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其纲

作品数:13 被引量:45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肿瘤
  • 2篇早期肠内营养
  • 2篇直肠
  • 2篇直肠肿瘤
  • 2篇术后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胃肠
  • 2篇胃肠道
  • 2篇消化道
  • 2篇消化道肿瘤
  • 2篇淋巴
  • 2篇化道
  • 2篇根治术后
  • 2篇儿童
  • 2篇肠道
  • 2篇肠内
  • 2篇肠内营养
  • 2篇肠肿瘤
  • 1篇凋亡

机构

  • 13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安徽省立儿童...

作者

  • 13篇李其纲
  • 6篇王跃生
  • 4篇涂景林
  • 3篇徐荣楠
  • 3篇胡闻
  • 2篇王忠荣
  • 2篇许戈良
  • 2篇戴恒兵
  • 2篇梁伟
  • 2篇柏亚平
  • 2篇李永山
  • 1篇湛秀兰
  • 1篇叶学良
  • 1篇蒋玉麟
  • 1篇王德生
  • 1篇宁忠良
  • 1篇常德厚
  • 1篇牛俊扬
  • 1篇王永征
  • 1篇翟树敏

传媒

  • 6篇安徽医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齐鲁肿瘤杂志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安徽卫生职业...
  • 1篇2001’全...

年份

  • 3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3
  • 2篇1992
  • 3篇199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甲状腺肿大病因与诊断探讨(附70例分析)
1993年
1975年7月~1987年6月我们共收治儿童甲状腺肿大70例,现就常见肿大原因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1.本组男17例,女53例,女:男为3.1:1。其中小于7岁者5例,最小年龄6岁;~10岁13例;~14岁52例。可询及有甲状腺肿大家族史者5例。其中2例为甲亢,3例为甲状腺腺瘤。本组病因:70例中甲状腺腺瘤34例(其中6例合并甲亢);Graves病20例;单纯性甲状腺肿(包括地方性甲肿1例)8例;甲状腺腺瘤6例;T_3型甲亢及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各1例。
叶学良刘子美蒋玉麟李其纲
关键词:甲状腺肿儿童病因
双吻合器技术在直肠前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2002年
目的 评价双吻合器在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 1998年 8月~ 2 0 0 1年 9月间应用双吻合器行直肠前切除术 4 5例 ,其中 14例属超低位吻合术 ,占 31 1%。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 ,术后吻合口漏 2例 (4 4 % ) ,吻合口狭窄 3例 (6 7% ) ;术后局部复发 4例 (9 3% )。
柏亚平何新阳梁伟李其纲
关键词:直肠肿瘤直肠结肠切除术重建性外科器械
胰岛素瘤术前术中定位诊断
1992年
自1971~1989年,我们共收治17例胰岛素瘤,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现就术前术中处理作如下报告和讨论。资料和方法本组16/17(94%)的病人均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仅一例血糖3.83mmol/L但免疫反应性胰岛素水平(IRI)与血糖的比值大于0.3(等于0.61)。从1979年以后有6例病人术前行胰岛素测定,一例为17.4uu/ml(正常值为25uu/ml),但IRI/BS(血糖)仍大于0.3(≈0.6),这6例病人的IRI/BS=0.6-10,均远远大于0.3,都得到了诊断,而且手术和病理也证实胰岛素瘤的诊断。无恶性病例发现,有三例为多发性,另一例伴有胰岛细胞增生。术前超声,12个肿瘤定位6个,定位率50%;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4个肿瘤。
胡庆富李其纲陈一先
关键词:手术胰岛素肿瘤
消化道肿瘤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及应用
<正>探讨消化道肿瘤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48例消化道肿瘤并行根治性切除病人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EN 组和 PN 组。比较其术前术后机体参数蛋白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变化、肠功能恢复情况及住院费用。
王跃生涂景林戴恒兵李永山李其纲许戈良
文献传递
胃神经鞘瘤被引量:12
1992年
胃神经鞘瘤极为罕见,诊断困难。我院自1975~1990年遇到胃神经鞘瘤5例,搜集国内文献(1980~1990)9例,综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14例中男7例,女7例。年龄最大者69岁,最小者23岁,平均53岁。上腹部不适、隐痛、刺痛、闷胀者9例(64.2%),上腹部包块者7例(50%),腹痛+包块4例(28.5%),呕血黑便者4例(28.5%),腹腔内大出血4例,其中2例呈出血性休克(28.5%)。其次为纳差、消瘦、无力、发烧等。本组无1例术前确诊者,均为术后病理确诊。
李其纲王跃生徐荣楠
关键词:胃神经鞘瘤胃肿瘤
原发性胃肠道非何杰金恶性淋巴瘤42例临床分析
1991年
少数恶性淋巴瘤,病变可以首先发生于淋巴结以外的部位,最多见于胃肠道,其次是骨骼、乳腺、皮肤、睾丸和甲状腺等。我科自1971年8月至1988年元月收治原发性胃肠道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42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性别、年龄本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63岁,中位数为37.7岁。小于20岁者7例,~40岁者12例,~60岁者21例,60岁以上者2例。本组病程最长1例24年,最短为1周,平均为23.
李其纲滕安宝徐荣楠
关键词:淋巴瘤胃肠道恶性
胃肠神经源性肿瘤临床与病理
1996年
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较为罕见,本文复习了我院普外科1975年7月—1994年7月间收治并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17例,对其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进行讨论,认为免疫组化是判别其组织起源的必要手段,手术切除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王跃生李其纲刘俊扬胡闻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罕见肿瘤
盆腔脏器切除术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分析
1996年
自1987年12月~1994年12月,我院采用盆腔脏器切除术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14例,占同期直肠癌切除术的4.2%。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共14例,女性11例,男性3例。年龄24~65岁,平均 44.6岁。首发肿瘤 12例,其中1例曾剖腹探查,仅行乙状结肠造瘘术:改良Bacon术后局部复发2例。 主要临床症状:便血10例,排尿困难。
柏亚平梁伟李其纲宁忠良涂景林
关键词:直肠肿瘤
利用B超诊治小儿肠套叠被引量:21
1991年
肠套叠的典型超声图象特征为“铜钱征”或“靶环征”。我院1989年5月~1990年12月经B超检查了41例临床拟诊肠套叠的病儿,正确诊断肠套叠40例,确诊率97.6%;其中33例在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30例获复位,复位成功率91%,应用B超技术诊治肠套叠的优点:(1)诊断及复位率高;(2)避免x线照射的危害:(3)图象比x线屏幕清晰;(4)使用安全;(5)简便易推广。
王忠荣徐荣楠王德生李其纲王永征李美光常德厚湛秀兰
关键词:肠套叠超声检查儿童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14例死因探讨
1991年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是病情凶险、病死率很高的急腹症,我院1977年~1989年共收治89例,对其中死亡14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病史及体征特点:男10例,女4例,年龄3d~57岁,其中12岁以下9例。
王忠荣李其纲
关键词:肠炎出血性死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