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浩
- 作品数:17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 并非昨日之歌
- 2006年
- 电话铃声在那天清晨破空响起,房里残存的睡意惊悚而去。我放下盥洗工具接起话筒,只听对方清脆地叫道:“张老师在吗?我找他有事!”端的什幺好事,一大早就来骚扰!大概是妻子的学生。我这样想着且不分畛域地喊妻子接电话,随后我径自忙着弄我们的早餐工程去了。不料妻几乎接踵而至,诡秘而悠悠地说:“找你的!。”我不禁“啊”了一声,很是纳闷儿,谁找我?竟然不知是我接了电话!
- 张文浩
- 关键词:当代文学作品散文
- 《文心雕龙·知音》篇“妙鉴”论被引量:1
- 2009年
- 《文心雕龙·知音》篇提出"俗鉴与妙鉴"的说法,旨在叙述知音的若干原则及操作方法。两者有难易和高下之分,妙鉴通过考察文情而知其人其心,求得情志的帖然相契,是知音的最高层次。刘勰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参考的品文鉴人之术及途径。
- 张文浩李平华
- 关键词:文心雕龙知音
- “为赋新词强说愁”——宋词言愁与诗词分工
- 2009年
- 言愁是宋词的普遍现象,这与宋诗和宋词的职能分工有关。宋诗多以言志载道为己任,而宋词更多的是以娱乐消遣的方式表现人的内心愁绪。当然,在雅化过程中,宋词言愁的风尚也发生了转换。
- 张文浩
- 关键词:宋词言愁雅化
- 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文心雕龙》“觇文见心”说被引量:1
- 2008年
- 《文心雕龙·知音》篇提出"觇文见心"说法,溯源"知音"原典意蕴,可知刘勰旨在论述品文鉴人的难度及途径。通过考察文情而知其人其心,从而求得情志的帖然相契,便可谓知音。尽管达到这种状况殊为不易,但刘勰仍然提供了"觇文见心"的若干原则及操作方法,即俗鉴与妙鉴。两者有难易和高下之分,妙鉴是"觇文见心"的最高层次。
- 张文浩
- 关键词:文心雕龙知音
- 《暖》的影像修辞手段
- 2010年
- 霍建起导演的电影《暖》显示了影像画面的修辞功能。首先表现在以第一人称"我"的行踪和思绪和线索,规划出从回乡到离乡的故事框架,使得整部影片的叙事结构通过抒情式风景镜像呈现出来。其次,影像修辞手段着力体现在其替补语言表达的效能上。这种修辞效果无声胜有声,较好地替补了语言台词不能达意的缺陷,此外,大量的闪回镜头,将现实与回忆融为一体,产生影像的互文修辞效果,较好地浮现影片中各组相对而平衡的关系群。
- 张文浩
- 关键词:修辞
- 登楼凭栏:宋词言愁的一种表现形式被引量:4
- 2009年
- 宋词言愁是宋代一种社会风尚,登楼凭栏则是其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宋人选择楼阁亭台援愁入词,获得了象征和泄导性情的方式,既绍续了文学缘情传统,又显现了宋人柔弱的文化心理,更彰显出词心愁肠的艺术魅力。
- 张文浩
- 关键词:宋词言愁
- 电视剧《天龙八部》的文化消费意义被引量:1
- 2006年
- 通俗文学改编成电视剧获得了另一种生存形式,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亦然。它以消费影像美感的方式,并行不悖地既传播又消解了当今一些风行和严肃的文化主题。它主要以追寻英雄身世为线索,为观众提供了一种虚拟快乐和仿真世界,从而使人们对文化进行多层面的消费。这种影像体验是意识形态娱乐化的结果。
- 张文浩
- 关键词:天龙八部文化消费影像
- 辩证法就是对非同一性的一贯认识——论非同一性思维在阿多诺批判理论中的渗透被引量:3
- 2006年
- 从启蒙精神的批判到文化工业的批判,阿多诺在其否定的辩证法哲学中都贯穿了非同一性思维原则,企图科学分析当时的社会历史,批判和救赎无望的社会现实。无疑,这是其否定性美学理论的一条线索。循着这条线索,可以发现阿多诺否定性美学的力量之源,更深刻地理解它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功能,也能更好地洞悉阿多诺的矛盾心理。
- 张文浩
- 关键词:非同一性阿多诺辩证法
- 以生命为代价的原体验——论詹詹外史情爱美学构成
- 2006年
- 詹詹外史在晚明极重理和礼的时代环境里,编创出异类笔记体小说《情史》,于纷繁评点中独标情爱和人欲主张。细读作品和编者评点,可体察出中国古人的情爱内涵是以生命为代价的原体验。他主要从平等、自由出发,反门第界阀、反外物诱惑、反从一而终、反亵渎爱情,重新诠释忠贞情爱观念;对情致祸乱说予以批驳,对负情、蠢情、伪情、圣情予以戏谑和揭露,借此宣扬健康情欲乃人心自然而发,情生万物并具永久价值;又对人世间正常的男女情爱偏遇异常时代而造成的遗憾和苦趣深表同情及无奈。要之,詹詹外史以极重“情”字作用的方式来对抗极重理和礼的官方正统思想,为后世主情类小说创作提供理论依据。
- 张文浩
- 关键词:《情史》
- “庾郎愁”与宋词抒情基调被引量:2
- 2009年
- "庾郎愁"这个意象发轫于庾信,发展至宋代而成为宋人常语。它作为一个表达愁绪的综合体,是宋词抒情典范之一,并与其他意象共同构筑了宋词的抒情基调,即言愁风尚。宋词这种言愁的抒情基调,塑造了宋代文化含蕴深沉的一副面容。
- 张文浩
- 关键词:典范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