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智发朝

作品数:537 被引量:2,023H指数:24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教育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5篇期刊文章
  • 200篇会议论文
  • 9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25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76篇内镜
  • 87篇肿瘤
  • 60篇小肠
  • 60篇结肠
  • 58篇大肠
  • 56篇肠镜
  • 44篇粘膜
  • 44篇镜检
  • 40篇切除
  • 40篇黏膜
  • 40篇疾病
  • 36篇细胞
  • 36篇溃疡
  • 35篇肠肿瘤
  • 34篇消化道
  • 33篇病变
  • 32篇胰腺
  • 31篇切除术
  • 31篇侧向发育型肿...
  • 28篇胆管

机构

  • 383篇南方医科大学...
  • 125篇中国人民解放...
  • 34篇南方医科大学
  • 7篇江门市人民医...
  • 6篇广州市第一人...
  • 5篇佛山市第一人...
  • 5篇容奇医院
  • 4篇广州知易生物...
  • 3篇江门市第一人...
  • 3篇第一军医大学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南京大学医学...
  • 2篇江苏省中医院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昆明医学院第...
  • 2篇内蒙古医学院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536篇智发朝
  • 195篇姜泊
  • 126篇刘思德
  • 113篇周丹
  • 107篇张亚历
  • 98篇周殿元
  • 89篇潘德寿
  • 82篇白杨
  • 75篇张振书
  • 74篇陈村龙
  • 66篇万田谟
  • 65篇肖冰
  • 50篇白岚
  • 43篇龚伟
  • 41篇郭文
  • 40篇张万岱
  • 37篇黄颖
  • 36篇姚永莉
  • 32篇程天明
  • 28篇张迎春

传媒

  • 69篇现代消化及介...
  • 63篇中华消化内镜...
  • 26篇中华消化杂志
  • 17篇现代消化病及...
  • 13篇中华医学会第...
  • 11篇胃肠病学
  • 10篇2012南方...
  • 9篇中华医学杂志
  • 7篇世界华人消化...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 6篇第一军医大学...
  • 6篇广东医学
  • 6篇中国实用内科...
  • 6篇胃肠病学和肝...
  • 6篇中国中西医结...
  • 5篇解放军医学杂...
  • 5篇实用医学杂志
  • 5篇新消化病学杂...
  • 5篇中华腹部疾病...
  • 5篇第一届全国肠...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7篇2019
  • 4篇2018
  • 18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10篇2014
  • 12篇2013
  • 34篇2012
  • 65篇2011
  • 21篇2010
  • 15篇2009
  • 62篇2008
  • 50篇2007
  • 25篇2006
  • 37篇2005
  • 17篇2004
5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支睾吸虫病的逆行胰胆管造影和乳头括约肌切开治疗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华支睾吸虫病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胆汁中找到华支睾吸虫成虫或虫卵的62例作为诊断观察组。其中47例伴梗阻性黄疸者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作为治疗观...
智发朝朱建新李晓林杨六成何佐邦崔西玉邱晓蕾林炎刘旭明梁浓亮
文献传递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平坦型大肠肿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0
2007年
目的研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平坦型大肠肿瘤的治疗效果,并对其适应证、并发症和操作方法等问题进行讨论。方法有内镜治疗适应证的546例共602处平坦型大肠肿瘤,应用注射法或透明帽辅助法黏膜切除术进行治疗,共切除602个病变,术后定期内镜随访6~73个月,以评价切除效果,记录术中及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理情况,并分析切除标本的病理组织学结果。结果602处病变中588处病变经首次或再次EMR治疗病变完整清除,治愈率为97.7%,术后病理报浸润癌(SM2癌)再追加外科手术者8例(1.3%),因严重并发症(迟发性大出血)转外科手术者2例(0.3%),因病变残留转行外科手术者4例(0.7%)。并发症:术中出血17例(3.1%),均内镜下止血成功,术后迟发出血3例,其中2例(0.4%)内镜下止血失败转外科开腹手术。术后局限性腹膜炎4例,经保守治疗治愈。无穿孔发生。术后病理:黏膜内癌(上皮内高级别瘤变)48例,黏膜下浸润癌10例,类癌37例,良性腺瘤440例,良性间质瘤6例,增生性息肉38例,锯齿状腺瘤10例,B细胞淋巴瘤1例,错构瘤1例,其它3例。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微创的内镜治疗手段,对大多数平坦型大肠肿瘤能达到完全切除效果。
刘思德陈烨白杨潘新颜李娜李明松陈学清赖卓胜白岚智发朝潘德寿万田谟周丹张亚历张振书肖冰周殿元姜泊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平坦型大肠肿瘤大肠腺瘤侧向发育型肿瘤
食品用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泛基因组多态性及菌株间功能基因差异分析
2023年
益生菌是一类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和真菌.益生菌的鉴定一直是学界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传统的分类学方法只能做种属水平的鉴定,而基于基因组学分析可鉴定到种或株水平.本研究对公共数据库中记载的我国《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中的16种乳酸杆菌和5种双歧杆菌的基因组数据进行了全基因组比对分析,并应用核心基因平均核苷酸相似性(core genes average nucleotide identity,cANI)进行了物种的重新分类和鉴定方法探索.结果显示,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cANI值具有种属特异性,其中乳酸杆菌的cANI值在93.6%~99.6%之间,双歧杆菌的c ANI值在94.9%~98.1%之间,同时发现25株乳酸杆菌和1株两歧双歧杆菌有分类学错误.对247株乳酸杆菌和113株双歧杆菌基因组完成图的比对分析结果显示,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菌株间的差异基因数目最多可达436个,菌株间的cANI相似值最小可达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针对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分析显示,在目前用于食品生产的菌株中均未发现毒力相关基因,同时发现有20%以上的菌株携带不同种类的耐药基因.结论: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不同种的cANI值差异较大,有种属特异性,可用于益生菌的种属鉴定;同一物种不同菌株间的基因和SNP数目差异可用于菌株鉴定.
陈楠陈楠律娜李凤琴律娜向雪松陈历俊刘烈刚王红伟智发朝王欣陈卫刘烈刚朱宝利
关键词:毒力相关基因
ERCP并发症及其治疗对策
智发朝
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无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度是防止漏诊和提高诊断阳性率的重要前提,如肠道准备不良将会使粪便遮蔽病变、污染镜面,影响肠镜检查质量。探讨影响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无效率的因素,并针对性地进行干预,以提高肠道检查的有效性。方法对356例...
蔡文智智发朝李凤伶陈秀云姜泊
文献传递
结肠镜检查中大肠肿瘤的漏诊率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分析结肠镜检查中大肠肿瘤的漏诊率。方法患者在初次结肠镜检查发现并切除腺瘤后120 d内进行了结肠镜复查,分析2次结肠镜检查结果。记录2次结肠镜检查所见肿瘤的特征,包括大小、部位、形态、数目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分析不同类型肿瘤在结肠镜检查中的漏诊率。结果 809例患者中271例发生肿瘤漏诊,2次结肠镜检查共检出肿瘤2 134枚,漏诊肿瘤425枚,肿瘤总漏诊率为19.9%(425/2 134);肿瘤平均患者漏诊率为33.5%(271/809)。结论结肠镜检查中确实存在着较高的肿瘤漏诊率,其中漏诊的主要为腺瘤,而恶性肿瘤的漏诊率很低。
黄应龙龚伟黄丽韫刘思德智发朝白杨姜泊
关键词:大肠肿瘤结肠镜检查漏诊率
13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血气及电解质变化的分析
1996年
1984年6月至1994年6月本院收治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29例,现将13例资料完整者的血气及电解质改变分析如下。
黄志辉智发朝张万岱袁爱力
关键词: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血气分析电解质
胃动素及生长抑素在胆总管结石形成中作用探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胃动素及生长抑素在胆总管结石形成中的作用。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对血浆胃动素及生长抑素进行检测,数据以x±s表示,用统计学软件SPSS 11.5对数据进行处理,作单向方差分析。结果:胆总管结石组血浆胃动素水平较非胆总管结石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偏低,而生长抑素水平较非胆总管结石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胃动素及生长抑素可影响胆道动力,干扰消化间期时的胆汁排放,诱发胆汁淤滞,导致结石形成。
陈晓文智发朝曹东林
关键词:胃动素生长抑素胆总管结石
108例药物性肝病临床分析
药物或其代谢物对肝脏作用后,引起肝脏的损害和病变,称为药物性肝病.现已确定至少有200余种药物可引起药物性肝病,我们曾收治108例药物性肝病患者,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病例资料:1987—2000年间确诊为药物性肝病...
智发朝周怀力张振书
文献传递
红霉素治愈顽固性胃肠运动功能低下一例报告
1996年
患者,女,45岁。于94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上腹痛,多于深夜发作,每次约持续5~6小时,至清晨可逐渐缓解。疼痛呈刀绞样,不向它处放射。伴有呕吐胃内容物3—4次,无咖啡色液体。无胸痛、咳嗽、发热及黑便,无返酸暖气。94年11月2日入我院。发病至入院时体重约减轻12kg。既往无传染病史。个人史、家族史、月经、婚姻生育史无特殊。
智发朝张庆生袁爱力
关键词:红霉素顽固性上腹痛
共5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