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正武

作品数:78 被引量:239H指数:9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20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3篇农业科学
  • 11篇生物学
  • 6篇文化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33篇小麦
  • 19篇基因
  • 10篇甜荞
  • 8篇锈病
  • 8篇条锈病
  • 8篇抗条锈
  • 7篇性状
  • 7篇植物
  • 7篇苦荞
  • 6篇小麦条锈病
  • 6篇胁迫
  • 6篇抗病
  • 6篇抗条锈病
  • 5篇水稻
  • 5篇启动子
  • 5篇抗病基因
  • 5篇发芽
  • 4篇调节基因
  • 4篇药用蛋白
  • 4篇易位

机构

  • 70篇长江大学
  • 16篇西北农林科技...
  • 9篇江苏里下河地...
  • 6篇湖北省农业科...
  • 4篇广东省农业科...
  • 3篇扬州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荆州农业科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青海省农林科...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央财经大学
  • 1篇河西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宝鸡市农业科...

作者

  • 76篇方正武
  • 18篇马东方
  • 11篇王彩丽
  • 10篇李晓方
  • 9篇刘志雄
  • 9篇高德荣
  • 7篇王书平
  • 6篇王晓玲
  • 5篇王鹏科
  • 5篇张晓
  • 5篇冯佰利
  • 5篇高金锋
  • 4篇刘彦卓
  • 4篇杨璞
  • 3篇高小丽
  • 3篇张晓祥
  • 3篇刘易科
  • 3篇毛兴学
  • 3篇朱建强
  • 3篇胡文静

传媒

  • 6篇麦类作物学报
  • 5篇西北农业学报
  • 4篇湖北农业科学
  • 4篇长江大学学报...
  • 3篇西北植物学报
  • 3篇科技视界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福建农业学报
  • 1篇广西植物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作物杂志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7篇2023
  • 3篇2022
  • 9篇2021
  • 6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7
  • 5篇2016
  • 14篇2015
  • 7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小麦穗长相关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穗长相关分子标记及其应用。利用小麦Wheat55K高通量基因芯片获取基因型数据,在小麦5B染色体上检测到增加穗长的等位变异来源于扬麦12的穗长位点QSl.yaas‑5B,根据它的紧密连锁标记信息开发了...
赵蝶王书平方正武张迎新胡文静高德荣
小麦CesA基因家族鉴定及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系统鉴定和分析小麦纤维素合成酶(CesA)基因家族成员,为进一步阐明小麦CesA基因家族的生物学功能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小麦全基因组上系统鉴定小麦CesA (TaCesA)基因家族的成员。对小麦CesA基因的系统发育、染色体位置和转录组进行分析。预测TaCesAs基因结构、保守基序、顺式元件、蛋白质特征和亚细胞定位,并对小麦及其亚基因组供体中CesAs同源基因进行比对。【结果】共鉴定出21个TaCesA基因,分为3组(a、b和c)。基因结构分析发现TaCesA含有多个内含子,但部分基因非翻译区(UTR)结构存在缺失。TaCesA基因与其亚基因组供体关系保守。TaCesAs的上游包含45个与生物胁迫/非生物胁迫、生长发育和植物激素相关的元件,预示这些基因可能参与响应小麦的生物学功能。表达谱结果显示:TaCesA基因在缺磷、高温、低温、干旱、条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等逆境胁迫中均有响应。【结论】小麦CesA基因具有保守的基因结构和蛋白结构,且在小麦抵御非生物和生物胁迫中起着重要作用。
吴兴阳胡义锋马东方刘易科方正武
关键词:小麦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表达谱
一种甜荞的培养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了甜荞的培养方法,属于植物培养技术领域。该甜荞的培养方法,包括:将发芽后的种子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培养,光照的光源为红光、蓝光和红外光的混合光,所述红光、所述蓝光和所述红外光的光质比例为(3‑9):(1‑3):...
罗旖柔方正武王彩丽王书平杨兰锋杜应杓
GENESIS诱导小麦雄性不育性与花药组织呼吸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6
2004年
对小麦小孢子发育的各个时期,经GENESIS处理的和未处理的植株花药的总呼吸活性 Vt 、细胞色素途径呼吸活性 ρ′Vcyt 和交替途径实际呼吸活性 ρValt 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各时期,处理植株花药的Vt呼吸均低于未处理植株,尤以单核期最为明显;在小孢子减数分裂期、四分体期和单核期,处理小麦植株花药的ρ′Vcyt均明显降低,而在小孢子减数分裂期和四分体期ρValt出现明显升高.结论认为,由呼吸过程中电子传递途径运行的改变而造成处理植株花药呼吸代谢的紊乱,可能是GENESIS诱导小麦雄性不育发生的重要原因.
方正武姚亚琴张改生刘宏伟王军卫
关键词:小麦GENESIS雄性不育
454份小麦品种(系)赤霉病抗性鉴定及优异种质筛选
2024年
赤霉病是由禾谷镰刀菌等引发的小麦真菌病害,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选取了来自江苏、湖北、安徽、四川、河南等地区的454份小麦品种(系),采用单花滴注法鉴定赤霉病抗性,检测Fhb1、Fhb2、Fhb4、Fhb5和QFhs.crc-2D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并对其株高、穗长、千粒重等农艺性状进行筛选。结果表明,454份小麦品种(系)中,7份表现为高抗赤霉病,115份中抗赤霉病,177份中感赤霉病。分子标记检测结果显示,同时含4个抗病基因的材料有5份,其中4份达到高抗水平;同时含3个抗病基因的材料有10份,达中抗以上材料有7份;有12份材料仅含有Fhb1,平均病小穗率25.48%;有100份材料仅含QFhs.crc-2DL,平均病小穗率32.24%。同时赤霉病抗性与高秆、穗稀等不良农艺性状连锁。结合农艺性状表现,筛选出生选4号、襄麦35、宁麦19等26份农艺性状优良兼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系),可作为小麦赤霉病遗传育种的种质资源。
陈婧贾宝森丁富功徐锐薛宇航方正武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农艺性状
灌浆期涝害对弱筋小麦相对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长江中下游弱筋小麦产区中后期涝渍害严重,研究涝害对弱筋小麦生长生理与产量的影响,为弱筋小麦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扬麦13、扬麦15、扬麦22和糯小麦4个弱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盆钵栽培方法,研究灌浆期人工模拟涝害对小麦株高、顶三叶SPAD值及产量的影响。【结果】(1)灌浆期涝害对小麦株高无显著影响;(2)涝害后,小麦顶三叶SPAD值较对照下降,涝害时间越长,下降程度越大;不同叶位叶片涝害后下降差值差异显著,下叶位下降值大,涝害后恢复7d,上叶位SPAD值较对照差值明显增加,涝害后下叶位叶片先受害,而后向上叶位叶片扩展;(3)小麦灌浆期涝害旗叶、倒二叶及倒三叶间较对照差值有显著差异,倒三叶SPAD值涝害指数与产量涝害指数极显著相关,且相关性最大(r=0.9895),倒三叶叶片SPAD值为灌浆期涝害程度的指示叶位;(4)在涝害7d胁迫下,4个弱筋小麦品种的产量均显著降低,扬麦22对涝害最敏感,涝害7d产量较对照减少3.6g·株^-1,降幅最大,达39.4%。扬麦22和扬麦15涝害敏感期在涝害5d以下,扬麦13和糯小麦涝害敏感期为涝害7d;(5)不同品种灌浆期涝害对产量因子的影响不同,扬麦13属于千粒重降低型品种,糯小麦是穗粒数降低型品种,扬麦15是穗粒数和千粒重双因子降低型品种,扬麦22是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三因子降低型品种。【结论】灌浆期涝害对小麦株高无显著影响;用SPAD值涝害指数可以衡量灌浆期小麦涝害程度,指示叶位为倒三叶;扬麦22对涝害最敏感,涝害7d产量降幅最大,扬麦22和扬麦15涝害敏感期在涝害5d以下,扬麦13和糯小麦涝害敏感期为涝害7d。
向永玲方正武赵记伍高德荣王晓玲
关键词:小麦灌浆期SPAD值
氮肥后移对江汉平原小麦籽粒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被引量:21
2010年
为给江汉平原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以小麦品种郑麦902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氮肥后移对小麦籽粒产量、收获指数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处理对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影响显著,其中底追比例为3∶7、拔节期追肥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较大。底追比例为7∶3,追肥时期由起身期后移至拔节期时,籽粒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均显著提高;底追比例为5∶5,追肥时期由拔节期后移至旗叶露尖期时,籽粒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均显著降低,说明拔节期是追施氮肥的适宜时期。追肥时期同为拔节期时,底追比例由7∶3调整至5∶5,再由5∶5调整至3∶7,籽粒产量、收获指数、氮肥偏生产力均显著升高。总之,在本试验条件下,总施氮量为180 kg.hm-2、底追比例为3∶7、拔节期追肥的处理,成熟期籽粒产量最高,收获指数和氮肥偏生产力亦显著大于其他处理,是氮肥运筹的最优处理。
王小燕沈永龙高春宝刘章勇方正武
关键词:小麦氮肥后移
中梁12小麦抗条锈病基因遗传分析与SSR分子定位被引量:2
2014年
中梁12具有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抗条锈性强等许多优良的生物学特性。为明确其抗条锈性及遗传规律,利用当前流行的中国条锈菌小种CYR30对抗病品种中梁12与感病品种铭贤169及其杂交后代代F1、F2、F3和BC1代进行苗期抗条锈性遗传分析,并对其抗条锈基因进行SSR分子标记。结果表明,中梁12对CYR30小种具有良好的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暂命名为YrZh12。该基因与位于小麦7AL染色体上的4个SSR位点Xwmc695、Xcfd20、Xbarc121和Xbarc49连锁,其中最近的侧翼位点为Xcfd20和Xbarc121,其遗传距离分别是3.1cM和4.9cM。系谱分析YrZh12基因可能来自抗引655,由于7AL染色体上没有其他抗条锈病基因,YrZh12可能是一个抗条锈病的新基因。
马东方彭菲方正武袁喜丽贺苗苗周燚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
三属麦1号抗条锈病基因的SSR分子标记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对抗条锈病新种质三属麦1号进行抗条锈病鉴定和遗传分析,明确三属麦1号含有的抗病基因数目,并挖掘其抗条锈病基因。【方法】利用CYR29、CYR30、CYR31、CYR32、CYR33 5个条锈菌优势小种对三属麦1号与铭贤169(感病品种)及二者作为亲本杂交的F1、F2代和BC1代进行了抗锈性遗传分析,并对其抗条锈基因进行微卫星标记。【结果】三属麦1号对供试的5个条锈菌优势小种均表现免疫,并且对条锈菌小种CYR31的抗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暂命名为YrS1。采用分子标记定位技术,筛选到位于小麦3D染色体短臂上的5个SSR标记(Xwmc674、Xcfd79、Xcfd34、Xgwm2、Xbarc68)与YrS1连锁,最近的标记为Xwmc674和Xcfd79,其与YrS1的遗传距离分别是8.7和4.1cM。【结论】三属麦1号具有优良的抗条锈性,而且具有5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的抗条锈病基因YrS1位于小麦3D染色体短臂上。
黄石刘易科张鹏黄文娣李光军武慧雯裴春萍马东方方正武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抗病基因分子标记
一种培养小麦赤霉菌菌丝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一种培养小麦赤霉菌菌丝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培养基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紫薯160‑240份,蔗糖16‑24份,琼脂12‑24份,苹果8‑14份,番茄8‑12份,面粉7‑12份,食用玫瑰花瓣1‑5份...
马东方方正武孙偲
文献传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