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明婷
- 作品数:103 被引量:585H指数:12
-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然科学总论生物学社会学更多>>
- D-二聚体质控物的研制及初步评价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利用患者混合血浆制备D-二聚体质控物,评价其均匀性和稳定性,并试应用于室内质控。方法依据ISO Guide35及CNAS-GL03的要求,对3个批号自制质控物的均匀性、稳定性进行评价。将质控物试应用于室内质控,同时检测商品质控物作为比较。结果均匀性评价结果显示样品间均匀性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评价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质控物D-二聚体浓度随时间(目前的检测时间为26周)延长无明显趋势变化(P〉0.05),质控物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不确定度范围分别为0.007~0.019mg/L和0.012~0.038mg/L。室内质控结果显示自制两批号质控物与商品质控物的CV分别为3.8%,4.4%和4.6%,3.7%。结论自制质控物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能够用于D-二聚体检测的室内质控。
- 谢波彭明婷周文宾吴际成斐
- 关键词:D-二聚体质控物均匀性稳定性
- 二级标准检测系统计数血小板的质量保证与应用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 评价二级标准检测系统测定血小板结果的准确性与可比性,以确认新鲜血定值结果的准确和可靠程度.方法 参照美国CLSI文件EP9-A2,将二级标准检测系统与参考方法的血小板计数结果进行比对,评价40份静脉血标本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和偏倚;将NCCL和日本参考实验室的二级标准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用二级标准检测系统对36份正常新鲜血标本进行定值,将其作为校准物,用于常规实验室36台血细胞分析仪的校准.结果 二级标准检测系统与参考方法检测结果分布范围分别为(108 ~326)×109/L和(110~327)×109/L,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为0.993,偏倚分布范围为-3.8%~3.4%.2009-2010年NCCL检测质控品的结果分布范围为(185 ~203)×109/L,日本参考实验室检测质控品的结果分布范围为(185~ 198)×109/L,比对数据的CV分别为2.0%~3.0%和2.6% ~3.4%,比对数据的偏倚分布范围为-1.4%~3.7%;验证结果符合要求的20台血细胞分析仪的偏倚分布范围为-2.6%~2.1%,其余需要校准的16台血细胞分析仪校准前后的偏倚由3.4% ~ 12.6%降至0% ~2.8%.结论 参考实验室间的结果比对保证了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二级标准检测系统定值的新鲜血作为校准物用于血细胞分析仪的校准是可行的.
- 陆红李臣宾谷小林彭明婷
- 关键词:血小板计数校准
- 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全血质控物的评价及应用调查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对自制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全血质控物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发放质控物进行室间质量评价。方法依据ISOGuide35《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定值—通用原则和统计原理》的要求,对自制质控物CD3+、CD3+CD4+、CD3+CD8+淋巴细胞百分比3个指标的均匀性、稳定性进行评价,同时以进口质控物作为对照。在组织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析项目室间质量评价活动中,向178家实验室同时发放进口质控物和自制质控物,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自制20081027、20081111批号质控物及进口质控物的3个指标均匀性的不确定度范围分别为0.189%~0.318%、0.184%~0.280%、0.209%~0.284%。稳定性评价结果显示,自制质控物的3个指标随着保存时间变化的线性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制20081027、20081111批号质控物及进口质控物的3个指标长期稳定性的不确定度范围分别为0.554%~1.515%、0.189%~1.006%、0.328%~1.786%。室间质量评价调查结果显示,BD公司仪器组自制质控物与进口质控物的各指标变异系数(CV)范围分别为:2.94%~8.17%、2.84%~6.89%;Beckman Coulter公司仪器组自制质控物与进口质控物的各指标CV范围分别为:3.07%~14.25%、1.84%~5.14%。结论自制质控物的均匀性、稳定性符合要求,可用于流式细胞仪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的质量控制。
- 王力彭明婷李臣宾朱晓雪
- 关键词: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析质控物均匀性
- 四种凝血活酶试剂的比较被引量:9
- 2001年
- 为了探讨不同来源、不同制备的凝血活酶试剂对凝血酶原时间 (PT)测定结果的影响 ,使用四种不同的凝血活酶试剂以手工方法对正常人及口服抗凝药治疗的病人血浆进行了 PT测定 ,以 INR及 PT秒两种方式报告结果 ,根据不同试剂测定结果分组分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以 PT秒报告结果时 ,相同的测定方法、相同的标本用不同的凝血活酶试剂测定 ,当 INR<2 .0时测定结果无显著性 ,INR≥ 2 .0时测定结果可有显著性 ,同时表明不同种属制备的凝血活酶试剂测定结果可有显著差异 。
- 谷小林彭明婷王薇陈宝梁
- 关键词:凝血活酶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国际敏感度指数
- 红细胞与白细胞计数参考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 彭明婷申子瑜谷小林陆红陈文祥
- 1997年10月16日-2004年11月10日,自筹资金,进行了研究。血细胞分析是临床最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其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根据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颁布文件的要求,血细胞分析的检测结果只有溯...
- 关键词:
- 关键词:血细胞分析红细胞白细胞
- D-二聚体检测参考区间的验证与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对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参考区间进行验证,并分析年龄和性别因素对参考区间的影响。方法明确参考个体入组标准,招募参考个体男性60例,女63例,按年龄分为3组:20-39岁组(男女各20名),40-59岁组(男性20名,女性23名),≥60岁组(男女各20名)。采集参考个体枸橼酸钠抗凝静脉血,分别使用三种不同品牌的血液凝固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D-二聚体浓度水平。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C28-A3文件,对试剂厂商提供的D-二聚体参考区间进行验证,并采用非参数统计比较不同年龄和性别组间的差异。结果对于40岁以下健康人群,三种检测系统的参考区间均验证通过;对于40岁以上健康人群,A检测系统≥60岁组的验证结果未通过,C检测系统40-59岁组的验证结果未通过。各检测系统不同年龄组的检测结果比较显示D-二聚体浓度随年龄增长呈升高趋势,20-39岁年龄组与40-59岁组、20-39岁年龄组与≥60岁年龄组的 D-二聚体浓度水平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检测系统20-39岁组及40-59岁组男女间 D-二聚体浓度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60岁年龄组男女间D-二聚体浓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浓度水平与年龄和性别有关。对于40岁以下健康人群,三种检测系统的参考区间均通过验证,可直接采用;而对于40岁以上健康人群,部分检测系统的参考区间未通过验证,实验室应查找原因,必要时单独设置参考区间。
- 周文宾谢波陆红彭明婷吴际成斐
- 关键词:D-二聚体
- Sysmex CA-50型血凝仪的性能评价被引量:18
- 2000年
- 彭明婷谷小林
- 关键词:血凝仪性能评价
- 抗凝蛋白活性检测质控物的研制及初步评价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利用新鲜冰冻血浆制备抗凝血酶、蛋白C、蛋白S活性检测质控物,评价其均匀性和稳定性,并试用于室内质控。方法依据ISO Guide35及CNAS-GL03的要求,对2个批次自制质控物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将质控物试应用于室内质控,同时检测商品质控物作为对照。结果均匀性评价结果显示质控物样品间均匀性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T、PC和PS的瓶间均匀性不确定度ubb的分布范围分别为0.30%~2.39%,0.16%~2.45%和0.19%~3.62%;复融后在室温和冷藏条件下3种抗凝蛋白活性稳定时间分别为24h和24h、8h和12h、3h和12h。第1批次质控物长期稳定性评价结果显示正常和异常浓度水平的AT和PC质控物的稳定时间为24周,正常浓度的PS质控物稳定时间为19周,异常低浓度的PS质控物稳定时间为12周;3个项目的长期稳定性不确定度ults范围分别为2.45%~3.68%、1.32%~3.19%和3.97%~10.17%。室内质控试应用结果显示3个项目第1批次各批号质控物检测结果的CV均小于厂商规定的批间不精密度,与商品质控物具有可比性。结论质控物的均匀性、稳定性符合相关指南要求,可应用于室内质控。
- 高倩周文宾李臣宾崔皓园彭明婷
- 关键词:抗凝血酶蛋白C蛋白S质控物
- 二级标准检测系统测定红细胞比积与参考方法检测结果的比较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二级标准检测系统测定红细胞比积(Hct)的结果与参考方法测定结果的可比性。方法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9-2文什要求,以二级标准检测系统的检测方法作为被评价方法,依据NCCLSH7-A3文件,以微量比积离心测定法作为参考方法,选用40份健康人的新鲜血样本,同时使用前述的2种方法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和偏差评估。结果二级标准检测系统测定结果的偏差为0.45%~1.68%,相关系数为0.9981。结论二级标准检测系统测定的Hct结果与参考方法测定结果的偏差较小,相关性良好,使用参考方法定值的新鲜血校准二级标准检测系统后,Hct测定结果与参考方法的结果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 陆红彭明婷李臣宾谷小林
- 关键词:红细胞比积
- 临床实验室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调查临床实验室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现状,结合全国室间质量评价数据进行分析,为质量改进提供依据。方法以参加全国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的200家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检测信息,并将2011~2013年的全国室间质评数据与同期美国Wadsworth Center质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检测现状。结果调查问卷回报率为87.5%;三级医院的实验室占88.6%;使用光路流路校准品、PMT电压校准品和荧光补偿样品的实验室各占97.7%、88.6%和88.6%;实验室均采用包括CD3抗体在内的至少2种抗体进行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检测;26.3%的实验室曾使用全血质控物开展室内质控;38.5%的实验室使用CD45/SSC设门;30.3%的实验室报告绝对计数值,其中采用单平台方法的占62.3%。2011~2013年全国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质评CD3+、CD3+CD4+、CD3+CD8+、CD3-(CD16+56)+和CD3-CD19+五类细胞的相对计数的变异系数分布范围为(3.0~9.8)%,绝对计数的变异系数分布范围为(15.8~30.4)%,而美国质评相对计数和绝对计数的变异系数分布范围分别为(2.0~10.0)%和(7.0~13.0)%。结论参加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质评的实验室主要来自各地的三级医院,其检测能力代表了我国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较高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状态的质量监控已在开展,但样本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如全血质控品应用、设门方案等)未有效开展;我国质评计划结果中相对计数的变异系数略高于美国,而绝对计数的变异系数差距更明显。应进一步制订相关标准并实施标准化。
- 李臣宾陆红周文宾彭明婷
- 关键词:淋巴细胞亚群流式细胞术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