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洁莉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乳头
  • 4篇头颈
  • 4篇头颈部
  • 4篇瘤病毒
  • 4篇颈部
  • 3篇人乳
  • 3篇头颈部鳞癌
  • 3篇头颈部鳞状细...
  • 3篇肿瘤
  • 3篇细胞
  • 3篇细胞癌
  • 3篇鳞癌
  • 3篇鳞状
  • 3篇鳞状细胞
  • 3篇鳞状细胞癌
  • 3篇颈部鳞癌
  • 2篇人乳头瘤
  • 2篇人乳头瘤病毒
  • 2篇乳头瘤
  • 2篇乳头瘤病毒

机构

  • 4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5篇张洁莉
  • 3篇白春梅
  • 2篇霍真
  • 1篇孙昭
  • 1篇王德田
  • 1篇曹金伶
  • 1篇崔全才
  • 1篇孙昭
  • 1篇王德田
  • 1篇杨缇
  • 1篇罗玉凤
  • 1篇崔全才
  • 1篇白春梅
  • 1篇马水清

传媒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癌症进展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2010年
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的证据显示,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的发生发展有关,但两者间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HPV表达E6和E7导致被感染细胞发生恶性转化是其主要的致癌机制。HPV阳性HNSCC对放化疗更为敏感,预后更好。HPV疫苗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HNSCC的重要手段。
张洁莉白春梅
关键词:乳头状瘤病毒感染鳞状细胞头颈部肿瘤
骨转换指标与肿瘤骨转移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0年
骨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肾癌等实体肿瘤均好发骨转移。约70%的进展期乳腺癌或前列腺癌病人会发生骨转移。肿瘤骨转移打破了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和成骨细胞介导的骨形成之间的动态平衡,导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和其他病理性骨折发生危险增加。随着肿瘤诊治水平不断提高,病人生存时间明显延长,预防和治疗肿瘤骨转移相关的不良事件对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张洁莉白春梅
关键词:骨转换指标肿瘤骨转移
HPV感染与头颈部鳞癌的相关性以及对肿瘤预后的影响
[背景]   头颈部肿瘤的发生和基因遗传、吸烟、病毒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人乳头瘤病毒(HPV)高危型(16/18亚型)感染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尤其是口咽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HPV诱发肿瘤产生的机制,已从分子层面得...
张洁莉
关键词: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预后因素
头颈部鳞癌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感染状态与Ki-67、P53表达的关系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通过测定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感染和Ki-67、P53蛋白的表达,探讨HPV16/18感染和Ki-67、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头颈部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HPV16/18DNA的含量,同时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Ki-67、P53蛋白的表达状态。结果 62.8%的患者在头颈部鳞癌组织中检测到HPV16/18DNA,46.15%的患者肿瘤组织表达P53蛋白为阳性。患者肿瘤组织Ki-67的表达在2%~70%。HPV16/18DNA含量与患者的性别、吸烟、饮酒和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与病理学分级呈正相关(r=0.350,P=0.001),与Ki-67表达无相关性(P=0.179),与P53表达呈负相关(r=-0.197,P=0.04)。结论头颈部鳞癌的发生可能和HPV16/18感染有关,致病机制涉及P53蛋白的降低表达。
张洁莉孙昭霍真罗玉凤马水清王德田曹金伶杨缇崔全才白春梅
关键词:头颈部鳞癌人乳头状瘤病毒KI-67蛋白P53蛋白
两种检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PV16/18感染状态方法的对比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比较荧光定量PCR法(RT-PCR)和原位杂交法检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HPV(HPV)16/18亚型感染的差异。方法采用RT-PCR法和原位杂交法对78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HPV感染状态的检测,评价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RT-PCR法检测到62.8%的头颈部鳞癌组织中含有HPV16/18 DNA。原位杂交法检测到47.4%的肿瘤组织中有HPV16 DNA。用RT-PCR方法,唇、口腔、口咽及下咽的HPV16/18 DNA阳性率分别为33.3%、66.67%、70%和57.14%;用原位杂交方法,唇、口腔、口咽、下咽的HPV16 DNA阳性率分别为33.3%、43.8%、60.0%和57.1%。总体上,两种方法检测HPV16/18DNA具有较高一致性(Kappa=0.595,P<0.001)。结论 RT-PCR和原位杂交法检测HPV16/18 DNA结果的一致性较高。
张洁莉孙昭霍真王德田崔全才白春梅
关键词:荧光定量PCR技术原位杂交技术人乳头瘤病毒头颈部鳞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