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玲

作品数:7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保定市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罗哌卡因
  • 3篇新生儿
  • 3篇骶管
  • 3篇骶管阻滞
  • 2篇应激反应
  • 2篇麻醉
  • 1篇婴儿
  • 1篇应激
  • 1篇术后
  • 1篇术后恢复
  • 1篇苏醒
  • 1篇苏醒质量
  • 1篇速康
  • 1篇龋齿
  • 1篇龋齿治疗
  • 1篇全麻
  • 1篇阻滞麻醉
  • 1篇最低有效浓度
  • 1篇骶管阻滞麻醉
  • 1篇外科

机构

  • 7篇保定市儿童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唐山市第二医...
  • 1篇保定市第三医...

作者

  • 7篇张玲
  • 6篇刘支娜
  • 2篇陈静
  • 1篇于素丽
  • 1篇李娟
  • 1篇张志敏
  • 1篇李少波
  • 1篇高金贵
  • 1篇刘芳
  • 1篇刘之娜

传媒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疝和腹壁...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罗哌卡因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罗哌卡因是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1996年在荷兰首次上市,随后相继在美国、瑞士等国家获得批准。我国于1998年首次进口罗哌卡因注射液。众多临床研究表明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局部麻醉用药。罗哌卡因在小儿阻滞麻醉中效果确切,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骶管阻滞、硬膜外阻滞、周围神经阻滞及术后镇痛等诸方面,且对运动神经阻滞较弱、心脏毒性和神经毒性均较低。
张玲刘支娜于素丽
关键词:罗哌卡因小儿麻醉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婴儿急诊巨结肠根治术麻醉处理1例
2011年
患儿,男性,年龄11月,体重8 kg,主因出生后进行性排便困难9月余,严重腹胀、呕吐2 d,急诊入院.查体:表情淡漠,哭声低下,纳呆,头大,颈粗短,眼距宽,眼睑浮肿,舌外伸,全身皮肤粗糙,面颊部及双下肢粘液性水肿,腹部膨隆,体温36℃,脉搏94次/min.化验检查: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0.009 nmol/L,总甲状腺素(T4)24.63 nmol/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2.73 pmol/L,游离甲状腺素(FT4)4.85pmol/L,
刘支娜张玲李娟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急诊先天性结肠婴儿甲状腺素进行性
混合应用罗哌卡因、氯胺酮在新生儿骶管阻滞中的作用
2013年
目的:探明罗哌卡因、氯胺酮混合液在新生儿骶管阻滞术后镇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45例即将行骶管阻滞的新生儿,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15人,其中A组患者行罗哌卡因骶管阻滞,B组患者行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并氯胺酮皮下注射,C组患者行罗哌卡因、氯胺酮混合液骶管阻滞。术后于1、2、4、6、8、12、24h分别记录各患者的镇痛情况以及镇痛时间,采用FLACC法评价镇痛效果,以评分<4分的维持时间作为有效镇痛时间。并且观察术后48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与B组之间比较镇痛时间以及术后不同时间点不需要镇痛的患者例数,发现两组间并没有较大差别(P>0.05)。相比较于A、B两组,C组患者阵痛时间明显延长,并且术后4、6、8、12、24h患者不需要镇痛明显增多(P<0.05)。而在不良反应方面,三组患者均未表现出过强的不良反应。结论:罗哌卡因、氯胺酮混合液用于新生儿骶管阻滞效果较佳,且不良反应少。
张玲刘之娜陈静刘芳李少波
关键词:罗哌卡因氯胺酮骶管阻滞新生儿
罗哌卡因在新生儿骶管阻滞的最低有效浓度探讨
2014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骶管阻滞的最低有效浓度(MLAC)。方法 2-96h新生儿27例,静脉注射氯胺酮后行骶管阻滞。观察患儿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来确定镇痛是否有效,采用序贯法测定最低有效浓度。结果罗哌卡因在新生儿骶管阻滞镇痛的最低有效浓度为0.079%(95%CI,0.065%-0.093%)。结论罗哌卡因在新生儿骶管阻滞镇痛的最低有效浓度为0.079%。
张玲刘支娜高金贵陈静张志敏
关键词:新生儿骶管阻滞罗哌卡因最低有效浓度
右美托咪定对全麻龋齿治疗患儿应激反应及苏醒质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全麻龋齿治疗患儿围术期应激反应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复杂龋齿治疗术患儿64例,年龄3~6岁,ASAⅠ级。随机将患儿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2例。D组在麻醉诱导同时泵注0.5μg/kg右美托咪定15 min,然后以0.4μg·kg^-1·h^-1持续泵注至术毕前30 min。C组以同样方案泵注生理盐水。分别记录麻醉前(T0)、手术开始后1h(T1)、术毕(T2)、苏醒时(T3)的HR、MBP,以及血浆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血糖(Glu)水平,记录手术时间、术中丙泊酚总用量、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Ramsay镇静评分、FLACC镇痛评分与PAED躁动评分。结果:(1)围术期生命体征比较,T0时,患儿HR、MAP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D组HR、MAP显著低于C组(P<0.05)。(2)应激反应指标比较:T0时,两组患儿Cor、NE、Glu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D组Cor、NE、Glu显著低于C组(P<0.05)。(3)复苏质量与麻醉药总量比较:两组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与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D组患儿丙泊酚总用量、镇静、镇痛、躁动评分值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持续输注用于全麻龋齿治疗患儿,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降低应激反应,提高苏醒质量。
刘光刘支娜张玲金宏全王晓丹乔伟娜桑弘扬
关键词:应激苏醒质量
加速康复外科策略对腹股沟疝患儿应激反应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应用加速康复外科(ERAS)策略对腹股沟疝患儿应激反应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10月在保定市儿童医院择期行腹腔镜下单侧内环结扎术患儿120例,年龄1~3岁,ASAⅠ~Ⅱ级。随机将患儿分为常规组和ERAS组,每组60例。常规组采用传统方式进行围手术期麻醉管理,ERAS组采用儿童加速康复外科策略行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分别于术前(T0)、术毕时(T1)测定血浆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血糖(Glu)水平,于苏醒时(T2)和回病房后2h(T3)测定镇静、疼痛与躁动评分。观察并记录2组患儿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住院天数、总费用、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家长满意率。结果T1时,ERAS组Cor、NE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2组Gl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刻ERAS组患儿镇静、疼痛、躁动评分值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术后恢复方面,ERAS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家长满意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但2组患儿在复苏时间、住院天数和住院总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策略能降低腹股沟疝患儿术中应激反应和术后不良反应、提高家长满意度,但对住院时间和费用无明显影响。
刘光刘支娜张玲王会瑟蔺颐张亚涛
关键词:腹股沟加速康复外科应激反应
罗哌卡因用于新生儿骶管阻滞的最低有效镇痛浓度探讨
张玲刘支娜
该研究通过对2-28天的新生儿进行腹部手术采取基础麻醉复合骶管阻滞麻醉。罗哌卡因浓度按序贯法确定:即前一例患儿若有运动阻滞,则下一例患儿接受的药物浓度降低一个浓度梯度;若无运动阻滞,则升高一个浓度梯度。记录收缩压、舒张压...
关键词:
关键词:新生儿骶管阻滞麻醉罗哌卡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