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卿
- 作品数:13 被引量:115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Marangoni对流启动残余油微观机理被引量:11
- 2015年
- Marangoni对流可以有效地剥离油膜、乳化油滴的现象已经引起关注,研究Marangoni对流启动残余油的机理对提高石油采收率有着重大意义。在此背景下,选用了能产生Marangoni对流的季铵盐和OP7两种表面活性剂,设计了微观膜状残余油和喉道残余油启动实验,分别对比了强和弱Marangoni对流启动残余油的现象并分析了机理。结果表明:油膜在Marangoni对流引发的界面扰动作用下拉伸聚集成小油滴,同时界面扰动与浮力做功之和超过了油的黏附功,油膜收缩成油滴后从表面脱离。Marangoni对流产生的界面扰动在低界面张力条件下使喉道处的残余油自发乳化为粒径小于喉道尺寸的小油滴,使滞留油滴能够克服贾敏效应所产生的毛细管压差顺利通过喉道。Marangoni对流对启动残余油有着重要作用。
- 罗莉涛廖广志刘卫东崔彬王莹莹朱文卿
- 关键词:残余油油膜喉道
- 页岩与致密砂岩气井产气机理及生产动态模拟对比被引量:1
- 2021年
- 为揭示页岩和致密砂岩气开发方式差异性的原因,运用页岩与致密砂岩全直径岩心模拟气井全生命周期开发动态,研究2种气藏产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页岩气生产过程包括高速、中速和低速开发3个阶段,只有中速开发阶段地层视压力与累计产气量呈线性关系,压力降到12 MPa时偏离原有的线性关系;而致密砂岩地层视压力与累计产气量基本呈线性关系,只在压力接近于0.1 MPa时偏离原有的线性关系。致密砂岩高速开采阶段采出程度达90%,低速开发采出程度低;而页岩高速开采阶段采出程度只有17%,中低速开发阶段采出程度可以达到50%,二者低速开发阶段单位压降采气量大幅增加,证明都含有一定量的吸附气,差别在于页岩解吸压力和吸附气量占总气量比例相对较高。最后,根据页岩渗透率和吸附气的认识,建立考虑滑移效应与Langmiur吸附效应的相对简单的页岩全生命周期渗流模型,数值模拟页岩全直径岩心全生命周期生产动态,视压力曲线、日产气递减曲线与实验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拟合游离气量和吸附气量相对误差不足5%,证明该模型预测页岩气井产能的可行性。
- 高树生刘华勋叶礼友安为国朱文卿
- 关键词:致密砂岩页岩吸附气游离气
- 隔夹层对巨厚砂岩油藏注气开发的影响——以塔里木盆地东河1油田石炭系油藏为例被引量:32
- 2015年
- 塔里木盆地东河1油田石炭系油藏为巨厚砂岩储层,层内发育的隔夹层对注气开采有重要影响,其对注气的封隔能力决定了注气提高采收率是采用分层动用还是整体动用的开发策略。通过隔夹层岩心物性测试和气体突破压力测试实验,再结合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注气时隔夹层的封隔能力。实验结果表明:隔夹层渗透率以小于0.01 mD为主,其渗流能力低;干岩心突破压力较低,但一旦被水或油饱和,突破压力大幅度增大,其封隔能力也大幅度增强,岩心的封隔能力则主要受渗透率和隔夹层内流体饱和度的影响。数值计算表明:对渗透率为0.008 mD、厚度为0.2 m的隔夹层,当隔夹层连续时,注气过程中通过隔夹层窜流到临近小层的气窜量不到总注气量的5%,这说明连续隔夹层对注气具有很强的封隔能力;当隔夹层不连续时,隔夹层的展布范围则对其封隔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 范坤朱文卿周代余高树生邵光强胡志明
- 关键词:东河油田隔夹层
- 港西三区聚表二元驱中表面活性剂优化筛选被引量:3
- 2015年
- 聚表二元驱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三次采油技术,对其表面活性剂的优化筛选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其驱油效果。针对大港油田港西三区,研究了4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的二元体系对原油的界面张力性能、润湿性能、乳化性能、洗油性能,为现场优化筛选表面活性剂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KPS界面张力较小,但改变润湿性能力、乳化能力、洗油能力最强;DWS-3界面张力最低,改变润湿性能力、乳化能力、洗油能力较强;甜菜碱界面张力较小,改变润湿性的能力、乳化能、洗油能力较弱;十二烷基磺酸钠界面张力最大,且改变润湿性能力、乳化能力、洗油能力最弱;考虑到采出液破乳问题及经济效应,建议港西三区聚表二元驱采用表面活性剂DWS-3。
- 罗莉涛刘卫东朱文卿涂梅桂候冬冬寇慧慧
-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润湿乳化
- 缝洞型油藏注气开发单元优选方法被引量:3
- 2013年
- 针对目前缝洞型油藏采收率低、稳产困难等问题,开展注气开发物理模拟实验。考虑储层隔层、底水规模及连通性、注气压力恢复程度等对注气开发效果的影响,认识到储层无隔层,底水连通较好、规模较小,周期储层压力恢复程度较高时注气开发效果较好。推导注气开发的理论模型,编程分析注气后采收率大幅度提高,可以有效降低油井含水率。综合考虑剩余油量、水体规模及连通性、储层连通性、缝洞体积、油井钻遇/连通位置及油水界面位置等参数,给出注气开发单元优选原则,并进行实例分析。
- 康博熊伟张正红常宝华韩兴杰朱文卿
- 关键词:缝洞型油藏缝洞单元注气物理模拟采收率
- 柴达木盆地涩北气田水淹后注CO_(2)驱提高采收率实验分析被引量:7
- 2023年
- 青海涩北疏松砂岩气藏埋藏浅、储层疏松、渗透率高、孔隙度大、边水发育,开发初期产量高,见水时间早,气水同产严重,降低了气井产能和气藏采收率。为了提高水淹气藏采收率,根据气藏转变开发方式提高采收率思路,设计了气井见水后注入CO_(2)提高采收率实验流程与方法,开展了水淹气藏注CO_(2)驱提高采收率物理模拟实验,优选了目标区、预测了注CO_(2)生产动态。研究结果表明:①水淹气藏生产过程中注CO_(2)可以有效提高气藏能量,增加渗流能力,驱替、置换采出更多的CH4气体,相比于注气前的生产动态,在相同采出程度下气藏平均压力明显提高;②能够降低水侵速度2.4~6.5倍,有效减小水侵对气井产能的影响,解放储层中大量的水封气;③当CO_(2)在岩样出口突破时,相较见水时采收率可以提高30%左右,随着出口产气中CO_(2)体积占比增加,气驱采收率增值会更高,但增加幅度变缓;④采气速度、CO_(2)注入能量、水体倍数、原始含水饱和度对采收率都有一定影响;⑤气藏工程等效计算目标气藏在不同注采比下,1年期单井注CO_(2)前缘均匀推进距离161~340 m。结论认为,气藏水淹后注CO_(2)可有效提高天然气采收率,实验结果支持了水驱气藏转变开发方式注CO_(2)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可行性,为水淹气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
- 高树生叶礼友叶礼友朱文卿刘华勋朱文卿
- 关键词:采收率采气速度
- 裂缝孔洞储层连通溶洞模式注气效果研究
- 2017年
- 针对缝洞碳酸盐岩油藏主要进行自喷采油或停喷后注水替油作业,导致本体溶洞内存在大量剩余油的问题,开展了缝洞碳酸盐岩油藏注气采油开发效果的研究。对裂缝孔洞储层连通溶洞模式进行模型简化,计算分析氮气、甲烷及二氧化碳气体的注入适应性,通过物理模拟方法对该类储层进行自喷、注水及注气模拟实验,并建立了注气开发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对于该类储层溶洞连通底水规模越大,裂缝孔洞储层物性越好,注气开发效果越差,且随注气周期增加,缝洞体的弹性能量逐渐增大。在矿场条件下,应选择上部裂缝孔洞储层物性较差,溶洞连通底水规模较小的缝洞体进行注气实践;建立弹性产率与压缩系数的线性关系式,可预测气顶体积、油水能量及周期产出量等参数,为注气效果评价提供一定依据。
- 朱文卿常宝华熊伟高树生
- 关键词: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物理模拟注气氮气
- 致密砂岩气藏气水层识别新方法——以苏76井区为例被引量:7
- 2019年
- 苏76井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部,物性明显差于中东部,是含水饱和度高、孔渗极低的致密砂岩气藏,具有产水井比例高、产能低、采收率低的生产特征。为了准确识别气、水层以降低产水风险,将可动水饱和度参数引入到常规气、水层识别中,分析大量的测井解释结果、生产数据及试气结果,建立了气、水层综合识别方法。结果表明,苏76井区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差,微小孔发育,导致储层残余水饱和度高,含气性较差,开发过程中,部分束缚水转化为可动水,仅可动水饱和度能表征水相的流动能力,核磁共振结果表明该区块可动水饱和度低。通过对比分析可动水饱和度测井解释结果与实际试气及生产数据,建立了气水层综合识别方法。通过识别结果可对单井进行产水预测并优选射孔层位,有效降低气井产水风险。在此基础上绘制了区块气水平面分布图,进而优选出低产水风险区,明确气田的主力储层,为气田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 朱文卿高树生沈杰叶礼友刘华勋
- 关键词:致密砂岩气藏
- 裂缝—孔隙型有水气藏水侵动态变化规律及关键参数计算方法被引量:4
- 2020年
- 为了实现裂缝—孔隙型有水气藏的高效开发,需要掌握水侵的动态变化规律。为此,基于π定理,引入了反映水侵动态变化特征的无量纲参数进行水侵动态物理模拟实验方案设计;选取四川盆地川中地区某裂缝—孔隙型有水气藏储层全直径岩心开展水侵动态物理模拟实验,然后通过数值反演将实验结果转换为有水气藏水侵动态评价参数,进而研究裂缝—孔隙型有水气藏水侵动态变化规律,并建立水侵动态评价关键参数及水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以四川盆地中坝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气藏为例,进行水侵动态分析及水体规模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裂缝—孔隙型边、底水气藏水侵与产气同步发生,无水采气期井底压力与天然气采出程度呈线性关系,气藏产出地层水后水侵速度加快、水气比快速上升,最后趋于稳定的较高水气比;②无水采气期井底压降速率与稳定水气比主要受水体体积的影响,而单位压降气采出程度和稳定水气比又可用来评价水体体积;③建立了裂缝—孔隙型边、底水气藏无水采气期稳定单位压降气采出程度、稳定水气比与水体规模互相解释评价方法。结论认为:①气藏水侵生产动态曲线与岩心模拟水侵动态实验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根据已知的水体体积,可以预测无水采气期单位压降气采出程度、稳定水气比;依据稳定水气比,可以预测气藏水体体积,预测结果与生产动态具有很好的一致性;②该研究成果可以为裂缝—孔隙型有水气藏水侵动态预测和整体治水提供理论支撑。
- 刘华勋高树生高树生朱文卿叶礼友
- 关键词:有水气藏水气比中坝气田
-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致密砂岩气藏多层合采干扰指数模型及应用被引量:3
- 2023年
- 多层合采是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致密砂岩气藏目前开发的主要方式,致密气、水层层间是否存在干扰、如何表征是气藏能否有效开发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通过设计裂缝沟通的层间合采物理模拟实验流程和方案,开展了不同层间组合模式的开发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致密气、水层多层合采过程中,无论是只射开气层,还是同时射开气、水层,都普遍存在层间气、水交互越流的现象,从而产生层间干扰,降低气藏采出程度。基于此提出致密砂岩气藏多层合采层间干扰指数概念,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拟合得到干扰指数模型。干扰指数决定于储层物性的好和差,含水饱和度越高、水层与气层渗透率比值越大(大于临界值1),层间干扰出现得越早,干扰指数越大。最后基于干扰指数模型,建立致密气藏气井产能评价新方法,气井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干扰指数曲线可以有效描述气井的层间干扰动态,基于干扰指数模型的产能评价方法计算的气井产能和生产动态与生产历史基本一致,证明了干扰指数模型的有效性与准确性。因此,干扰指数模型可以有效预测苏里格致密砂岩气藏气井的产能和生产动态。研究成果对于苏里格致密砂岩气藏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 刘华勋高树生李小刚李奇李奇焦春艳焦春艳叶礼友朱文卿
- 关键词: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物性参数多层合采层间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