐人部籍更番、调音协律、创作新声,并承应卤簿、宴飨用乐,与元代的教坊司、太常大乐署同为元王朝国家用乐的主要管理机构。同为管辖乐户,仪凤司与教坊司的职能既有交织,又各有侧重。仪凤司乐户的身份、职能,明显有别于太常大乐署"非贱民"身份的礼乐户。
张咏春
宠儿抑或弃子——明清两代的乐舞生被引量:1
2018年
明清两代的乐舞生承应封建国家大、中祀吉礼雅乐,拥有编户齐民的地位,一定程度上得到优遇,俨然是备受关照的宠儿。不过,这个具有较高社会声望的群体,还有处境尴尬的另一面。究竟是宠儿,抑或弃子,通过辩证分析,有助于更好地认知明清两代乐舞生及其承应的国家用乐。
张咏春
制度视角下辽、宋、金、元的大乐被引量:6
2005年
本文研究的是辽宋金元时期作为具体音乐形态的大乐。大乐最初仅包含雅乐,与鼓吹乐泾渭分明,太常大乐署为其管理机构;南宋至元代,大乐与鼓吹乐合流,大乐不断“俗乐化”,与之相对应,教坊也成为大乐的管理机构之一。
张咏春
关键词:鼓吹乐具体音乐雅乐俗乐教坊
从《朝天子》管窥礼乐传统的一致性存在被引量:43
2008年
中国音乐文化传统在中国数千年的存在与发展,最为要者就是制度的约束下,无论是礼乐还是俗乐都有着相当程度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通过本体中心特征:律调谱器乃至乐曲等诸多层面都显现出来。当下存活的传统音乐文化依然具有整体一致性下的区域丰富性的特征。通过文献的梳理,对这种一致性从理念上有了较为清晰认知的同时尚需具体的实例加以证明。由于音乐文化的特殊性,过于久远的音乐形态很难通过实际的音响加以把握,借助于明清以来的乐谱和当下存活的音乐传统,我们在此首先尝试从历时到共时对礼仪用乐中的《朝天子》进行分析,看这首礼仪乐曲从明初到当下经历了600余载活体传承的实际情况,从而揭开制度下本体一致性系统研究的序幕。
项阳张咏春
关键词:礼乐制度乐籍制度礼乐俗乐
羽士与儒者:明清两代乐舞生群体构成的变迁被引量:2
2018年
明清时期的乐舞生是元代礼乐户的延续。不过,明、清乐舞生之间,在群体构成方面却有不同。从羽士到儒者,明清乐舞生群体构成的变迁,反映了封建国家礼乐观念的微调,以及不同文化理念之间的隔阂。
张咏春
关键词:乐舞礼乐
宝岛台湾的“乐局”与文庙释奠礼乐被引量:2
2008年
中国传统文化是崇尚“礼乐”的文化,“礼乐”体现着国家的等级秩序和制度规范。文庙释奠礼乐是封建国家钦颁、用于祭祀孔子的礼乐,又被称作祭孔雅乐。每逢丁祭大典,文庙之内礼行三献,佾舞翩翩,以钟磬为标志器的礼乐乐队金声玉振,生动地诠释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礼非乐不行,乐非礼不举”的文化传统。历史上的文庙释奠礼乐,不仅在京城文庙演习,还被逐渐推广至各地,
张咏春
关键词:礼乐中国传统文化封建国家等级秩序中华民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