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军 作品数:12 被引量:24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中国石油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廊坊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廊坊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可调节输液器呼吸机加湿法在机械通气中的应用研究 李艳丽 赵叶红 路波 王宁 赵锦颖 陈宪英 方军 石荣强 韩宇洲 王海云 张颖 王杨 孟浩兰 呼吸机加湿方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显著,可调节输液器持续定量加湿法可以显著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可调节输液器持续定量加湿方法设计合理,质量稳定可靠。此课题采用可调节输液器加湿方法同普通输液器加湿以及传统加湿方...关键词:关键词:可调节输液器 呼吸机 肺炎 阻抗心动描记法在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阻抗心动描记法(impedance cardiography,ICG)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选择收治的7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住院28d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动脉血乳酸、乳酸清除率、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研究这些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存活组乳酸清除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心排出量、心脏指数、每搏排出量、心搏容量指数、加速指数高于死亡组,APACHEⅡ评分低于死亡组(P<0.05),乳酸清除率、左心室射血分数为影响感染性休克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0.552、0.769,P<0.05)。结论 ICG法能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进行评价。 张祎 何淼 赵娟 赵鹏 李志延 方军关键词:休克 不同输液器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7年 目的比较可调节输液器与普通输液器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对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0例机械通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机械通气过程中采用可调节输液器进行气道湿化,对照组则采用普通输液器进行气道湿化,对比两组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湿化液剩余量为(16.7±3.2)m L,对照组为(17.2±3.4)m 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湿化满意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湿化不足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观察组患者吸痰次数为(12.2±3.2)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9.6±3.5)次,吸痰时、吸痰后2 min、吸痰后5 min血氧饱和度分别为(90.6±3.3)%、(94.1±2.3)%、(95.7±2.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4±3.1)%、(90.2±2.1)%、(92.3±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观察组患者的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气道出血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3%、6.7%、3.3%、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7%、30.0%、26.7%、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可调节式输液器在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湿化应用中不仅能够获得更好的湿化效果,同时能够保证稳定、较高的血氧饱和度,且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李艳丽 方军 李兰 王宁关键词:可调节输液器 机械通气 气道湿化 益气解毒通腑法对危重症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胃肠运动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观察益气解毒通腑法对危重症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胃肠运动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解毒通腑方保留灌肠治疗,治疗1、3、7 d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肠黏膜屏障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观察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结果治疗3 d和7 d后,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 d和7 d后,观察组肠黏膜屏障指标血清二氨氧化酶(DAO)和D-乳酸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 d和7 d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解毒通腑法灌肠治疗危重症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促进胃肠运动恢复,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减轻炎症反应因子水平,利于患者康复。 方军 李艳丽 李兰 赵娟 李冰冰 张祎关键词:胃肠功能障碍 胃肠运动 肠黏膜屏障功能 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研究 张祎 赵娟 何淼 成希明 李冰冰 赵鹏 方军 刘星 感染性休克以全身炎症反应为基础,出现组织灌注不足、器官微循环障碍、通透性增加、血容量减少,组织氧输送和氧利用下降等,死亡率高达30-60%,研究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状况,降低死亡率尤为重要。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关键词:关键词:感染性休克 血流动力学 针灸对严重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及胃肠激素影响分析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研究在严重脓毒症患者中,使用针灸疗法对其胃肠功能障碍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科室所收治的脓毒症患者共46例,采用基础+针灸治疗,并对治疗后1周的血清 motilin、促胃液素、胃残留量以及腹腔内压力临床指标进行详细记录,并与同期在我院行基础治疗的其余46例患者进行数据指标的对比分析.结果行基础+针灸治疗的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 显著优于行基础治疗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治疗后的各项数据指标比较,行联合治疗的患者数据优于行基础治疗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疗法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其胃肠功能障碍的恢复以及胃肠激素的改善有着显著意义,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改善病情,具有一定的临床研究意义. 方军 李兰 李冰冰 赵娟 朱岩 王海云 池丽芳关键词:针灸疗法 脓毒症 胃肠功能障碍 胃肠激素 胱抑素C在危重病人并发急性肾衰竭中的临床研究 赵娟 孟令权 王伟刚 李冰冰 张淑杰 史连义 成希明 姜杉 刘星 赵鹏 张祎 方军 李兰 赵叶红 赵妍 李艳丽 齐静 急性肾衰竭是重症病人常见的主要并发症之一,重症病人并发急性肾衰竭病死率高,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急性肾衰竭是提高重症病人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之一。血胱抑素C是一种理想的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变化的指标,能较早地发现肾功能...关键词: 针灸治疗在阶梯性治疗危重患者胃肠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在阶梯性治疗危重患者胃肠功能障碍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科收治的60例危重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并根据其胃肠功能评分给予阶梯性治疗,根据是否加用针灸治疗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在治疗前、治疗后3天APACHE II评分、腹内压、肠鸣音、总胆红素等指标。结果治疗组的肠鸣音、腹内压、总胆红素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性能降低危重患者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腹内压、总胆红素,改善胃肠功能。 方军 边毓尧 李冰冰 赵娟 李艳丽 朱岩 王芬 张爱红关键词:危重患者 胃肠功能障碍 阶梯性治疗 成人水痘伴多器官功能障碍误诊1例 被引量:2 2010年 李冰冰 孟雪梅 黄维 方军关键词:水痘 多器官功能障碍 误诊 湿化液的加注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在患者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湿化液加注方法的应用效果,旨在优化患者气道湿化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0年4月我院收治的机械通气治疗患者70例,随机均匀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主要进行传统间断加注湿化液治疗... 李艳丽 王宁 赵锦颖 李兰 陈宪英 方军 韩艳梅关键词:机械通气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