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彦
- 作品数:8 被引量:120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后踝撞击综合征对业余马拉松运动员足底压力分布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测量业余马拉松运动员的足底压力,分析后踝撞击综合征与足底压力分布的相关性,从而为业余马拉松爱好者提供有益指导。方法纳入35例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其中18例MRI显示双足正常,17例MRI显示单足或双足存在后踝撞击综合征。采用芯康Footscan平板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业余马拉松运动员进行测试,静态站立测试时,分为正常组、单足后踝撞击组、双足后踝撞击组。裸足行走时,分为正常组、双足后踝撞击组、单足后踝撞击组、单足代偿组。静态站立测试双足X轴重心偏移值,裸足行走时测量第1跖骨区域峰值压强和足弓内侧步态周期停止时间。结果静态站立测试时,双足后踝撞击组X轴重心偏移值明显小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足后踝撞击组与双足后踝撞击组、正常组X轴重心偏移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裸足行走测试时,组间第1跖骨区域峰值压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足代偿组峰值压强明显大于正常组、单足后踝撞击组及双足后踝撞击组。裸足行走测试时,单足后踝撞击组足弓内侧步态周期停止时间明显短于单足代偿组、双足后踝撞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踝撞击综合征对足底压力的分布存在影响,进而可能加剧足踝关节损伤。足底压力分布特征分析有助于了解业余马拉松跑步运动员的足踝关节损伤情况,帮助其规范训练并指导踝关节保护,从而降低踝关节损伤风险。
- 马海怡张新彦卫玮蔡鹏利陈建安张平赵建
- 关键词:步态分析
-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紧急损伤控制后MIAP固定围手术期康复与护理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总结35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应用损伤控制并进行可调式微创骨盆后环接骨板(minimally invasive adjustable plate,MIAP)固定救治技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36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积极采用损伤控制治疗,平稳后行微创MIAP固定,针对损伤控制各环节及围手术期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因多器官功能衰竭、DIC死亡1例,治愈出院35例,经随访3~12个月,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满意,无伤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加强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围手术期科学、系统、规范的管理,是缩短患者住院及康复周期、减少并发症及降低死亡率的有力保证。
- 张亚辉张新彦赵燕
- 关键词:骨盆骨折
- 不同体位对髂骨骨折病人舒适度的影响被引量:6
- 2014年
- 髂骨骨折是一种不常见的骨盆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所致。损伤所致的骨折、软组织损伤以及病人对手术及预后的担心,加之剧烈疼痛致病人侧卧位受限,长期保持一种姿势导致病人产生恐惧等一系列不适。目前对骨盆骨折体位的报道极少,外科护理学指出,骨盆边缘性骨折以卧床休息为主,卧床3周~4周或至症状缓解即可[1]。卧床期间,髂前上、下棘撕脱骨折可取髋、膝屈曲位,但对于屈曲角度未做明确说明。因此探讨髂骨骨折病人的舒适卧位及正确的翻身方法对增加病人舒适感及减轻疼痛程度至关重要。我院2010年9月—2013年9月对收治的髂骨骨折病人采用低半卧位与传统的平体位进行比较,收效满意,观察组出院后随访病人恢复良好。现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 张亚辉丁俊琴赵燕张新彦刘爽
- 关键词:体位髂骨骨折
- 骨折患者便秘发生情况调查与分析被引量:96
- 2003年
- 丁俊琴赵莉高彦华田峥张新彦
- 关键词:骨折便秘
- 急性颈髓损伤并发重度低钠血症的观察及护理被引量:3
- 2010年
- 李秀婷丁俊琴李俊敏崔怡张新彦
- 关键词:低钠血症颈髓损伤
- 根据Tile分型探讨骨盆骨折病人的卧位及翻身方法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根据Tile分型探讨骨盆骨折病人治疗过程中适宜的卧位及正确的翻身方法。[方法]对152例骨盆骨折病人进行评估,了解病人的损伤机制、类型及骨盆的稳定性,给予舒适的卧位和正确的翻身方法。[结果]通过正确评估,选择合适的卧位及翻身方法,所有病人均安全的渡过了围术期,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康复。[结论]对骨盆骨折病人的评估是护理工作重要的环节,通过充分而准确的评估,对不同类型的骨盆骨折病人选择个体化的卧位及翻身方法,可增加病人的舒适度,减少压疮并发症的发生。
- 张亚辉丁俊琴闫晓丽张新彦田峥
- 关键词:骨盆骨折卧位翻身
- 营养支持在急性颈髓损伤患者预见性护理中的作用
- 崔怡李秀婷张新彦赵斐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