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思彬
- 作品数:20 被引量:41H指数:3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 涉外婚姻家庭关系法律适用若干争议评析被引量:3
- 2011年
- 2011年4月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就涉外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适用规则的立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其间若干自草案公布之初就存在争议而在正式立法中未得到呼应的些许问题、存疑、争鸣无疑还将继续,如选择性冲突规则运用是否妥当、涉外协议离婚法律适用规定有无必要、"没有共同国籍"情形下法律适用是否遗漏,等等。着眼于婚姻家庭关系的内在逻辑、国际社会最新立法经验和中国涉外婚姻家庭法律适用实践,应就以上问题做进一步完善和修订。
- 彭思彬
- 关键词:法律适用
- 浅论我国银行监管法律体系完善
- 2008年
- 我国业已建立的银行监管法律体系存在诸多不合理及疏漏之处,主要体现为监管组织法律架构监管效率偏低、若干重要法律制度欠缺等,我国金融立法应对监管组织机构和监管权利进行正确法律定位并刻不容缓对银行监管进行着力完善。
- 彭思彬
- 关键词:银行监管法律体系
- 法社会学视角下最密切联系原则在中国之重新定位被引量:2
- 2009年
- 最密切联系原则的产生及其本质与20世纪法社会学理论在西方的兴起有至关重要的联系,该理论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有其不可避免的先天性,并非中国独有。为使该原则在本土发挥"最大效用性",需要运用法社会学思维从其产生和本质入手对其进行重新定位。本文认为应从"确立总的指导原则、排除具体规则规定,增加例外原则和补充原则"的体系对其进行重新定位。
- 彭思彬
- 关键词:最密切联系原则法社会学重定位
- “无默契仲裁”管辖权问题研究——以ICSID为切入点的考察被引量:2
- 2015年
- 由于不以传统的双方事先达成仲裁合意作为确定管辖权的基础,初现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无默契仲裁"模式自产生起至今备受争议,如何完善该模式造成的管辖权不当扩大弊端是消解其争议的务实之举。以广泛适用该模式的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的实践为切入点进行考察发现,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公约及仲裁规则对确立管辖权的法律适用规则的缺失和管辖权异议处理程序上的不足将对"无默契仲裁"模式下管辖权的确立产生不良影响,应通过直接在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仲裁规则中明确相关法律适用规则、建立管辖权先行审查制度以及提倡东道国在双边条约中参考2012年美国BIT范本第30条制定法律适用规则予以完善。
- 彭思彬
- 关键词:管辖权
- 涉外婚姻家庭关系法律适用立法阐微
- 2012年
- 2011年4月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就涉外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适用规则的立法,不论是在结构体例的安排还是内容的臻定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其间若干自草案公布之初就存在争议而在正式立法中未得到呼应的些许问题,存疑争鸣无疑还将继续,如选择性冲突规则的运用是否妥当、涉外协议离婚法律适用规定有无必要、“没有共同国籍”情形下法律适用是否遗漏等.为此,着眼于婚姻家庭关系的内在逻辑、国际社会最新立法经验和我国涉外婚姻家庭法律适用实践等问题阐释些许观点.
- 彭思彬
- 关键词:法律适用
- 论华侨领事婚姻之法律适用——以中外双边领事条约(协定)为视角
- 2013年
- 目前没有任何法律明确界定"领事婚姻"的概念,学界各种文献资料中对"领事婚姻"概念表述也不尽一致,整体而言存在两点表述的模糊:第一,就结婚登记的对象而言,并没有明晰"是否结婚当事人双方都为本国公民"还是"仅一方为本国公民"即可?第二,只强调了驻在国法律的许可,并没有明确办理领事婚姻应当依据的法律。作为中国领事保护华侨权益的直接依据,中外双边领事条约(协定)对领事婚姻有若干规定,但其规定过于简单抽象并且各双边领事条约之间的规定不尽相同,不足于明确据以确定领事婚姻的法律适用及其主体之权利义务,应从"规范表述明确概念"、"明确适用法律"、"厘定适用法律范围"、"界定驻在国法律的强制性规则"等角度来予以完善。
- 彭思彬
- 关键词:华侨领事保护领事婚姻法律适用
- 涉外同性婚姻法律适用问题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20世纪末,全球兴起一股同性恋婚姻平权热潮。基于现行有效的婚姻实体法以及《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的婚姻效力冲突规范对婚姻仍未有性别界定,无法直接适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的冲突规范援引准据法来调整涉外同性婚姻家庭关系,建议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司法解释中对婚姻效力冲突规范的解释中增添同性为适用主体,并在识别问题中灵活运用域外法识别;另外,在涉及涉外同性婚姻效力的承认时,对案件的实际情况加以细分,依照适用外国法的结果是否跟本国公共秩序背道而驰来弹性援用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处理,或者根据与案件有最密切联系的地方法律来审理。如此相较于盲目全盘地以公共秩序保留来否定同性婚姻在中国的效力更切合国际人本化宗旨。
- 彭思彬
- 关键词:公共秩序保留法律适用
- 涉台船员外派法律性质及法律适用比较分析
- 2011年
- 根据《海峡两岸渔船船员劳务合作协议》,两岸渔船船员劳务合作不论是当事人的数量还是各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都比一般的国内劳务派遣甚至是一般外派劳务关系更为复杂,协议规范的劳务合作法律关系能否被定性为众多人所认为的劳务派遣法律关系值得商榷。通过比较分析明晰涉台船员外派法律关系的性质、法律适用是探求更好保护涉台船员权益的基础。
- 彭思彬
- 关键词:法律性质法律适用
- 冲突法存在理据的建构主义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传统冲突法理论在"冲突法为何存在"问题上有一定的解释力,但仍存在视阈度狭隘、时空普适度不够及理论工具受限等不足,有待弥合。建构主义理论指向的"多元行为体互动构建而成的国际社会"为冲突法"协调多元主体利益"提供了功能场域;其"国家行为体中心论"及"规范的建构作用"为理解"回家去趋势"的客观性提供新的理路;该理论对"文化身份"的阐发解释了为何在已有实体规则存在的领域仍可能有冲突法规范的存在,从而展现了冲突法维护法律文化的独特本质。在建构主义视域下,冲突法是交融"协调多元利益和维护文化身份"二者功能的最佳途径。
- 彭思彬
- 关键词:冲突法存在理据建构主义
- 论未成年人人格权法律保护的媒体义务——由“李××案”说起被引量:5
- 2014年
- 我国媒体侵犯未成人人格权的案件不乏先例,"李××案件"则再次凸显了该问题的严峻性。鉴于未成年人人格权的保护对未成年人人格的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加之未成年人人格权的特殊性和"儿童最大利益"的要求,我国应从更宽广的范围来理解未成年人人格权所涵摄的法益。我国媒体尊重未成年人人格权,遵守法律保护未成人人格权的要求,应从加强"专业性"、"适当性"和"可操作性"三个方面予以完善。引入"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也有利于正确解读相关媒体规制中遇到的"公众人物隐私权与大众知情权"以及"媒体自由与司法审判"等矛盾,并有效地促进各方利益平衡。
- 彭思彬
- 关键词:儿童最大利益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