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卫红

作品数:11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林州市肿瘤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9篇食管
  • 6篇食管癌
  • 4篇手术
  • 4篇切除
  • 4篇切除术
  • 3篇贲门癌
  • 3篇外科
  • 3篇吻合术
  • 2篇胸腹
  • 2篇预后
  • 2篇早期贲门癌
  • 2篇乳糜
  • 2篇乳糜胸
  • 2篇上段
  • 2篇生存率
  • 2篇食管癌切除
  • 2篇食管癌切除术
  • 2篇食管胃
  • 2篇术后
  • 2篇术后乳糜胸

机构

  • 11篇林州市肿瘤医...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新乡医学院

作者

  • 11篇方卫红
  • 10篇管福顺
  • 8篇侯建国
  • 6篇石力伟
  • 5篇连永丰
  • 5篇赵献军
  • 4篇武亚磊
  • 3篇赵现军
  • 2篇申学昌
  • 2篇马中州
  • 2篇刘志才
  • 2篇吕荣增
  • 2篇杨振华
  • 1篇刘恒兴
  • 1篇郭建庄
  • 1篇付升旗
  • 1篇张中祥
  • 1篇杨洋

传媒

  • 2篇河南医学研究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肿瘤基础与临...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武警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肿瘤多学科综...

年份

  • 7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常规低位断扎胸导管预防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应用体会
2017年
目的总结分析常规低位断扎胸导管预防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2001年4月至2016年9月林州市肿瘤医院胸外二科行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2 554例,均于术中常规低位断扎胸导管,统计患者术后乳糜胸的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 2 554例患者中,术后并发乳糜胸的有6例,发生率为0.23%,术后每24 h胸腔引流液平均500~1 800 ml,经保守治疗后痊愈者3例,行二次开胸手术治愈者3例。结论食管癌术应用中常规低位断扎胸导管,操作简便,效果确切,能降低术后乳糜胸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方卫红管福顺赵献军侯建国连永丰武亚磊石力伟
关键词:食管癌切除术乳糜胸
经颈胸腹三切口切除术对中上段食管癌患者术后吞咽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探讨经颈胸腹三切口切除术对中上段食管癌患者术后吞咽功能的影响。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58例中上段食管癌患者,依据建档顺序分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左胸食管癌切除术,研究组采用经颈胸腹三切口切除术,术后6个月随访。统计对比入院时及随访期间两组吞咽功能评分(SSA)、生活质量评分(QOL)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前两组SSA评分及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3.80%(4/29)低于对照组37.93%(1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颈胸腹三切口切除术治疗中上段食管癌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
方卫红
关键词:中上段食管癌吞咽功能
食管胃交界部癌经胸腹两种路径手术效果比较
2017年
食管胃交界部癌是发生在胃贲门部,即食管胃交界线下约2 cm范围内的腺癌,是胃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它与其他部位的胃癌不同,自身有不同的组织和解剖学特征与临床表现,因此诊断和治疗方法也不同,而且外科疗效一直不够理想。目前,针对其手术治疗的常用措施多采用胸、腹部两种手术路径,治疗效果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赵献军管福顺侯建国石力伟方卫红张中祥杨洋
关键词:经胸手术经腹手术
39例早期贲门癌外科治疗结果分析及启示
目的 分析早期贲门癌外科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2008年我院执行国家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过程中,39例早期贲门癌的术前内窥镜检查、病理类型、癌组织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及预后.结果 1、3、5年生...
杨振华刘志才管福顺吕荣增申学昌赵现君郭建庄马中州方卫红
关键词:早期贲门癌外科治疗预后
食管中上段癌左右侧开胸两种手术径路疗效的比较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比较左、右开胸两种手术径路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间收治的4 019例行完全性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的食管胸中、上段癌患者资料,根据手术路径分为右开胸(左颈、右胸、腹正中三切口)组(n=1 861)和左开胸(左颈、左胸二切口)组(n=2 158)。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围手术期内死亡率和吻合口瘘、喉返神经麻痹、乳糜胸的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中相同病理分期(T、N分期)的单一手术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右开胸组患者临床分期较晚,患者的吻合口瘘(9.6%)、喉返神经麻痹的发生率(9.2%)、院内死亡率(4.6%)高于左开胸组(2.8%、3.2%和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乳糜胸发生率(3.0%)低于左开胸组患者(6.7%,P=0.036)。未行综合治疗的T1、T2、T3患者,则右开胸组的长期生存优于左开胸组(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59.1%和42.0%、50.2%和41.0%和44.0%和29.3%,P值分别为0.012、0.036和0.028)。外侵程度分期为T4或转移淋巴结阳性>5时,则两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0和0,P=0.45,0和0,P=0.64)。结论食管胸中、上段癌患者中,只要患者身体条件允许,在肿瘤尚无明显外侵及未出现广泛淋巴结转移时,适宜经左颈、右胸、腹正中三切口进行右开胸手术路径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赵献军付升旗刘恒兴石力伟侯建国方卫红管福顺
关键词:食管肿瘤生存率手术路径
食管癌围手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的临床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食管癌围手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1029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低分子肝素,对照组不给予;观察肺栓塞、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肺栓塞和心肌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心源性猝死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在食管癌围手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是安全的,可降低肺动脉栓塞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侯建国管福顺赵现军方卫红连永丰武亚磊
关键词:食管癌围手术期低分子肝素
包套式食管全层胃黏膜吻合术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包套式食管全层胃黏膜吻合术在食管癌切除术中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应用。方法将412例食管癌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35例采用包套式食管全层胃黏膜吻合术,对照组177例采用食管胃分层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进行了随访,观察组发生吻合口瘘0例,对照组1例。观察组发生吻合狭窄2例,对照组8例。观察组发生反流性食管炎8例,对照组31例。观察组发生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反流性食管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包套式食管全层胃黏膜吻合术可以降低食管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
侯建国赵现军管福顺方卫红连永丰
关键词:食管癌食管胃吻合术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
包套式食管黏膜胃黏膜吻合术对贲门癌患者术后食管反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7年
目的研究分析包套式食管黏膜胃黏膜吻合术对贲门癌患者术后食管反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9月在林州市肿瘤医院进行治疗的贲门癌患者52例,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以包套式食管黏膜胃黏膜吻合术治疗,出院后对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观察患者的术后食管反流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食管反流情况良好,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包套式食管黏膜胃黏膜吻合术治疗贲门癌具有较好的临床预后效果,不仅能够有效地避免和减少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且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方卫红管福顺赵献军侯建国连永丰石力伟武亚磊
关键词:贲门癌
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措施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发生乳糜胸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措施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5年5月我院食管癌手术合并乳糜胸患者65例并随机抽取同期未发生乳糜胸的食管癌手术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不预防性结扎胸导管、肿瘤浸润纤维膜外、肿瘤位于中上段食管、左侧开胸入路、淋巴结转移个数大于5、单纯结扎胸导管、体重指数大于等于28、非胸腔镜手术均与乳糜胸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开始肠内营养大于等于36小时、二次手术时间大于36小时、胸腔引流量小于1 000ml/24小时和保守治疗均与乳糜胸后继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结论:食管癌手术需重视乳糜胸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对乳糜胸的合理治疗。
侯建国石力伟赵现军管福顺方卫红
关键词:食管癌乳糜胸并发症
39例早期贲门癌外科治疗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早期贲门癌外科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早期贲门癌的术前内窥镜检查、病理类型、癌组织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及预后。结果全组39例患者的1、3、5 a生存率分别为100.0%、94.8%、89.7%;5 a内死亡4例,均死于远处脏器转移。结论影响贲门癌长期生存的因素除了疾病本身的因素外,可能还与患者的身体内环境、心理和社会因素有关。
杨振华刘志才吕荣增管福顺申学昌马中州方卫红
关键词:早期贲门癌外科治疗生存率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