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益生菌
  • 2篇婴幼
  • 2篇婴幼儿
  • 2篇儿童
  • 2篇META分析
  • 1篇性早熟
  • 1篇婴幼儿湿疹
  • 1篇婴幼儿智力
  • 1篇幽门螺
  • 1篇幽门螺杆菌
  • 1篇幽门螺杆菌感...
  • 1篇幼儿
  • 1篇幼儿智力
  • 1篇早熟
  • 1篇智力
  • 1篇智力发育
  • 1篇乳酸
  • 1篇乳酸菌
  • 1篇三联疗法
  • 1篇神经发育

机构

  • 3篇四川大学
  • 1篇华西第二医院

作者

  • 4篇朱帝玲
  • 3篇杨慧明
  • 2篇杨文旭
  • 1篇毛萌
  • 1篇李晋蓉
  • 1篇杨慧明

传媒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 1篇中国循证儿科...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乳酸菌对婴幼儿湿疹一级预防的系统评价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系统评价乳酸菌属益生菌对婴幼儿湿疹及特应性湿疹的一级预防作用。方法检索相关数据库中(检索时间到2010年1月)使用乳酸菌预防≤2岁婴幼儿湿疹和(或)特应性湿疹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应用系统评价的方法进行质量评价,用RevMan5.0.2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了报道乳酸菌对婴幼儿湿疹发病预防作用的RCT12篇,其中7篇报道了对特应性湿疹的预防效果。Meta分析示:与对照组比较,乳酸菌组(单用及与其他益生菌合用)湿疹及特应性湿疹的发病率显著降低,RR值分别为0.80(95%CI:0.70~0.90,P<0.01),0.78(95%CI:0.64~0.97,P<0.01)。乳酸菌联合其他益生菌可显著减少湿疹发生,RR值为0.79(95%CI:0.68~0.93,P<0.01),而单独使用乳酸菌对湿疹无明显预防作用,其RR值为0.85(95%CI:0.69~1.05,P>0.05)。结论乳酸菌联合其他益生菌可预防婴幼儿湿疹的发生。目前证据未显示单独使用乳酸菌对婴幼儿湿疹的有预防作用,有待大规模的多中心RCT研究予以明确。
朱帝玲杨文旭杨慧明
关键词:乳酸菌益生菌湿疹婴幼儿
儿童性早熟的病因及诊断进展被引量:19
2010年
儿童性早熟是一种生长发育异常的疾病,表现为青春期特征提前出现,严重影响儿童的成年身高和心理健康。本文在回顾性早熟的定义、发病机制及分类有关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不同类型性早熟在发病机制、病因、诊断及鉴别诊断和辅助检查的研究现状及新进展。目前,对儿童性早熟较多采用子宫及卵巢超声检查,迄今对于这种性早熟类型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尚存在争议。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如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等骨骼定量检测指标诊断儿童性早熟,但其诊断价值尚需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朱帝玲杨慧明
关键词:青春期早熟病因学
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根治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系统评价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对益生菌制剂联合三联疗法清除儿童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治疗中抗生素相关的不良反应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Trials等数据库,1982年1月至2010年4月,全面收集应用益生菌制剂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小儿H.pylori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并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5个试验包括364例儿童,益生菌制剂联合三联疗法组184例患儿H.pylori根治率为72.28%,单用三联疗法组180例患儿H.pylori根治率为61.67%,合并OR值为0.58(95%CI:0.36~0.93,P=0.02);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益生菌组23.77%,对照组28.10%,合并OR值为1.39(95%CI:0.41~4.71,P=0.60)。结论目前证据显示联合应用益生菌制剂可提高抗H.pylori感染治疗中的根治率,但并不能有效降低三联疗法治疗中不良反应的发生。
朱帝玲杨慧明李晋蓉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META分析益生菌儿童
补锌对婴幼儿智力及运动发育影响的Meta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评价补锌对婴幼儿运动和智力发育改善的作用。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等,获得补锌对婴幼儿运动和智力发育影响的RCT文献。根据随机分配方法,分配隐藏,对研究对象、治疗方案和研究结果测量者采用盲法,结果数据的完整性,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其他偏倚来源进行文献偏倚评估。以生后6~36个月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和发育商(DQ)为疗效判定指标。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检验异质性,根据异质性结果进行原因分析,并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分析。计量资料以SMD或WMD及其95%CI表示。结果①共检索到文献84篇,共10篇RCT满足纳入条件进入Meta分析。7篇文献采用了正确的随机方法,8篇文献采用了分配隐藏,9篇文献对受试者采用了盲法,8篇文献对研究者和结局测量者采用了盲法,9篇文献提及报道数据的完整性,9篇文献未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仅1篇文献报道了其他偏倚来源。漏斗图检验未见显著发表偏倚。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补锌组与对照组MD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08(95%CI:-1.55~1.40);补锌组与对照组PD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15(95%CI:-0.12~0.42)。但研究间均具显著统计学异质性,根据补锌的剂量、是否与其他营养物质合用、纳入对象的营养状况行亚组分析,进一步探讨异质性产生的原因。亚组分析显示不能完全消除文献间的异质性,异质性可能还与其他因素有关。③补锌组与对照组DQ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72(95%CI:-7.97~6.53)。补锌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Alberta运动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30(95%CI:-2.09~2.69)。结论早期补锌并未提高MDI、PDI及DQ评分,对婴幼儿运动和智力发育未显示有改善作用。鉴于研究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异质性,结论仍需谨慎看待。
朱帝玲毛萌杨文旭杨慧明
关键词:婴幼儿智力发育神经发育META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