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
- 作品数:11 被引量:70H指数:5
- 供职机构: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十堰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气工程更多>>
- 改良张力带固定在踝关节融合术中的运用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介绍改良张力带固定在踝关节融合术中的应用经验及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改良张力带固定进行踝关节融合术10例。结果 10例平均随访16个月,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伤口均一期愈合,9例为优,1例为良。结论踝关节融合术中采用改良张力带固定更加符合生物力学原理,便于调节踝关节融合的角度,固定更牢固。
- 陈文王平年龚泰芳刘小涛张江卢云
- 关键词:张力带踝关节关节融合
- 一种骨科用手套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骨科用手套,包括医用乳胶手套本体,是把乳胶手套的拇指套和食指套设为双层;也可以把所述手套的五个手指套均设为双层;也可以乳胶手套从手掌中部至手指套是双层设置的;也可以乳胶手套从手掌跟部位至手指套是双层设...
- 陈文张江边竞谢易杨贤云
- 文献传递
- 跟骨外固定器的研制与临床应用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跟骨外固定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3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病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5~53岁,平均36岁。根据Sanders等分型,Ⅲ型16例,Ⅳ型14例。先应用自行研制的跟骨外固定器初步进行跟骨骨折的大体复位和固定,然后通过跟骨外侧小切口充分暴露并精确复位跟骨的后关节面。比较术前、术后3d及术后6个月在跟骨侧位及轴位X线片上测得的跟骨长度、宽度、丘部高度、后关节面最大垂直移位、B6hler角的变化。根据Buckley标准,通过CT扫描评估后关节面复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45个月,平均29个月。术后3d和术后6个月时患侧跟骨侧位及轴位X线片示上述跟骨的解剖结构基本恢复至正常范围,并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与术后3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CT扫描示后关节面解剖复位27例,关节面不平整≤2mm者3例。结论此跟骨外固定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确切,具有微创、实用、并发症少的特点。
- 陈文边竟关韶勇陈廖斌吴志勇张江谢易刘小涛孙景东王平年卢云龚泰芳王达义易显富
- 关键词:外固定器跟骨骨折
- 踝关节镜下切除疼痛性距后三角骨临床效果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下切除疼痛性距后三角骨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踝关节后内侧与后外侧入路,对15例患者疼痛性距后三角骨行踝关节镜下切除术。所有患者均有踝关节后方疼痛,主动及被动跖屈时加重;术后均获随访(5~37个月,平均20个月),根据主观症状和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后足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术后患者后踝部疼痛基本消失,AOFAS后足评分由术前平均72.8±3.4分提高至术后平均95.5±4.2分(P<0.05)。患者主观满意度提示,优良率为93%。结论踝关节镜下切除疼痛性距后三角骨的临床效果良好,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和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陈文任志剑王学军边竞张江唐红波罗平刘茹刘莉莉周常燕柯文
- 关键词:踝关节关节镜
- 不同缝合方法与缝线修复跟腱断裂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17
- 2013年
- 目的研究通过改进缝合方法和选择合适手术缝线来促进断裂跟腱的愈合。方法将60只新西兰大白兔编号1~60号并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新缝合法组、Bunnel缝合法组、7号丝线组;每组再随机分为4个小组,每小组5只,分别对应4个检查时间段:术后即刻、7 d、14 d、28 d;将每组家兔健侧跟腱作为对照组。取术后跟腱做生物力学测试,观察跟腱力学变化。结果最大负荷对比:①对照组>新缝合法组>Bunnel缝合法组;②新缝合法组>7号丝线组。最大负荷下应变对比:①对照组>新缝合法组,对照组>Bunnel缝合法组;②新缝合法组>7号丝线组。能量对比:①对照组>新缝合法组>Bunnel缝合法组;②新缝合法组>7号丝线组。结论新缝合法较Bunnel缝合法好,普迪斯(PDS)缝线较7号丝线缝合效果好。
- 张江彭建强白波刘琦龚泰芳陈文唐红波方圆
- 关键词:跟腱断裂缝线最大负荷
- 双极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被引量:14
- 2020年
-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骨折之一,现在骨科医师普遍主张早期手术治疗,以双极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为主。两种方案都能很好地保证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卧床期间产生的并发症,但在手术适应证上两种方案仍存在较大的争议。目的:分析双极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差异性。方法:纳入200例75岁以上Tronzo-EvansⅡ-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失访11例,共189例完成随访,其中双极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组95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94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开始负重、完全负重)、术前术后凝血功能、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围术期参数;依据Harris功能评分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根据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比较2组术后12个月内出现的并发症。结果与结论:①双极长柄人工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和术后负重时间(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完全下床活动时间)均小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P <0.05);②术后1,2,3,6个月Harris评分,双极长柄人工关节置换组均高于PFNA组(P <0.05);术后1年2组Harris评分相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③术后并发症中2组下肢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伤口感染、二次手术发生率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双极长柄人工关节置换组为20%,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为72%,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④结果表明,对于高龄不稳定转子间骨折患者,双极长柄人工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均能取得满意效果;但双极长柄人工关节置换的手术时间短,可早期负重,有助于减少长期卧床相关并发症,符合快速康复的理念,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张建杨阳龚泰芳张江于云祥
- 关键词: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关节置换髓内钉
- 雌激素水平与绝经后妇女腱鞘炎的相关性研究
- 2009年
- 目的探讨雌激素水平与绝经后妇女腱鞘炎的关系。方法选取74例绝经妇女,其中32例为腱鞘炎患者(A组),42例同期健康体检的绝经妇女为对照组(B组);42例正常行经的健康体检妇女为正常对照组(C组)。均进行雌激素水平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组与B组之间,雌激素(E2)水平分别为(89.7066±126.7458)pmo]/L和(45.6768±30.6342)p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雌激素水平分别为(89.7066±126.7458)pmoL/L和(626.7384±361.5348)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绝经后妇女腱鞘炎发病与雌激素水平变化无明显关系。
- 汪曾荣汪细安彭建强陈瑞云黄爱军张江郑汉雄江正康陆学东刘玢黄醒中陈痒仑
- 关键词:雌激素腱鞘炎
- 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腱鞘炎关系的研究
- 目的 比较分析绝经后妇女腱鞘炎患者与对照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s ER)基因型分布情况,探讨ER基因多态性分布与绝经后妇女腱鞘炎的关系。方法 选取111例绝经妇女,其中48例为腱鞘炎患者(A组)...
- 汪曾荣黄醒中陈庠仑汪细安彭建强陈瑞云张江黄爱军郑汉雄陆学东刘玢
- 关键词:雌激素受体绝经后妇女腱鞘炎限制性片断长度
- 闭合性跟腱断裂术后并发症及治疗进展被引量:5
- 2009年
- 闭合性跟腱断裂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因其特殊的解剖关系,重要的生理作用,使跟腱断裂修复术后也存在较多并发症,某些并发症可以严重影响治疗效果。针对这些并发症,很多学者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总的来说方法很多,问题不少,尚未形成一套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案。随着基因工程等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解决这些临床问题有了新思路,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也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主要探讨闭合性跟腱断裂手术后并发症及治疗进展。
- 张江彭建强
- 关键词:闭合性跟腱断裂并发症
- 跟腱区动脉血供的三维可视化研究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通过数字化技术构建跟腱区动脉血供的三维可视化图像,研究跟腱区的动脉血供。方法新鲜人小腿标本三只,用30%明胶、10%朱砂、10%淀粉按比例配制的灌注液灌注,冷藏后CT扫描获得DICOM格式数据,Mimics10.01软件处理。结果获得小腿跟腱区皮肤、骨骼、动脉、跟腱的三维可视化图像。结论跟腱区三维可视化图像可为临床提供形态学资料,虚拟手术有助于最佳手术方案的选择。
- 彭建强张江黄爱军徐达传陈胜华
- 关键词:跟腱动脉图像处理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