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斌

作品数:21 被引量:79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衢化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衢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多层螺旋CT
  • 4篇影像
  • 3篇栓塞
  • 3篇误诊
  • 3篇细胞
  • 3篇磁共振
  • 2篇动脉
  • 2篇动脉栓塞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隐球菌
  • 2篇影像学
  • 2篇造影
  • 2篇图像
  • 2篇图像质量
  • 2篇子宫
  • 2篇子宫动脉
  • 2篇子宫动脉栓塞
  • 2篇子宫腺
  • 2篇子宫腺肌

机构

  • 21篇浙江衢化医院
  • 2篇衢州市人民医...
  • 1篇浙江省台州医...

作者

  • 21篇朱斌
  • 8篇王晓玲
  • 6篇周国平
  • 5篇王士维
  • 2篇郑勇明
  • 2篇方敏
  • 2篇方涛
  • 2篇丁小红
  • 1篇金俏俏
  • 1篇余小忠
  • 1篇江开明
  • 1篇周翔
  • 1篇陈盈
  • 1篇向柏林
  • 1篇郑云华
  • 1篇江涌
  • 1篇唐新

传媒

  • 5篇浙江实用医学
  • 5篇浙江创伤外科
  • 3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颅脑隐球菌感染的磁共振影像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颅脑隐球菌感染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agna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征。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8年3月在浙江衢化医院接受治疗的经过临床诊断为颅脑隐球菌感染的患者46例,进行MRI影像学检查及分析,观察颅脑隐球菌感染患者的MRI影像学特征及MRI异常信号发生率,MRI影像学特征的检查和分析包括:隐球菌感染患者脑室内MRI异常信号分布情况、MRI影像学下病变特征情况及MRI异常信号特征情况及增强扫描后有无强化。结果经MRI影像学分析,46例颅脑隐球菌感染患者有32例患者表现出MRI异常信号;颅脑基底节隐球菌感染25例,占78.1%,其中单侧基底节隐球菌感染13例,占40.6%,双侧基底节隐球菌感染12例,占37.5%;基地节以外的隐球菌感染主要分布于脑膜9例和深部白质区10例,占28.1%和31.3%,脑干和小脑MRI异常信号较少,各有1例,均占3.1%;25例基底节隐球菌感染患者MRI病变特症分析发现,颅脑隐球菌感染主要以单侧或双侧脑血管间隙(Virchow-Robin,VR)扩大和肉芽肿病变类型为主。单侧或双侧脑血管间隙扩大14例,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及FLAIR高信号,增强后无强化;肉芽肿病变6例,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及FLAIR高信号,增强后1例轻度强化。粟粒样结节或斑片样信号病变特征最少只有2例,占8.0%;胶样假性囊肿病变有3例,占12.0%,此两种病变类型由于比例较小未进行MRI异常信号特征情况分析。结论颅脑隐球菌感染患者磁共振信号异常率较高,隐球菌感染病变特征以脑血管间隙扩大和肉芽肿病变为主,且T1WI低信号,粟粒样结节或斑片样信号病变及胶样假性囊肿病变占比较低,增强后基本无强化。
汪兰王晓玲朱斌周国平方金洲
关键词:颅脑隐球菌感染基底节
磁共振成像、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查对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对中枢神经细胞瘤(CNC)应用磁共振成像(MRI)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8年2月衢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经手术病理确诊的CNC患者1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在术前接受颅脑MRI诊断,其中9例接受~1H-MRS检查.结果该组12例患者,9例发生于侧脑室部前2/3区,2例发生于侧脑室后1/3区,1例发生于额叶;11例为实性肿瘤,1例为囊性肿瘤;MRI表现肿瘤内可见斑状钙化点,纡曲血管影,T1WI为等低信号,T2WI为等高混杂信号;增强后8例呈不均匀轻中度强化,3例不均匀强化,1例为环状强化;8例~1H-MRS表现是胆碱峰(Cho)明显增高,N-乙酰天冬氨酸(NAA)峰明显降低,而Cho/NAA增高;同时,1例甘氨酸峰(Gly)增高.结论CNC有着特异性MRI表现,在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着重要作用,同时联合~1H-MRS检查,可自分子水平无创性掌握肿瘤生化指标与代谢情况,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
方涛朱斌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氢质子磁共振波谱中枢神经细胞瘤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B超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23年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B超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影响。方法将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给予TACE治疗、TACE结合B超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比较2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肿瘤标志物水平,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及预后情况。结果试验组纳入33例,对照组纳入27例。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客观缓解率分别为78.79%(26例/33例)和48.15%(13例/27例);总胆红素分别为(27.26±1.47)和(23.43±2.58)μmol·L^(-1);谷草转氨酶分别为(47.49±5.22)和(42.52±5.35)U·L^(-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癌胚抗原分别为(3.65±0.62)和(5.84±0.74)ng·mL^(-1);糖蛋白抗原125分别为(18.46±2.18)和(42.86±3.52)ng·mL^(-1);糖蛋白抗原19-9分别为(18.11±4.26)和(24.56±3.67)ng·mL^(-1);甲胎蛋白分别为(0.86±0.29)和(1.52±0.38)ng·mL^(-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42.42%(14例/33例)和33.33%(9例/2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1年复发率分别为6.06%(2例/33例)与29.63%(8例/27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联合B超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及安全性好。
朱斌周彬
关键词:肝动脉化疗栓塞原发性肝癌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鉴别诊断磨玻璃密度结节样肺癌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鉴别诊断磨玻璃密度结节(Ground Glass Nodule,GGN)样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6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GN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行MSCT常规轴位及MS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分析MSCT三维重建技术对GGN样肺癌的诊断效能,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征象差异。结果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显示,62例患者总计有81个病灶,其中49个为阳性,32个为阴性。MSCT常规轴位诊断GGN样肺癌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1.60%、69.39%、75.00%,MS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分别为92.59%、91.84%、93.75%,MS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GGN样肺癌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明显高于MSCT常规轴位(P<0.05);MSCT常规轴位图像对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边缘分叶征、胸膜牵拉凹陷征/毛刺的显示率分别为42.86%、18.37%、71.43%、34.69%,MSCT三维重建技术图像的显示率分别为65.31%、24.49%、79.59%、46.94%,在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显示率的比较上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三种征象显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MS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GGN样肺癌可提高准确率,优化诊断效能,尤其是对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的显示具有高度敏感性。
周国平朱斌汪兰王晓玲
关键词: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磨玻璃密度结节肺癌影像学表现
双低模式与常规模式脑动脉CTA图像质量对比
2020年
目的对比双低模式(100kVp、300碘帕醇)与常规模式(120kVp、370碘帕醇)下脑动脉CTA的图像质量。方法选择浙江省衢化医院2019年4-10月48例行脑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配至双低模式组(23例)和常规模式组(25例),比较两组脑动脉CT值、背景噪声、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有效辐射剂量(ED)和脑动脉图像质量。结果常规模式组和双低模式组动脉CT值、背景噪声、CNR、S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Kappa值为0.85,一致程度较好,两组脑动脉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68,P>0.05)。结论与常规则模式相比,脑动脉CTA双低模式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碘浓度更低,但仍能保证图像质量,有望取代常规模式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方敏朱斌王晓玲汪兰向柏林唐新丁小红陈红蕊管博飞
关键词:CT血管造影脑动脉图像质量
非艾滋病患者肺隐球菌病的CT影像学特征及其与基础疾病的关系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非艾滋病肺隐球菌病例的临床及CT影像特征,并初步探讨与是否合并基础疾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20年1月浙江衢化医院和浙江省台州医院共136例经病理确诊的非艾滋病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症状、白细胞数、血沉、血清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和CT影像特征(数量、形态、胸腔积液、毛刺征、空洞征、刀切征、支气管充气征、钙化、晕征、强化程度),对比分析有无基础疾病与病灶形态和结节数量的关系。结果136例非艾滋病肺隐球菌病患者男性高发,年龄40-60岁,60.29%的患者有基础疾病,83.33%(30/36)的患者血清隐球菌荚膜抗原阳性。有无基础疾病在病灶数量和形态分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基础疾病组较无基础疾病组多发结节及病灶呈片状较多。结论非艾滋病患者肺隐球菌病临床症状轻,影像学表现与基础疾病有关,了解其影像特征有助于正确诊断。
方敏金俏俏陈盈朱斌王晓玲汪兰
关键词:肺隐球菌病艾滋病影像学特征
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及术后血管封堵术对患者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究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及术后血管封堵术对患者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住院并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260例的临床资料,对照组130例选择经股动脉途径,实验患者130例选择经桡动脉途径。观察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和选择性动脉造影技术成功率,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穿刺时间、手术时间、曝光时间和止血时间对照组均高于实验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和选择性动脉造影技术成功率的比较,两组患者均100%穿刺成功。选择性动脉造影技术成功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3.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2.3%,对照组高于实验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及术后血管封堵术效果更为操作更为简便,同时术后发病率也较低,血管造影成功率更高,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郑云华刘烨章涛周翔朱斌
关键词:经桡动脉途径经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术
脊柱骨折应用DR检查与多层螺旋CT诊断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 DR检查与多层螺旋CT在脊柱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脊柱骨折患者纳入研究,入选患者均接受DR和多层螺旋CT两种检查方式,记录其在各种类型中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DR检查中诊断屈曲压缩型骨折30例、爆裂型8例、安全带型11例和骨折脱位型10例;MSCT检查中诊断屈曲压缩型骨折31例、爆裂型10例、安全带型14例和骨折脱位型13例,二者在屈曲压缩型脊柱骨折中无显著差异(P>0.05),在爆裂型、安全带型和骨折脱位型脊柱骨折中均有显著差异(P<0.05);DR检查中诊断椎管狭窄13例、脊柱曲度改变19例、椎管内骨碎片9例和椎体楔形变36处;MSCT检查中诊断椎管狭窄19例、脊柱曲度改变25例、椎管内骨碎片12例和椎体楔形变41例,二者在各项解剖学结构改变统计中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MSCT在脊柱骨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对不同类型的脊柱骨折有良好的区分度,为脊柱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线索。
王士维江开明朱斌
关键词:脊柱骨折DRMSCT椎体楔形变
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影像应用于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分型中的价值研究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影像应用于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及分型中的价值。 方法 选本院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0例,分别接受数字X线摄影(DR)检查和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影像检查。 结果 CT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型诊断、整体分型检出率、骨折检出率、髁间隆突骨折检出率、腓骨小头骨折的检出率显著优于DR检查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 由此可以知道,应用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影像诊断胫骨平台骨折有良好的诊断效果,诊断率高,而且诊断分型的符合率高。
方涛朱斌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胫骨平台骨折
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在泌尿系统先天异常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泌尿系统先天异常种类繁多,影像检查长期以来主要依靠B超、静脉肾盂造影(IVP),对显示泌尿系统先天异常地解剖、泌尿系形态和功能方面的改变存在限度。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应用于泌尿系疾病诊断时间不长,已显示出明...
尹森琴方金洲郑勇明朱斌章明图王士维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