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学选

作品数:149 被引量:2,029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7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0篇农业科学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生物学
  • 10篇经济管理
  • 8篇水利工程
  • 7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3篇黄土丘陵
  • 50篇丘陵区
  • 50篇黄土丘陵区
  • 36篇土壤
  • 25篇水分
  • 23篇土壤水
  • 20篇黄土高原
  • 19篇土壤水分
  • 17篇农业
  • 17篇径流
  • 17篇降雨
  • 16篇生态
  • 14篇植被
  • 14篇水土
  • 13篇入渗
  • 13篇土地利用
  • 9篇燕沟流域
  • 9篇节水
  • 9篇降水
  • 8篇生态环境

机构

  • 96篇中国科学院
  • 85篇西北农林科技...
  • 9篇忻州师范学院
  • 6篇甘肃省科学院
  • 3篇海南省环境科...
  • 3篇学研究院
  • 2篇浙江理工大学
  • 2篇徐州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甘肃省水利厅
  • 2篇北京良乡蓝鑫...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兰州商学院
  • 1篇西南林学院
  • 1篇西安科技学院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甘肃省水利水...
  • 1篇徐州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49篇徐学选
  • 25篇穆兴民
  • 18篇陈国良
  • 14篇杜峰
  • 13篇赵鹏宇
  • 12篇刘普灵
  • 11篇琚彤军
  • 11篇张北赢
  • 9篇郑世清
  • 9篇张少妮
  • 9篇王炜
  • 8篇彭珂珊
  • 8篇李波
  • 8篇刘文兆
  • 7篇梁宗锁
  • 7篇蒋定生
  • 7篇王文龙
  • 7篇邓西平
  • 7篇崔嫱
  • 7篇高鹏

传媒

  • 25篇水土保持通报
  • 24篇水土保持研究
  • 11篇水土保持学报
  • 8篇干旱地区农业...
  • 7篇中国水土保持...
  • 5篇生态学报
  • 4篇西北植物学报
  • 3篇干旱区资源与...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泥沙研究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林业科学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西北林学院学...
  • 2篇草业学报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 2篇生态环境

年份

  • 4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7
  • 4篇2016
  • 10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7篇2009
  • 8篇2008
  • 13篇2007
  • 3篇2006
  • 7篇2005
  • 4篇2004
  • 10篇2003
1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滹沱河忻州段水质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评价与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法探讨滹沱河忻州段水质时空变化规律及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时间序列上,劣Ⅴ类河长比例总体呈先波动(1993—2003年),再波动上升(2004—2008年),最后快速下降趋势(2009—2011年);综合污染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丰水期2.15、平水期1.75、枯水期1.28,4项水质指标综合污染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DO、CODMn、挥发酚、氨氮。空间上,界河铺-济胜桥段指数最高,水质最差,出境段面南庄水质最好,下茹越、西留属、崞阳桥断面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为此,将滹沱河分为污染控制区、综合改善区与生态恢复区进行分段管理。工业废水排放量、污水处理能力、GDP、人口数量是水质的主要影响因子,相关系数分别为0.882、0.905、0.919和0.809。
赵鹏宇步秀芹崔嫱刘秀丽徐学选
2004—2011年忻州市滹沱河系地表水质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滹沱河系为忻州市最重要的排洪排水系统,其水质对城市环境及下游地区有重要影响,通过2004—2011年地表水的监测数据、水资源量的统计数据、社会经济的统计数据及污水处理厂的监测数据来分析影响滹沱河系水质的原因。结果表明:滹沱河系地表水污染变化趋势可以分为2个阶段——水质恶化阶段和水质改善阶段,总体上以2009年为拐点,在改善阶段严重污染河段的污染物降低至Ⅳ类标准;一般情况下丰水期水质好于枯水期;河道水量、降水量与水质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5、0.532(p<0.01),河道水量、降水量对各河段水质改善作用有限,水质丰、枯水期变化也说明了这一点;2009年前,水质恶化主要与工业废水排放量有关,相关系数为0.689(p<0.01),其次为生活污水排放,相关系数为0.465(p<0.05);2009年后污水处理厂的达标运行使河段水质进一步改善。
赵鹏宇冯文勇崔嫱郑庆荣刘秀丽徐学选
关键词:环境学水质变化地表水影响因素
黄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多年降水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通过对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多年降水的各项特征指标进行分析,研究了该区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并初步提出了该区大气降水线方程。结果表明:研究区降水的年际变化差异很大;丰水年数与枯水年数较为接近,但发生连枯的年数大于发生连丰的年数;降水的逐年变化呈现波动,但整体变化趋势为逐年减少。研究区降水的氢氧同位素值普遍偏大,降水线方程为δD=7.5537δ18O+4.6211,与全球和中国降水线有明显区别。氘盈余雨季前大于西安站和全球水平,而雨季中则小于西安站和全球水平。
张北赢徐学选李慧琴
关键词:降水黄土丘陵区
黄河天然径流量年际变化过程分析被引量:97
2003年
河川天然径流量变化与趋势预测研究对陆地水循环与水量平衡研究和水资源利用等均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黄河干流的陕县水文站为代表,根据79年(1919—1997年)天然径流量序列资料,对黄河天然径流量年际变化和未来趋势进行了分析。采用“距平累积”为参数的阶段性辨析方法,分析指出黄河天然径流量年际变化存在明显的阶段性;谐波分析表明,黄河天然年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存在39年、26年、15年、4年和3年等的显著周期。对现有资料的趋势分析,指出:目前黄河仍处于枯水期,预测在2010年天然径流量开始恢复到多年平均水平,目前的枯水状况还要持续10年左右。
穆兴民李靖王飞徐学选
关键词:黄河天然径流量年际变化
基于灰色理论的忻州市适宜退耕还林面积预测被引量:3
2013年
退耕还林工程是忻州市最大的生态工程,全市退耕比例高达23.08%。根据2000—2010年忻州市统计年鉴资料,分析了退耕还林还草对当地粮食产量和粮食需求量关系的影响。运用灰色理论的GM(1,1)预测模型,分别建立了粮食总产、人口、粮食单产和人均粮食消费的预测模型,并利用模型预测得到2012—2016年忻州市适宜退耕还林面积分别为15 450,14 056,12 052,13 856,10 429hm2,结果表明:忻州市可以继续推行退耕还林草工程。但研究中所取得的未来5a适宜退耕面积只是理论值,仅是为忻州市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提供参考。
赵鹏宇徐学选张丽吴攀升郑庆荣崔嫱
关键词:退耕还林
黄土高原坡耕地水土流失地形分异模拟被引量:26
2005年
退耕还林还草是目前黄土高原整治生态环境和控制水土流失的主体政策。为使生态退耕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本文基于WIN-YIELD软件,以延安燕沟流域为例,利用19972002年延安站的逐日气象数据和燕沟流域地貌、土壤及土地利用等资料,模拟分析了不同地形高程、坡度和坡向条件下坡耕地种植不同作物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量及其地形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地形坡度是影响径流和泥沙产生的重要因素,产生径流和泥沙的模拟值随地形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地形坡度15°是坡耕地土壤侵蚀模数的相对质变点;地形高程和坡向对产生径流和泥沙的影响不大。
徐勇田均良刘普灵徐学选
关键词:坡耕地水土流失黄土高原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降雨产流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在延安燕沟试验区建立草地、刈割草地、翻耕草地、灌木地、刈割灌木地、翻耕灌木地径流小区,通过对30场人工模拟降雨产流试验中产流历时、径流强度、径流深、入渗率数据的分析,得出草灌地产流历时远大于翻耕地和刈割地。翻耕灌木地径流强度及波动幅度最大,为翻耕草地的1.5倍、草地的3.4倍、灌木地的15.7倍。在各次降雨过程中,草地平均径流深、入渗率分别为17.1 mm和75%,刈割草地为25.3 mm和62%,翻耕草地为38.4 mm和35.6%,灌木地为3.2 mm和97%,刈割灌木地为5.6 mm和92%,翻耕灌木地为46 mm和35%。研究结果表明,植被能有效地拦蓄径流,而对草灌地的破坏可引发黄土丘陵区严重的水土流失。
赵鹏宇徐学选李波刘普灵郑世清陈天林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模拟降雨产流
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演替中期群落比较异质性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对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演替中期6块样地进行了群落间异质性和群落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群落间异质性与环境因素差异多数为正相关,说明环境对撂荒演替中期群落组成与结构起到了一定的塑造作用,典型相关分析进一步表明群落间异质性有84.6%是由环境差异引起的,其中土壤全磷含量与群落间组成异质性、土壤水分与群落结构异质性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土壤磷营养对撂荒演替中期群落组成有较大的影响,而土壤水分是影响植物生长和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对撂荒7~15年的耕地进行恢复与重建应注意磷肥的施用和节水、保水措施。
杜峰梁宗锁徐学选山仑张兴昌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
黄土高原土壤水资源及其植被承载力研究
徐学选
关键词:黄土高原降水再分配土壤水资源承载力
文献传递
黄土丘陵区多次降雨补充下草灌地土壤水分空间变化规律被引量:4
2012年
利用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42场模拟降雨下土壤水分观测数据,研究2种坡度的草地、灌木地在不同经营方式(原状地、刈割地、翻耕地)下的土壤水分对模拟降雨的响应。结果表明:(1)在5次降雨补充下,依据土壤水分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0~100 cm土壤水分受土地经营方式影响表现为:原状草灌地土壤水分可划分为活跃层、次活跃层和相对稳定层;刈割地全剖面为相对稳定层,翻耕地可分为活跃层和相对稳定层。(2)单次降雨事件则随降雨量增加,各经营方式下的水分活跃层逐渐变薄或消失,次活跃层变厚,而相对稳定层变薄,整个土壤剖面水分变化趋于一致。(3)对于受高强度降雨补充后的土壤水分变异性分层,建议采用更加灵敏的土壤水分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判别标准:活跃层,标准差大于1.4%,变异系数大于12%;次活跃层,标准差1.4%~0.9%,变异系数12%~8%;相对稳定层,标准差小于0.9%,变异系数小于8%。(4)坡度越小土壤水分含量越高,坡度对草灌木地、刈割地的影响较翻耕地显著,且对50~100 cm土层水分影响远大于对表层0~50cm的影响。总之,降雨后土壤水分0~100 cm土层不断增加,且剖面土壤水分逐渐一致,土地经营方式、坡度因素对土壤水分变化强度和在不同深度土层中的表现有显著影响。
赵鹏宇徐学选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土壤水分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