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华林

作品数:43 被引量:306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农业科学
  • 20篇生物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4篇红树
  • 22篇红树林
  • 8篇植物
  • 7篇群落
  • 6篇广东内伶仃岛
  • 4篇生态系统
  • 4篇湿地
  • 4篇海桑
  • 4篇保护区
  • 3篇演替
  • 3篇引种
  • 3篇有机质
  • 3篇群落演替
  • 3篇自然保护
  • 3篇自然保护区
  • 3篇无瓣海桑
  • 3篇教育
  • 3篇害虫
  • 3篇红树林湿地
  • 3篇红树植物

机构

  • 39篇广东内伶仃福...
  • 12篇中山大学
  • 7篇厦门大学
  • 4篇深圳职业技术...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3篇广东省昆虫研...
  • 2篇深圳大学
  • 2篇香港城市大学
  • 1篇广东省林业科...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深圳市仙湖植...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广东省生物资...

作者

  • 43篇徐华林
  • 14篇昝启杰
  • 9篇王勇军
  • 7篇廖文波
  • 5篇韩诗畴
  • 4篇杨琼
  • 4篇江世宏
  • 4篇许会敏
  • 4篇包强
  • 3篇戴建青
  • 3篇李鸣光
  • 3篇陈晓琴
  • 3篇李志刚
  • 3篇蔡立哲
  • 2篇黄昆
  • 2篇余世孝
  • 2篇林和山
  • 2篇周细平
  • 2篇赵万义
  • 2篇叶静文

传媒

  • 3篇广东林业科技
  • 3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厦门大学学报...
  • 2篇深圳特区科技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2篇生态科学
  • 2篇野生动物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花卉
  • 1篇野生动物
  • 1篇昆虫学报
  • 1篇植物保护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森林病虫
  • 1篇台湾海峡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湿地科学与管...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深圳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昆虫资源调查与区系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本文记录了采自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昆虫113种,分属于10目57科,其中有16科95种是过去在该红树林保护区没有记载过的;同时发现造成该区红树植物严重受害的优势种类为海榄雌瘤斑螟Acrobasis sp.、八点广翅蜡蝉Ricania speculum Walker和报喜斑粉蝶Delias pasithoe(Linnaeus);此外,对深圳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昆虫区系及群落的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
包强陈晓琴徐华林江世宏
关键词:红树林昆虫群落害虫
薇甘菊化防技术应用及生态防除技术研究
昝启杰王勇军廖文波韩诗畴李鸣光孙延军黄东光李志刚周先叶余萍罗莉芳徐华林郭强卢建文
该课题研究通过对前期成果中防除薇甘菊的有效除草剂森草净的进一步研究,从该药对薇甘菊的敏感性、有效性及其在土壤中有残留量、半衰期和对其它植物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确定了不同生境化防薇甘菊的用药量及施药方法,并结合示范和...
关键词:
关键词:薇甘菊化学防除生态防除
入侵种薇甘菊防治措施及策略评估被引量:43
2012年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是入侵中国南部地区的一种危害极大的外来入侵种。防治薇甘菊的措施和策略,应根据薇甘菊的物种特性及所能支配的防除资源,综合考虑、统筹安排。薇甘菊能快速生长覆盖其他植物,其残株断枝易成为独立生长的新个体、种子量巨大且极易扩散,喜入侵次生植被。物理清除适用于小面积,对大面积出现的薇甘菊不应采用。化学防除主要用于应急,但未能改变适于薇甘菊生长的生境,薇甘菊仍可能在数年后再次为害。田野菟丝子Cuscuta campestris控制薇甘菊适用于大面积危害区域,当只以控制而不以根除自然群落的薇甘菊为目标时效果很好。群落改造能一劳永逸地解除薇甘菊的危害,但只适用于宜林地,且成本较高。天敌控制和植物化感防治都尚在探索阶段。未来还应发掘有效天敌,研发综合防治措施,揭示宏观分布规律。薇甘菊防治的正确策略是:对于已形成区域性危害的薇甘菊,根除已经不可能,应采取持久战而非速决战,防止薇甘菊入侵新区域是防治的重中之重,必须优先治理轻度入侵地和能向周边区域甚至是遥远区域扩散的传播源,建立防治示范区或样地。
李鸣光鲁尔贝郭强昝启杰韦萍萍蒋露徐华林钟填奎
关键词:除草剂
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广东内伶仃岛植被类型划分与植被图
2022年
内伶仃岛植被,由于自然保护区的建立而得以迅速恢复。对其植被现状进行类型划分并绘制高精度植被图,对于保护区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基于无人机技术所获取的全岛遥感影像,结合1个15 hm2大样地和113个100 m^(2)样地以及全岛踏查的317个样点的实地调查,对内伶仃岛的植被类型进行了划分,并绘制数字植被图,主要结果如下:(1)内伶仃岛主要的自然植被类型包括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针阔叶混交林、南亚热带常绿灌丛、南亚热带竹林,并伴有滨海砂生灌草丛、红树林分布;(2)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该区域的气候顶极群落类型,占全岛植被分布面积的46.97%,居绝对优势地位,群落中优势物种破布叶Microcos paniculata和血桐Macaranga tanarius等均为内伶仃岛重点保护对象猕猴Macaca mulatta的主要食源植物;红树林退化明显,仅在东湾咀东侧和黑沙湾东侧海岸边有小面积分布,主要树种为蜡烛果Aegiceras corniculatum;(3)人工植被类型主要有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血桐、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幌伞枫Heteropanax fragrans、椰子Cocos nucifera和海滨木槿Hibiscus hamabo,以及荔枝Litchi chinensis和龙眼Dimocarpus longan等经济果林类型分布,其中台湾相思林为最主要人工植被,植被分布面积达29.80%,也是猕猴的最主要食源植物之一;(4)微甘菊Mikania micrantha和刺果藤Byttneria grandifolia分别为该岛屿最主要的外来入侵植物和本地有害植物,是除猕猴以外,影响岛内植被变化的重要胁迫因子,虽长期进行人工及化学防除,仍蔓延严重。通过无人机遥感影像技术和地面调查手段对内伶仃岛全岛植被进行精准复核,二者相互补充,为岛屿植被调查与植被制图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绘制的数字化植被图,将为保护区提出合理、科学的植被保护策略和进行信息化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乔雪婷张娟娟李文斌佟森李步杭杨琼徐华林陈婷余世孝
关键词:植被分类植被型人工植被植被制图
红树林害虫海榄雌瘤斑螟防控技术研究被引量:16
2011年
红树植物是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也是唯一能形成海岸类型的活的生物群体。近年来,红树林害虫海榄雌瘤斑螟对整个红树林海榄雌种群造成严重危害,对湿地红树林的保护与利用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探索对红树林地区生物及周围环境不会造成危害、不污染环境和杀伤天敌的有效的害虫防控技术模式,2007—2009年采用寄生蜂、寄生蜂携带病毒的"生物导弹"结合Bt的生物防控技术手段,对深圳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害虫海榄雌瘤斑螟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导弹"防治区和Bt防治区的叶片被害率分别从防治前57.1%和67.7%下降到31.9%和38.1%,几种生物防治技术的结合对害虫的防治效果达到44.3%~74.2%,使红树林害虫海榄雌瘤斑螟的危害得到有效控制。
戴建青李军李志刚吕欣徐华林韩诗畴
关键词:红树林生物防治
深圳福田红树林潮滩奇异稚齿虫的富有机质效应
根据1999年1月至2002年10月在深圳湾福田潮滩获得的大型底栖动物奇异稚齿虫(Paraprionospiopinnata)和有机质数据,分析了深圳湾福田潮滩奇异稚齿虫对富有机质的效应特征.结果表明,深圳湾福田潮滩奇异...
徐华林昝启杰王勇军
关键词:红树林有机质
文献传递
广东内伶仃岛猕猴种群动态及种群生存力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2014—2016年采用定点法对广东内伶仃岛的猕猴种群数量及分布进行了调查,并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和相关文献,分析了猕猴近30年间在内伶仃岛的分布格局变化。结果显示,得益于保护区所采取的保护措施,目前内伶仃岛约有猕猴24群,种群数量在1 000只左右,根据种群连续3年的数据,参照种群现状、配偶体制、迁移扩散、环境容纳量、死亡率等种群参数,利用旋涡模型(VORTEX 10),对猴群未来100年内的数量动态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理想情况下,猕猴种群100年间灭绝概率为0%,内禀增长率r=0. 024,周期增长率λ=1. 047,净生殖率R0=1. 552,雌体的平均世代时间T=7. 55,雄体的平均世代时间T=6. 74。此外,通过对因子敏感度分析发现,影响猕猴种群增长的因子主要是近交衰退、环境容纳量及个体死亡率。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保护和管理建议。
楚原梦冉昝启杰杨琼张鹏张鹏徐华林
关键词:猕猴种群数量种群生存力分析
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系统昆虫群落多样性调查被引量:3
2016年
在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系统,调查不同生境区域的昆虫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系统昆虫群落由11目66科组成,优势类群是蚁科Formicidae、蝇科Muscidae、螟蛾科Pyralididae、沫蝉科Cercopidae和叶蝉科Cicadellidae;双翅目Diptera昆虫类群最丰富,膜翅目Hymenoptera昆虫的个体数量最多。不同生境区域昆虫群落的主要类群和个体数量存在较大差异,基围鱼塘区域昆虫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高于陆域林地和红树林区,陆域林地昆虫群落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红树林区昆虫群落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最高。
李志刚徐华林李军韩诗畴
关键词:红树林昆虫群落多样性
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主要害虫种类、防控现状及成灾原因被引量:23
2012年
红树林湿地是中国东南沿海的关键生态系统之一。近年来,我国红树林陆续出现多种害虫种群暴发成灾的现象,使红树林湿地的可持续利用面临严重挑战。本文归纳了近20年来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害虫种类,危害较严重的有海榄雌瘤斑螟Acrobasis sp.,毛颚小卷蛾Lasiognatha cellifera,丽绿刺蛾Latoia lepida,白囊袋蛾Chalioides kondonis,蜡彩袋蛾Chalia larminati和小袋蛾Acanthopsyche subferalbata等;对红树林虫害的防控现状进行总结,目前开展的防控工作主要以生物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昆虫天敌等生物防治方法为主,结合灯光诱杀等物理防治手段的运用,对暴发期的害虫种群可以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并从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和昆虫群落多样性等方面对害虫种群的成灾原因进行初步探讨;最终提出以虫害可持续控制为目标的红树林生态系统生境调控策略,以期为提高红树林湿地虫害管理水平以及促进红树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和科学指导。
李志刚戴建青叶静文徐华林韩诗畴
关键词:红树林生态系统害虫成灾原因
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湿地溪沙蚕(Namalycastis abiuma)的生态分布及气候响应被引量:3
2009年
根据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湿地3条断面10个取样站进行大型底栖动物14个季度监测获得的溪沙蚕[Namalycastis abiuma(Mller)]密度和生物量数据,阐述了溪沙蚕数量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分析了溪沙蚕栖息密度、生物量与部分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湿地溪沙蚕密度和生物量的年均值大小顺序均是:2005年>2006年>2007年>2004年。溪沙蚕密度的季节均值大小顺序是:夏季>春季>冬季>秋季;而溪沙蚕生物量的季节均值大小顺序是:春季>夏季>冬季>秋季。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湿地溪沙蚕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不同断面或取样站之间数量差别很大,有红树林的取样站溪沙蚕密度高,没有红树林的取样站溪沙蚕密度很低。相关分析表明,溪沙蚕密度和生物量与沉积物中的总有机质、中值粒径、硫化物等参数没有显著相关关系。溪沙蚕2004年的年平均密度和生物量为最低值,2005年到2007年逐年下降,与降雨量的减少趋势是一致的,但溪沙蚕的密度、生物量与降雨量、气温、光照时数、相对湿度均没有显著相关。可见,红树林湿地是溪沙蚕喜好栖息的生境,溪沙蚕对降雨量等气候因子的响应不显著。
傅素晶蔡立哲梁俊彦周细平林和山黄昆徐华林
关键词:红树林湿地气候响应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