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辰
- 作品数:30 被引量:284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垂直线源灌线源长度对湿润体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0年
- 垂直线源灌可将水分直接输送到果树的根系,减少土面蒸发损失,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线源长度对土壤湿润体变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线源长度土壤表面水平湿润半径、最大水平湿润半径和垂直湿润深度均与入渗时间的平方根呈线性关系,线源长度对土壤表面水平湿润半径和最大水平湿润半径的影响不明显,土壤表面水平湿润半径与最大水平湿润半径的比值和入渗时间的平方根符合线性关系,土壤表面水平湿润半径与垂直湿润深度的比值随入渗时间的增加而增大,随线源长度的增加而减小。这些研究结果可为垂直线源灌技术参数确定提供参考。
- 程慧娟王全九白云岗蔡军社曾辰
- 关键词:入渗灌溉土壤湿度湿润体
- 灌溉探头埋设深度对成龄葡萄生长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12年
- 为探索合理的灌溉土壤水分探头埋设深度,本文利用不同埋深的土壤水分传感器测量土壤水分含量来控制灌溉,研究其对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土壤水分传感器的合理埋设深度.结果表明:利用位于地表以下40cm深处的土壤水分探头(SF40处理)控制灌溉,葡萄的生物学特性、光合作用、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高于20cm埋深控制灌溉处理(SF20处理)和常规沟灌处理(CK);SF40的糖锤度虽然稍低于CK和SF20处理,但也接近20%;SF40处理的灌溉水可以入渗再分布到葡萄树根系的主要分布区域.利用20cm和40cm深度土壤水分探头控制灌溉的效果均好于对照,且使用40cm土壤水分探头来控制研究区成龄葡萄灌溉的效果更好.
- 汪羽宁樊军李世清曾辰王全九
- 关键词:土壤水分控制灌溉
-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柠条幼林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被引量:23
- 2006年
- 沿坡面布点,通过中子仪观测人工柠条幼林坡地小区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变化,并对储水量的时空变化进行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柠条幼林地上、中、下不同坡位0~400 cm土壤剖面储水量动态变化趋势一致,即雨季迅速增加,冬季变化较小,春季至下一个雨季初迅速下降.柠条幼林坡地土壤剖面储水量表现为从坡顶至坡底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土壤水分消耗量从坡顶至坡底也呈逐渐增大的趋势.柠条地土壤储水量与坡面位置和时间的关系可用一个二元三次多项式来表达.
- 曾辰邵明安
- 关键词: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土壤水分
- 西藏山南地区沉错湖泊与径流水化学特征及主控因素初探被引量:9
- 2017年
- 选取枪勇冰川径流-卡鲁雄曲(河)-沉错(湖)为研究区域,开展高原湖泊及其补给河流与冰川径流的水化学特征研究,并探讨影响主离子组成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夏季湖水主要离子呈均匀混合状态,pH值、电导率、TDS及优势阴阳离子在整个湖泊空间上变化不显著;总体上,从上游冰川融水径流、河水至下游湖泊,离子浓度呈现上升趋势;融水径流及河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表现为SO_4^(2-)-Ca^(2+)-Mg^(2+)类型;沉错湖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受蒸发结晶作用控制,表现为SO_4^(2-)-Na^+-Ca^(2+)类型,在蒸发作用下Ca^(2+)逐渐沉淀析出,Na^+浓度不断升高而成为绝对优势阳离子。
- 王利杰曾辰王冠星史晓楠张凡
- 关键词:高原湖泊水化学特征主控因素
- 土石混合介质水分入渗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17
- 2009年
- 土壤中碎石的存在改变了土壤结构和土壤水分运动规律,为研究碎石含量和碎石粒径对土石混合介质水分入渗特性的影响,利用垂直一维积水入渗试验资料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石混合介质的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推进速度均小于细土,碎石含量对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的影响存在一个转折点,该转折点因粒级不同而不同;碎石含量对含水量剖面的影响表现为含水量随含石量增加而下降;碎石粒径只对混合介质本身的物理特性有影响,对水分入渗无明显影响。
- 杨艳芬王全九曾辰李剑李涛
- 关键词:土石混合介质
- 一种冻融土壤膨胀形变检测装置
- 一种冻融土壤膨胀形变检测装置,包括操作箱和位于操作箱底部的配电柜,操作箱的前侧设置有可打开的密封门,导向杆底部之间固定有固定底板,样品存放桶的顶部设置有定量样品容纳腔,定量样品容纳腔底部或侧壁设置有电加热丝,定量样品容纳...
- 曾辰张凡刘超史晓楠
- 深层坑渗灌条件下葡萄果浆成熟期冠层温度的试验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在深层坑渗灌为基础的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极端干旱气候区成龄葡萄果浆成熟期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冠层温度的变化规律。主要得到如下结论:从气象学理论的角度阐明了冠层温度与大气温度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不同水分处理下冠层温度和大气温差日变化过程的原因;建立了以能量守恒定律为基础的冠层温度模拟模型;大气温度与冠层温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二者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建立了以灌溉定额为参数的冠层温度与大气温度的拟合模型并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吐鲁番鄯善地区葡萄果浆成熟期最优灌水量为160.428 m3亩-1。
- 李涛张建丰曾辰程慧娟杨艳芬
- 关键词:葡萄灌溉冠层温度
- 雅鲁藏布江中游输沙过程与预测
- 气候条件和下垫面的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是青藏高原河流治理和生态保护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泥沙观测数据的缺乏大大限制了高原地区土壤侵蚀和泥沙运移的调查评估。
- 张凡曾辰史晓楠
- 寒区侵蚀产沙过程及模型算法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4年
- 寒区侵蚀产沙过程受到冰川消融、融雪及土壤冻融的影响。气候变化下该过程存在极大不确定性。完善现有分布式水沙模型以量化冰冻圈要素的影响是解析该过程的重要方向。基于广泛的文献调研,总结这3类要素如何影响侵蚀产沙过程及相关模型算法,并比较多个模型在寒区的适用性。发现:1)冰川主要通过冰川径流(其计算包括冰川动态算法、冰川融水量的计算及不同分配方式)和基岩侵蚀(其计算可采用经验方法得到冰川区总输沙量后与水沙模型耦合)2方面影响侵蚀产沙过程;2)融雪过程增加地表产流,因此融雪量常被视为动能为0的降雨参与侵蚀计算;3)土壤冻融作用包括冻融深度影响产流量、冻融循环增加土壤可蚀性以及冻融深度对土壤可侵蚀范围的限制;4)现有模型对冰冻圈径流过程的考虑较完善,但对冰川消融和土壤冻融影响下的侵蚀产沙考虑不足。为此,建议在现有模型基础上补充相关算法完善模型结构,从而提高模型在寒区的适用性,以期采用改进后的模型量化冰冻圈要素对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帮助明确寒区侵蚀产沙过程机制及未来变化规律。
- 许杏张凡曾辰曾辰向宇轩刘超
- 关键词:水沙模型冰川融雪
- 添加铬、铁及葡萄糖对土壤中异化铁还原的影响被引量:20
- 2004年
- 采用水稻土为供试土壤,通过添加氧化铁、铬酸盐和葡萄糖的模拟试验,在厌氧培养条件下测定了土壤中可浸提态的亚铁和铬( )浓度的变化,探讨了有机碳源及Cr( )、Fe对厌氧条件下水稻土中微生物铁还原的影响及Fe( )和Cr( )还原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添加碳源和氧化铁后,能有效促进厌氧条件下水稻土中铁的异化还原过程,显著减小土壤中铬( )浓度;添加Cr( ),将导致土壤中铁还原滞后;厌氧水稻土中Fe( )和Cr( )的竞争还原机制为,有机电子供体导致氧化铁发生微生物还原,产生的Fe( )引起土壤中Cr( )的化学还原。
- 曲东毛晖曾辰
- 关键词:铁葡萄糖土壤铁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