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玉梅

作品数:5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东北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冶金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机械合金化
  • 3篇合金
  • 3篇合金化
  • 2篇电铸
  • 2篇镀层
  • 2篇射线衍射
  • 2篇镍镀层
  • 2篇X射线衍射
  • 1篇织构
  • 1篇内应力
  • 1篇纳米
  • 1篇金属
  • 1篇金属粉
  • 1篇金属粉末
  • 1篇晶化
  • 1篇非晶
  • 1篇非晶化
  • 1篇SI
  • 1篇X-射线
  • 1篇X-射线分析

机构

  • 3篇东北工学院
  • 2篇东北大学

作者

  • 5篇张玉梅
  • 3篇程力智
  • 3篇何开元
  • 3篇董心权
  • 2篇董心权
  • 2篇赵祖欣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表面技术
  • 1篇功能材料
  • 1篇物理测试

年份

  • 1篇1992
  • 2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Fe—Si机械合金化纳米粒子形成及磁性的研究
1引言在铁(Fe)和类金属(C、P、B、Si)二元系的机械合金化(MA)研究中,唯有Fe- Si系的机械合金化不能形成非晶态。从中我们分析到,既然MA不能使Fe—Si混合粉末形成非晶,可否用MA方法制备出纳米晶粒子,它们...
程力智冯威张玉梅董心权何开元
文献传递
X 射线衍射研究电铸模具镍镀层
1989年
本文在普用测角台上按反射法扫测了电铸模具镍镀层的多晶衍射全谱,据之计算出镀层各晶面的择优系数 T_c 与第一类应力σ_1.并研究了在氨基磺酸盐电铸液中,改变电流密度,温度及 pH 值对镀层的织构和应力σ_1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该电铸液里电流密度为3A/dm^2,温度为50℃,pH 值等于4时,形成强且稳定的{200}有利面织构,兼之有较小的σ_1,确定为电铸模具的合理电镀工艺。
张玉梅赵祖欣董心权
关键词:电铸镍镀层X射线衍射
Co-Al金属粉末机械合金化X-射线分析
1991年
本文研究了不同成份的Co-Al混合金属粉末经不同时间强力球磨后的x-射线衍射谱,并研究了退火对经50h球磨的Co_(70)Al_(30)粉的x-射线衍射谱的影响。结果表明,Co-Al混合粉经10h球磨后可形成CoAl化合物;Co含量在50~70(at)%的Co-Al混合粉经40~70h球磨可形成非晶结构.
张玉梅程力智孙道智董心权熊湘沅何开元李义尧由健孙伟
关键词:机械合金化X射线衍射
电铸模具镍镀层的织构和内应力σ_I的X射线衍射研究
1990年
本文在普用测角台上按反射法扫测了电铸模具镍镀层的多晶衍射全谱,据此计算出镀层各晶面的择优系数Tc与第一类应力σ_T,并研究了在氨基磺酸盐电铸液中改变电流密度、温度及pH值对镀层的织构和应力σ_T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该电铸液里电流密度为3A/dm^2,温度为50℃,pH值等于4时,形成强且稳定的{200}有利面织构,兼之有较小的σ_T,确定为电铸模具的合理电镀工艺。
张玉梅赵祖欣董心权
关键词:电铸镍镀层织构内应力
Co_(65)Al_(35)金属粉机械合金化致非晶研究
1991年
一、引言 机械合金化形成非晶是近年来非晶态物理与材料研究中既有理论意义又具实用价值的课题。通常认为,体系有大而负的混合热是机械合金化非晶形成的必要热力学条件,足够小的原子尺寸比则是快速原子扩散固态反应所必须。
孙道智程力智张玉梅董心权熊湘源何开元
关键词:机械合金化非晶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