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彬
- 作品数:7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多种教学方法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0年
- 系统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主要研究人体正常的形态结构。作为医学院校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名词多、内容枯燥乏味、人体某些结构(如神经系统)特别复杂,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学生很难理解、掌握。为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我们总结了几种教学方法,与大家共同讨论。
- 李海艳程振宇张树彬
- 关键词:系统解剖学教学
- 半吻合、半埋入法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介绍半吻合、半埋入法用骨骼肌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新方法。方法 :首先于骨骼肌上在选定肌桥的两端各做一“丁”字形切口 ,横切口与肌桥长轴垂直 ,纵切口则与其平行 ,深度以能将神经断端埋入为宜 ,然后 ,将神经远、近端分别埋入相应的两个纵切口内 ,神经断端浅部一半的神经外膜与横切口处的肌外膜对齐 ,并做缘对缘吻合 ,纵切口处的肌外膜彼此吻合。结果 :手术难度降低 ,时间缩短 ,吻合牢靠。神经纤维于肌束间隙、外膜下顺利通过肌桥与远端吻合 ,功能得到恢复。结论 :半吻合、半埋入法是用骨骼肌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理想的新方法。
- 孔祥玉赵淑敏谢洪林张树彬韩玉华孙广林
- 关键词:肌桥血管再生坐骨神经周围神经缺损
- 用骨骼肌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用骨骼肌桥接周围神经缺损。方法 :首先于骨骼肌上在选定肌桥的两端各做一“丁”字形切口 ,横切口与肌桥长轴垂直 ,纵切口则与其平行 ,深度以能将神经断端埋入为宜 ,然后 ,将神经远、近端分别埋入相应的两个纵切口内 ,神经断端浅部一半的神经外膜与横切口处的肌外膜对齐 ,并做缘对缘吻合 ,纵切口处的肌外膜彼此吻合。结果 :手术难度降低 ,时间缩短 ,吻合牢靠。神经纤维于肌束间隙、外膜下顺利通过肌桥与远端吻合 ,功能得到恢复。结论
- 谢洪林杨振江孔祥玉张树彬韩玉华孙广林
- 关键词:神经缺损肌桥血管再生坐骨神经
-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的解剖学基础被引量:5
- 2002年
- 目的 :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应用 30具 (6 0侧 )成人尸体标本 ,对隐静脉裂孔、大隐静脉根部的局部解剖结构及大隐静脉属支变异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观测。结果 :获取了隐静脉裂孔的形状、大小 ,隐股点的定位以及大隐静脉及属支等相关数据。结论 :本实验结果可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提供解剖学资料。
- 陈志宏齐聪儒王福张树彬
- 关键词: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 面神经阻滞入路相关结构的应用解剖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探讨面神经阻滞入路相关结构的解剖关系 ,为面神经阻滞的进针入路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成年男性尸体 2 8具 (5 6侧 ) ,模拟面神经阻滞穿刺 ,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结果 面神经阻滞穿刺点的位置为外耳道软骨下缘、乳突前缘和下颌支后缘的交汇处 ,垂直于正中矢状面进针 ,左侧深度为 19 91± 0 0 9mm ,右侧为 19 82± 0 10mm。结论 本研究确定了面神经阻滞准确的穿刺点、穿刺角度及深度 ,有利于麻醉药发挥作用以提高疗效。
- 王福齐聪儒张树彬陈志宏
- 关键词:面神经阻滞穿刺
- 星状神经节的应用解剖被引量:12
- 2001年
- 目的 :观测星状神经节的形态、位置、大小及与周围诸结构的毗邻关系。方法 :用成人尸体标本 2 5具 (50侧 ) ,逐层显露星状神经节 ,测量该节与周围主要结构的距离 ,模拟穿刺。结果 :获取了有关星状神经节的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位置关系的一系列数据。结论 :本研究为临床进行星状神经节的封闭。
- 齐聪儒陈志宏宋成军张树彬
-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
- 左腘窝异常小肌一例
- 2002年
- 韩玉华王福张树彬
- 关键词:解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