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巨 作品数:6 被引量:17 H指数:3 供职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鸭肿头败血症(DSHS)流行病学调查及诊治 被引量:1 2010年 2000年以来,四川广汉、华阳等养鸭密集地区流行鸭肿头败血症(Duck Swollen Head Septicemia,DSHs)。本研究对临床诊治的10余万鸭肿头败血症病鸭进行了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分析,用4种防治方案对病鸭进行防治效果观察。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品种的鸭均可发病,无性别及季节性差异,发病急,发病率达90%~100%,死亡率达40%~80%。从典型病例分离的2株病毒(DSHS-XD株和DSHS-NF株),与鸭瘟病毒无抗原相关性。用鸭瘟弱毒疫苗紧急预防,鸭瘟卵黄抗体紧急治疗,无明显效果。用鸭肿头败血症XD株蜂胶灭活苗紧急预防,或同时配伍搏抗素、干扰素、黄芪多糖等抗病毒药物,能有效控制疫情。 蒋文灿 盛敏 安婷 刘巍申 刘爽 徐巨关键词:流行病学 诊治 鸭疫里默氏杆菌人工感染雏鸭病理模型的建立及动态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6 2011年 为了深入研究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致病机理,以14日龄试验鸭人工感染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建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病理模型,并在感染后6、12、24、36、48、60、72、84h,7d扑杀试验鸭,采集心、肝、脾、肺、肾、脑、胸腺、法氏囊、胰腺,常规病理学方法研究其在感染雏鸭体内的动态病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雏鸭经嗉囊和气管注射2种途径感染血清Ⅰ型RA,均成功建立了人工感染动物模型。消化道感染的潜伏期为6h,感染后24h开始死亡,死亡高峰集中于36~72h,死亡率85%,72h后停止死亡。呼吸道感染潜伏期为12h,感染后24h开始死亡,死亡高峰集中于60~84h,死亡率65%,84h后停止死亡。与消化道感染途径相比,呼吸道感染途径的潜伏期多6h,死亡高峰时间延后24h,死亡率低20%。心、肝发生病理变化最早,肺、肾、脑、胰较晚,免疫器官胸腺、法氏囊、脾脏最晚。组织学病理变化比解剖病理变化提前6~12h。纤维素性心包炎比纤维素性肝周炎早24h出现,时间依次为感染后24、48h。各器官首先表现充血,轻度肿大,呈浆液性、纤维素性及生理性炎症反应。组织细胞先是肿大,继而颗粒变性、水泡变性、脂肪变性,坏死,最终导致细胞核浓缩、核裂解。呼吸道感染途径的各种动态病理变化,比消化道感染途径晚6~24h。感染后84h,病鸭开始产生一定免疫力,至7d产生较强免疫力而耐过。 蒋文灿 安婷 刘巍申 刘爽 徐巨 贺宝峰关键词:鸭疫里默氏杆菌 病理模型 动态病理学 黄芪多糖对大鼠心肌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010年 徐巨 张涛 吕娟 胡格 穆祥 蒋文灿关键词:微血管内皮细胞 黄芪多糖 分子表达 免疫相关 非特异性免疫 抗原呈递细胞 中药复方对仔猪水肿病小鼠模型的疗效试验 被引量:2 2010年 吕娟 董虹 徐巨 胡格 段慧琴 杨佐君 刘钟杰 穆祥关键词:仔猪水肿病 疗效试验 小鼠模型 中药复方 志贺样毒素 中药有效成分复方对猪口蹄疫疫苗的佐剂效果及相关机理研究 口蹄疫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有“政治经济病”之称,严重危害畜牧业的发展。猪口蹄疫的预防中使用的各种灭活苗、活苗、基因工程亚单位苗、合成肽苗、基因缺失苗等,都存在免疫期短、保护率低、副作用大等缺陷。使用佐剂... 徐巨关键词:中药有效成分 免疫佐剂 口蹄疫 微血管内皮细胞 抗体效价 文献传递 硫酸软骨素对大鼠心肌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IFN-γ的影响 被引量:2 2009年 研究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CS)对微血管内皮细胞(MVECs)分泌IFN-γ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CS的免疫增强机制提供资料。体外培养大鼠心肌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MMVECs),CS分为10、50、500μg/mL 3个浓度组刺激RM-MVECs,ELISA法检测药物处理后细胞上清液中IFN-γ的含量。结果显示,RMMVECs正常情况下能够分泌一定量的IFN-γ,经CS处理后IFN-γ的分泌量显著升高,且3个剂量组在刺激后24 h分泌量均达到峰值。结果表明,CS诱导大鼠心肌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IFN-γ可能是其免疫增强作用机制之一。 徐巨 张涛 吕娟 田丽芳 胡格 穆祥 蒋文灿关键词:Γ-干扰素 硫酸软骨素 微血管内皮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