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海祥

作品数:31 被引量:89H指数:7
供职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5篇单克隆
  • 5篇单克隆抗体
  • 5篇流感
  • 5篇抗体
  • 5篇克隆
  • 5篇病毒
  • 3篇试剂
  • 3篇试剂盒
  • 3篇流感病毒
  • 3篇免疫
  • 3篇耳鼻喉
  • 2篇氧化硫
  • 2篇药材
  • 2篇人类白细胞
  • 2篇人类白细胞抗...
  • 2篇生物芯片
  • 2篇强直
  • 2篇强直性
  • 2篇强直性脊柱炎
  • 2篇中药

机构

  • 31篇陕西省人民医...
  • 4篇延安大学
  • 3篇西北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青海大学
  • 2篇陕西瑞奇生物...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31篇张海祥
  • 14篇胡军
  • 9篇郭华
  • 7篇王晋平
  • 5篇孙丽君
  • 5篇齐宗利
  • 4篇刘杨
  • 4篇赵院利
  • 4篇刘宗智
  • 4篇赵彭花
  • 4篇徐翠香
  • 3篇袁丽洁
  • 3篇孙晶莹
  • 3篇李亚萍
  • 3篇李元
  • 3篇谢毅
  • 2篇王鑫
  • 2篇赵向绒
  • 2篇王娅宁
  • 2篇谢鑫

传媒

  • 4篇现代检验医学...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智慧健康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食品与药品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 1篇食品安全质量...

年份

  • 1篇2025
  • 5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DCK细胞在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鉴定中的应用
2013年
目的尝试应用MDCK细胞鉴定流感病毒单抗。方法以制备的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做一抗,对感染流感病毒的MDCK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与阴性对照细胞相比,感染病毒的MDCK细胞呈现出明显的绿色荧光。结论 MDCK细胞可以用于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的鉴定,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张海祥齐宗利齐宗利谢鑫刘扬郭春艳谢鑫
关键词:MDCK细胞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
SSP-PCR方法检测HLA-B27基因在AS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2014年
目的 验证分子学方法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SP-PCR)在强制性脊柱炎(AS)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收集陕西省人民医院2013年1月~12月疑似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35例,分别采用SSP PCR方法检测全血人类白细胞抗原B27位点(HLA-B27)和进行影像学骨盆、骶髂关节的X线、CT或者MRI检查,比较SSP PCR方法和影像学方法诊断的一致性及差异性.结果 疑似患者用SSP PCR方法检测HLA-B27的阳性检出率为37.0%,而影像学方法的诊断异常率为23.7%,SSP-PCR方法的阳性率较影像学方法高出13.3%.经配对X2检验,X2=9.529,P=0.003,<0.01,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分子学方法检测HLA-B27基因能够用于早期预测AS的发生.
郭华王涛张海祥赵院利张小艳刘杨刘宗智胡军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
抗肺炎支原体单克隆抗体的轻链和重链可变区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抗肺炎支原体单克隆抗体的轻链和重链可变区及其应用,包括单克隆抗体SPPHMP‑No.5和SPPHMP‑No.19的轻链和重链可变区。本发明可用于免疫层析(乳胶颗粒、免疫荧光、胶体...
张玉莲张海祥徐翠香孙晶莹封青谢毅
中药材二氧化硫快速定量检测系统的研发及验证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建立一种针对中药材二氧化硫残留特异性强的定量快速检测系统。方法利用醋酸铅检测微量硫化氢的高敏感性,设计以硫化铅黑色沉淀的灰度响应值为定量依据的醋酸铅检测卡,及可控制反应条件使硫化铅灰度可线性地反映二氧化硫含量的检测反应器,研发与检测卡配套的可准确检测灰度值的定量检测仪。制备标准灰度卡、绘制检测灰度值与标准溶液浓度关系曲线、考察定量检测系统的精密度、加样回收率、时间稳定性,同时做干扰实验及用本系统与国标方法对同一批次中药材的二氧化硫残留量进行检测比较,评价检测体系的定量检测效果。结果本检测系统试纸条的灰度值与二氧化硫标准溶液的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2=0.99),线性检测范围为0~805mg/kg;对高中低浓度的二氧化硫残留样品多次检测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加样回收率达到85%以上,准确性良好;常见的含硫化合物对其没有干扰,本检测系统与2015版药典第三法(离子色谱法)对同一批次的中药材二氧化硫检测结果一致。结论该检测系统准确性好,稳定可靠,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可用于中药材二氧化硫残留的快速定量检测。
赵彭花李亚萍胡军闫莉婷李真林芳张海祥
关键词:中药材二氧化硫
抗H7N9流感病毒的单克隆抗体与胃组织的交叉反应研究
2024年
目的筛选鉴定与胃组织交叉反应的抗H7N9流感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初步探讨流感病毒感染会引发肠道相关疾病的可能致病机制。方法利用H7N9流感病毒制备了大量的单克隆抗体,对制备的单克隆抗体运用ELISA方法进行亚型和效价测定,免疫组化对制备的单克隆抗体与组织的反应性进行筛选,巢式PCR分子生物学技术克隆单克隆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序列。结果制备的单克隆抗体H7N9-71和H7N9-78均能与H7N9抗原特异性结合,抗体效价达1∶10~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H7N9-71、H7N9-78与人的胃组织能发生特异性反应,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两株单抗与小鼠胃组织能特异性结合。轻重链可变区序列结果证实二者为两株不同的单抗。结论H7N9流感病毒可能与胃组织之间存在异嗜性抗原,提示流感病毒感染可能与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存在某些关联。
孙晶莹张海祥张海祥封青李研封青徐翠香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EGFR/ALK/ROS1基因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和肉瘤致癌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ROS1)三种基因突变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7月患者NSCLC组织标本146例,采用过柱法提取DNA和RNA,突变检测采用RT-PCR法和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法。结果EGFR/ALK/ROS1三联检的突变频率为41.8%(61/146),明显高于单基因检测突变率:EGFR (33.6%,49/146),ALK(6.8%,10/146)和ROS1(2.7%,4/146)。EGFR的不同突变类型的检出率如下:19Del 52.9%(27/51),L858R41.2%(21/51),G719X,L861Q5.9%(3/51);其中还检出四例双突变标本:19Del+L858R(1例),19Del+G719X,L861Q(1例),ALK+19Del(1例),ROS1+L858R(1例)。EGFR/ALK/ROS1阳性标本中女性(56.7%,30/53)明显高于男性(33.3%,31/9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16,P=0.006),肺腺癌(47.9%,58/121)明显高于鳞癌(4.8%,1/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733,P=0.000)。不同来源组织突变检出率为:手术切除肿瘤组织标本41.0%(32/78),细针穿刺活检及支气管镜刷检细胞学等标本43.4%(23/53),胸腔积液标本40.0%(6/15),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NSCLC基因突变中:EGFR/ALK/ROS1三联检的突变频率明显高于EGFR,ALK和ROS1单基因检测。EGFR常见突变基因为19Ex Del和21Ex L858R。女性突变率明显高于男性。EGFR/ALK/ROS1的联合检测可一次获得更多基因突变信息,为靶向用药提供更多选择,尤其是对于临床稀有标本意义更大。
郭华齐宗利张海祥李真真房国栋李文生
关键词: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一种生物芯片干燥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芯片干燥装置,包括干燥箱、挡环、开关器、调整器、夹子、调节器、风机和紫外线杀菌灯,挡环设于干燥箱内,挡环将干燥箱分为清洗腔和干燥腔,开关器设于干燥箱上,调整器设于干燥箱上,夹子设于调整器上,调节器...
孙丽君张海祥
群体反应性抗体对再次肾移植患者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再次肾移植患者中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对其肾功能和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实施再次肾移植的患者47例,利用酶联免疫法(ELISA)筛检出HLA-I、II类混合抗原板,对所有患者进行PRA的检测,采用Lambda的抗原筛选板对抗体类型进行检测,并检测患者的移植后的肾功能。结果:所有47例进行再次肾移植的患者中,17例为抗体阳性,占36.0%,其中抗HLA-I抗体3例(17.6%),抗HLA-II抗体10例(58.8%),抗HLA-I+II抗体4例(23.6%),分别占所有患者的6.4%(3/47)、21.3%(10/47)、8.5%(4/47)。患者进行再次肾移植抗体阳性与性别无明显关系(P>0.05);抗体阳性患者中,肾功能正常、肾功能下降和肾功能丧失的比例分别为15.0%、60.0%、25.0%,抗体阴性患者的各项数据分别为76.5%、20.6%、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次肾移植患者中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和患者肾功能有明显关系,PRA抗体阳性是预测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的重要指标。
郭华张海祥鲍楠赵院利刘宗智胡军
关键词:组织相容性
三聚氰胺偶联抗原制备及其免疫原性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探讨以2-氯-4,6-二胺-1,3,5-三嗪(CAAT)作为起始物,与6-氨基己酸(ACS)连接转化得到半抗原MelACS,再将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形成具有连接手臂的抗原BSA-ACS-Mel,用于单克隆抗体(m Ab)制备。经过液相色谱、Western blot及ELISA等抗原特性分析,证明半抗原Mel-ACS的转化效率达到了85.9%,且针对Mel特异性单抗获得率达到了42.9%,抗原BSA-ACS-Mel免疫原性较好,完全可以适用于三聚氰胺分子的特异性检测需要。这对其余小分子抗原的合成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赵彭花张海祥李涛王鑫宋卫刘海静谢毅霍雪萍赵向绒梁导艳李元胡军
关键词:三聚氰胺抗原免疫原性
陕西地区冠心病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用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在陕西省冠心病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及其对临床使用氯吡格雷的影响。方法选取433例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外周血标本并提取基因组DNA,经PCR-荧光探针法扩增,确定患者基因型,同时记录不同基因型患者氯吡格雷的日用量并比较其统计学差异。结果按CYP2C19基因型可将433例患者划分为三组代谢类型,其中40.2%为快代谢型(CYP2C19*1/*1,174例)患者,48.5%为中间代谢型(CYP2C19*1/*2,185例;CYP2C19*1/*3,25例)患者,11.3%为慢代谢型(CYP2C19*2/*2,32例;CYP2C19*2/*3,14例;CYP2C19*3/*3,3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慢代谢型患者的氯吡格雷日用量显著高于快代谢型和中间代谢型患者(P〈0.05),而后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陕西地区冠心病患者基因型主要为CYP2C19*1/*1与CYP2C19*1/*2型,CYP2C19基因型是氯吡格雷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郭华张海祥邓争荣赵院利刘宗智胡军
关键词:多态现象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