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崔健
- 作品数:11 被引量:58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单中心经验:腹腔镜盆腔扩大淋巴结清扫术(extended LND and super-extended LND)的经验技巧及并发症处理
- 探讨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及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的盆腔扩大淋巴结清扫术(extended LND and super-extended LND)的经验技巧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我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
- 何志嵩姚林张崔健张争李学松席志军周利群
- 核小体结合蛋白调控Survivin基因对前列腺癌DU145凋亡的作用
- 2012年
- 目的探讨抑制人核小体结合蛋白1(NSBP1)基因后促进非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慢病毒lentivirus-NSBP1转染非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后,MTT法观察细胞活性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应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NSBP1、Survivin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抑制NSBP1表达水平后非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细胞活性降低,凋亡增加,同时Survivin蛋白的表达也随之降低。结论通过慢病毒转染抑制NSBP1的表达可以促进非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凋亡,NSBP1可能是通过调控Survivin基因的变化影响细胞的增值凋亡。
- 纪世琪周利群李学松张晓宇张崔健姚林郝翰张敏郭中强
- 关键词:前列腺癌SURVIVIN凋亡
-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后机器人辅助与传统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围术期疗效比较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比较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后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RP)与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RARP)的围术期疗效,探讨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对两种术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本中心收治的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后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128例,其中69例行腹腔镜手术,59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总结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年龄、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用药时间、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Gleason评分等。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等。使用累积和(CUSUM)法绘制RARP的学习曲线。结果:两种术式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术后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RP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长于LRP(P<0.05);但RARP手术例数增加至学习曲线拐点后(40例),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RP学习曲线在手术例数累积时达到最高点,40例后曲线平稳下降。结论:对于熟练术者,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后RARP和LRP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无显著差异;RARP的学习曲线未受到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影响。
- 韩文聪吴永吉孙旭东王宇孟一森张崔健蔡林谌诚张争李学松张骞张凯龚侃何志嵩周利群
- 关键词: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新辅助内分泌治疗
-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淋巴结清扫术后局部复发和生存的危险因素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局部复发和生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3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确诊为UTUC并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淋巴结清扫术2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22例,女115例;年龄(65.52±10.14)岁;左侧122例,右侧115例;肾盂肿瘤102例,输尿管肿瘤124例,多部位肿瘤11例。根据病理结果淋巴结是否转移分为淋巴结阳性组和淋巴结阴性组。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评估两组的总生存率、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和无局部复发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总生存肿瘤特异性生存和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237例中,病理淋巴结阴性组180例(75.9%),淋巴结阳性组57例(24.1%)。淋巴结阳性组较淋巴结阴性组有更高比例的肾盂肿.瘤[57.9%(33/57)与38.1%(69/180)]、病理T_(3-4)期[84.2%(48/57)与32.8%(59/180)]、G,分级[91.2%(52/57)与55.6%(100/180)]、腺样分化[17.5%(10/57)与4.4%(8/180)]、肉瘤样分化[22.8%(13/57)与9.4%(17/180)]、坏死[47.4%(27/57)与16.1%(29/180)]和脉管癌栓[40.4%(23/57)与12.2%(22/180)],以及更高的中位淋巴结清扫数量[4(1,10)枚与2(1,5)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37例中,42例失访;195例获得随访,术后随访1~155个月,中位时间46(22,79)个月。随访期内58例(29.7%)出现局部复发,其中34例单纯局部复发,24例同时合并远处.转移。整体患者5年总生存率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67.4%和71.3%,,其中淋巴结阴性组分别为70.5%和75.1%,淋巴结阳性组分别为57.5%和59.4%,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3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为68.0%,其中淋巴结阴性组为75.6%,淋巴结阳性组为44.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病理分期T_(3-4)期(HR=3.924,95%CI 2.045~7.529,P<0.001)、病理分级C,级(HR=2.871,95%C11.193~6.909,P=0.019)是局部复发的独立危�
- 袁昌巍徐纯如关豹张崔健李晓颖何志嵩周利群李学松
- 关键词: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淋巴结清扫局部复发预后
- 肛门压力止血带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肛门压力止血带,其包括:用于环系在前列腺穿刺后患者腰部的腰部固定带;其一端与腰部固定带的一侧固定连接的压力带,其长度延伸方向与腰部固定带的长度延伸方向垂直;设置在压力带上的用于固定止血无菌物品的置物袋...
- 贯华张崔健王燕
- 文献传递
- 腹腔镜肾盂成型术手术规范专家共识被引量:13
- 2020年
- 1概述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是导致肾积水最常见的原因,通常指尿液从肾脏流入近端输尿管时出现梗阻的疾病.梗阻会造成肾盂内压增高、肾积水,进而导致肾功能损害.男性发生多于女性,左侧多于右侧[1].导致本病的原因机制尚不明确,通常可分为腔内和腔外因素.腔内因素为输尿管内瘢痕形成、输尿管发育不良;腔外因素为肾下极血管或条索压迫[2];其次为先天性肾畸形、医源性输尿管瘢痕以及纤维上皮息肉(很少见)[3].
- 《腹腔镜肾盂成型术手术规范专家共识》专家组黄健张旭周利群李学松李宏召李兵华祁小龙张雪培张沂南杨昆霖张崔健
- 关键词: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腹腔镜肾盂成形术
- 前瞻随机对照研究:新技术对硬性膀胱镜患者舒适度的提高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评价行硬性膀胱镜检查时使用“IUPU (Institute of Urology,Peking University,北京大学泌尿研究所)操作法”能否提高男性患者舒适度.方法:378名拟行硬性膀胱镜的男性患者随机分至IUPU操作法组(n=193)及常规操作法组(n=185),所有患者在检查前经阴茎挤入10 mL盐酸奥布卡因凝胶.IUPU操作法组的操作方法为请护士在镜鞘及闭孔器通过尿道膜部前挤压盐水袋,而常规操作法组则直接将镜鞘及闭孔器经尿道置入膀胱.操作结束之后,所有患者立刻在10点视觉模拟评分表上打分.结果:IUPU操作法组患者疼痛评分为2(1~2)分,而常规操作法组为4(3 ~6)分,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初次做膀胱镜、既往做过膀胱镜及膀胱镜复查患者均得到了同样的结果(P值均<0.001).结论:对硬性膀胱镜操作进行简单的改良操作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建议对需要行膀胱镜操作的男性患者使用IUPU操作法.
- 姚林张雷范宇张政徐燕鹏刘茗洁何志嵩龚侃李学松张争张崔健周利群
- 关键词:膀胱镜检查
- 核小体结合蛋白调控CXCR4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的侵袭作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抑制人核小体结合蛋白1(NSBP1)基因后抑制非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系PC-3侵袭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慢病毒lentivirus-NSBP1转染非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系PC-3后,MTT法观察细胞活性变化,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应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NSBP1、CXCR4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抑制NSBP1表达水平后非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细胞活性降低,侵袭能力降低,同时伴有CXCR4蛋白的表达降低。结论通过慢病毒转染抑制NSBP1的表达可以抑制非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的侵袭能力,NSBP1可能是通过调控CXCR4蛋白的变化影响细胞侵袭能力的。
- 纪世琪周利群李学松瓦斯里江.瓦哈甫张晓宇张崔健郝翰姚林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肿瘤浸润
- 11年间784例前列腺癌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变化
- 目的:探讨随以PSA为基础的前列腺癌筛查的开展及人们对于前列腺癌认识及警惕性的提高对于前列腺癌分期及发病年龄、PSA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1997至2007年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且具备较完
- 何志嵩张崔健
- 文献传递
- 容积调强放射治疗在高龄膀胱癌患者中的安全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评价容积调强放射治疗在高龄膀胱癌患者中的安全性和症状缓解率。方法:收集2019年5月—2023年7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放疗科就诊的膀胱癌患者,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46例高龄膀胱癌患者纳入分析,收集这部分患者的一般情况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理类型、TNM分期以及接受的放疗剂量和范围。同时随访收集患者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症状缓解情况等信息。结果:46例患者中位年龄85(74~94)岁。93.7%的患者病理类型为尿路上皮癌,≥T3的患者占67.4%。全部患者均接受了容积调强放射治疗和每日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图像引导下的放射治疗。不良反应主要出现在泌尿系统,急性≥3级的泌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主要表现为尿痛;晚期≥3级的泌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主要表现为血尿、尿痛,其中1例出现了膀胱瘘。无其他≥3级的急性和晚期不良反应。总体的症状缓解率为80.4%,其中,血尿缓解率为94.3%。结论:对于高龄、不耐受手术或化疗的膀胱癌患者而言,采用容积调强放射治疗可以实现肿瘤局部高剂量照射,总体可耐受、近期疗效较好,有可能是年老体弱膀胱癌患者的治疗选择之一。然而,最佳的照射剂量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 秦尚彬高献书李洪振李晓颖亓昕白赟任雪盈郝瀚虞巍张崔健何志嵩
- 关键词:膀胱癌高龄患者照射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