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玉秀

作品数:4 被引量:98H指数:4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农田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1篇氮肥
  • 1篇氮肥用量
  • 1篇稻田
  • 1篇有机碳
  • 1篇栽培
  • 1篇栽培制度
  • 1篇增温
  • 1篇水肥
  • 1篇水肥管理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有机
  • 1篇土壤有机碳
  • 1篇农田土壤
  • 1篇农田土壤有机...
  • 1篇农业
  • 1篇农业生产
  • 1篇农作

机构

  • 4篇沈阳农业大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作者

  • 4篇谢立勇
  • 4篇徐玉秀
  • 4篇赵迅
  • 3篇郭李萍
  • 2篇李悦
  • 1篇孙雪
  • 1篇赵洪亮
  • 1篇林而达
  • 1篇姜彤
  • 1篇张璇
  • 1篇宋艳玲
  • 1篇李迎春
  • 1篇黄树青
  • 1篇许婧
  • 1篇郭飞

传媒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水肥管理对稻田CH4 排放及其全球增温潜势影响的评估被引量:26
2017年
甲烷(CH_4)是主要温室气体之一,对全球增温的作用仅次于二氧化碳(CO_2)。稻田是CH_4的重要排放源,减少稻田CH_4排放对减缓气候变暖具有直接效应。为此,掌握稻田CH_4排放的规律和特征对控制和减少稻田CH_4排放尤为重要。为了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影响程度,估算稻田温室气体全球增温潜势,寻求农田减排措施,我们通过收集已发表的文献建立了稻田CH_4排放的数据库,采用析因分析与回归分析方法对稻田CH_4日排放量和全球增温潜势特征和可能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稻田CH_4日排放量和增温潜势均随土壤有机质背景含量的升高而增加,不同类型稻田CH_4日排放量大小依次为:双季稻晚稻>双季稻早稻>单季稻>稻麦轮作晚稻;晚稻田CH_4的增温潜势大于早稻田。不同肥料处理条件下,稻田CH_4日排放量表现为:秸秆还田>配施有机肥>化学氮肥≈生物炭。控制灌溉水量可降低稻田CH_4的综合增温潜势,表现为:持续淹水>晒田>干湿交替>控制灌溉。研究结果说明,稻田CH_4的产生与排放过程受土壤有机质含量、肥料管理和水分管理以及轮作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应依据不同土壤条件和种植制度,适当调整肥水管理,以减少稻田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其增温潜势。
谢立勇许婧郭李萍徐玉秀孙雪赵洪亮郭飞赵迅
关键词:稻田甲烷排放水肥管理栽培制度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影响的新认知被引量:37
2014年
IPCC第二工作组在第五次评估报告中客观而审慎地评估了气候变化已经发生和潜在的影响、各个领域与区域的敏感性和脆弱性。针对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报告表明,气候变化对全球大部分地区作物、畜牧、渔业产生了影响,且负面影响更普遍;不仅影响到生产过程,也影响到非生产系统因素,但这些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极端事件(如极端高温)对作物产量、品质及市场价格的负面影响明显。大气中CO_2浓度增高有利于作物产量提高,但是与温度、臭氧以及水分利用、病虫草害等协同效应仍然不明确。增强适应可以克服增温对农业的负面影响,并减少粮食损失。关于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非生产系统因素的影响及如何开展适应,还需要搜集更多的证据。
谢立勇李悦徐玉秀赵迅宋艳玲姜彤林而达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业生产粮食安全
不同农作管理措施对东北地区农田土壤有机碳未来变化的模拟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研究与探索不同农作管理措施对东北农业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为东北地区高产高效低碳农业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不同农作管理措施能够影响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的未来变化,该研究基于东北地区4个长期定位试验站点(黑龙江省哈尔滨站点、吉林省公主岭站点、吉林省德惠站点、辽宁省沈阳站点)的试验数据,用站点的实测作物产量和SOC双标准对DAYCENT模型进行校验。DAYCENT模型调整的相关参数包括作物参数、耕作方式参数、施肥参数、收获参数和有机肥参数等,在对所选试验站点的长期定位试验结果校验后,利用已校验的各项参数,对模型模拟情况进行验证,发现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表明DAYCENT模型适用于这4个地区的作物产量和SOC模拟,可以较好地模拟SOC的动态变化。进而研究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 4.5,RCP 4.5),用校验了的DAYCENT模型对这4个站点在4种不同管理情景(施用化肥、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免耕)下的SOC变化情况进行模拟。【结果】模拟结果显示,对于哈尔滨站点,采用有机肥和氮磷钾化肥配施处理(MNPK)在短时间内使SOC升高较快,而从长远来看,配施低量有机肥与单施用化肥对SOC增加的斜率基本一致,但由于化肥和有机肥配施(MNPK)处理的初始SOC含量高,其SOC未来含量的绝对值也比较高;对于德惠站点,虽然短时间内,免耕处理SOC低于常耕处理,但长期看来,免耕更有利于增加SOC,其SOC涨幅逐渐高于常耕处理,40年间相对增加了11.88%;公主岭站点有机肥氮磷钾化肥配施和氮磷钾化肥结合秸秆还田措施较单施化肥可显著提高农田SOC;沈阳站点的未来有机碳模拟发现,在单施化肥情况下,未来的42年内SOC呈略微下降趋势,相对降低2.83%,从长远看来,单施化肥并不能使该地区SOC增加,因此,可以考虑采用
李悦郭李萍谢立勇黄树青徐玉秀赵迅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气候变化
中国主要旱地农田N_2O背景排放量及排放系数特点被引量:26
2016年
【目的】收集中国已发表的旱地农田N_2O排放田间监测文献并建立数据库,以此为基础解析中国主要旱地农田(小麦地、玉米地、蔬菜地)的N_2O背景排放值(不施肥情况下土壤的N_2O排放量)和排放系数(EF)及影响因子,为估算区域温室气体清单和提出相应的减排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亚组归类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主要类型旱地农田N_2O背景排放量的影响因子(如土壤全氮含量和土壤碳氮比)及影响EF的因子(如氮肥用量及肥料类型——硝化抑制剂和缓控释肥)进行分析。【结果】(1)中国旱地农田N_2O背景排放量为0.70—3.14 kg N_2O-N·hm^(-2);小麦地和夏玉米地的N_2O背景排放量和蔬菜地的N_2O日背景排放量均随土壤全氮含量增加而增加,并随土壤碳氮比的增加而降低,灌溉促进小麦地N_2O背景排放量增加;(2)EF随着无机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作物种植类型农田的EF大小依次为蔬菜地(0.61%—1.13%)>夏玉米地(0.50%—0.68%)>春玉米地(0.35%—0.40%)>小麦地(0.22%—0.36%);夏玉米地的EF是小麦地的2倍左右;(3)使用不同种类硝化抑制剂后氮肥的EF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EF降低了34%—60%,EF降低程度依次为:DCD+HQ(58.9%)>NBPT+DCD(52.9%)>DMPP(51.1%)>NBPT(44.1%)>吡啶(39.5%)>DCD(38.9%);硝化抑制剂降低EF的效果在不同旱地农田的表现为:小麦地(60.0%)>蔬菜地(50.6%)>春玉米地(39.6%)>夏玉米地(34.7%);(4)与常规尿素相比,不同类型缓控释肥使得EF降低了15.9%—78.9%,降低次序依次为:长效碳酸氢铵(78.9%)>聚合物包膜尿素(59.8%)>脲甲醛(53.4%)>树脂包膜尿素(44.9%)>硫磺包膜尿素(30.6%)>钙镁磷肥包膜尿素(15.9%);缓控释肥降低EF的效果在不同农田表现为:蔬菜地(78.4%)>春玉米地(58.2%)>小麦地(49.2%)>夏玉米地,控释肥在降低夏玉米地EF的作用较小。【结论】旱地农田N_2O排放主要受土壤养分状况(全氮含量和碳氮比)和管理措施(灌溉和施�
徐玉秀郭李萍谢立勇云安萍李迎春张璇赵迅刁田田
关键词:旱地农田氮肥用量硝化抑制剂缓控释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