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嘉鹏

作品数:16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放射科
  • 4篇磁共振
  • 3篇血管
  • 3篇体层摄影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X线
  • 3篇X线计算
  • 3篇X线计算机
  • 2篇动脉
  • 2篇动脉成像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胰腺
  • 2篇静息态
  • 2篇静息态功能磁...
  • 2篇功能磁共振
  • 2篇阿尔茨海默病
  • 2篇阿尔茨海默病...
  • 2篇病患
  • 2篇成像
  • 1篇灯箱

机构

  • 16篇浙江省立同德...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16篇李嘉鹏
  • 6篇贾玉柱
  • 4篇曹玉林
  • 4篇侯洪涛
  • 3篇杨光钊
  • 2篇魏福全
  • 1篇茅国群
  • 1篇陈杏丽
  • 1篇王刚
  • 1篇郭忠伟
  • 1篇张玲芳
  • 1篇敖炜群
  • 1篇罗灵和
  • 1篇张宏霞
  • 1篇王健
  • 1篇陆海华
  • 1篇陈军贤
  • 1篇程有根
  • 1篇孙胜禄
  • 1篇劳群

传媒

  • 3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浙江中医杂志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医院管理论坛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2015浙江...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 3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核磁共振推送床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核磁共振推送床,包括床体以及推送板,所述的推送板滑动设置在床体的槽内并连接推送机构驱动,所述的推送板的端面横纵排布设置有若干气囊区块,每组气囊区块由独立的管路连接气泵,独立的管路上分别设置有电控通气阀...
李嘉鹏魏福全
参麦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采用中药分子机理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中药系统药理学(TCMSP)数据库在线分析工具和FunRich软件预测参麦注射液的主要化学成分、药靶基因及功能。并同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西药石杉碱甲、茴拉西坦、尼莫地平、多奈哌齐的药靶基因作比对,以期阐述参麦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药理学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CMSP和BATMAN-TCM数据库预测红参和麦冬的化学成分及其药靶基因。检索Drugbank数据库提取石杉碱甲、茴拉西坦、尼莫地平、多奈哌齐的药靶基因。利用FunRich软件预测靶基因功能及富集的通路。结果:参麦注射液作用靶基因同尼莫地平、茴拉西坦、多奈哌齐的部分靶基因一致。红参中化合物人参皂苷Rf(ginsenoside Rf)作用于CYP3A4,β-榄香烯(Beta-Elemene)作用于CACNA1D;麦冬中化合物豆甾醇(Stigmasterol)作用于CACNA1D、NR3C2;麦冬二氢高异黄酮E(Ophiopogonanone E)作用于DRD2;尿苷(Uridine)作用于NOS1;Stigmasterol作用于IL1B。20个靶基因细胞组分主要集中在电压门控钙通道(Voltage-gated calclum channel complex),细胞质膜(plasma membrane);细胞功能主要集中于Voltage-gated ion channel activity;生物过程主要集中于转运(transport)。结论:参麦注射液主要作用靶基因和上述几种西药作用靶基因部分重叠,所以其可能同尼莫地平等药物具有相类似的功能,临床可应用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
李嘉鹏姜洋
关键词:参麦注射液血管性痴呆网络药理学
新双源双能量CT单能谱成像技术在老年腰椎金属内固定术后的应用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新双源双能量CT单能谱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在老年腰椎金属内固定术后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诊断治疗的48例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内固定的患者,经新双源双能量CT检测后,数据进行后处理获得50、80、110、140、170 keV不同能谱的图像,由2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放射科医师在后处理系统里采用双盲法对上述5组图像和120 kV融合图像的图像质量和伪影进行独立评估,并进行评分,评分采用4分制的评分标准,按照金属固定物外形、位置及相邻骨组织解剖细节显示清楚程度和有无伪影,从4分到1分逐渐递减。对不同的重建方法产生的图像质量和伪影大小的数据,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对图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位医师评价图像质量进行一致性检验的结果显示,两位医师的一致性非常强(Kappa=0.872)。新双源双能量CT成像的单能量技术在80 keV条件以上均可提供较好的图像质量,特别110 keV时图像质量达到最佳效果,3分达36例,4分4例和8例2分,与其他keV条件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637,P=0.003)。结论新双源双能量CT单能谱成像技术在减少金属伪影并提高图像质量中有明显优势,能提高老年腰椎金属内固定术后的影像质量,在110 keV时图像效果最佳,对脊柱外科的临床工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李嘉鹏贾玉柱曹玉林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骨折内固定
伴发精神行为症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郭忠伟陈杏丽刘小征侯洪涛李嘉鹏王刚
课题组应用磁共振技术和局部一致性的分析方法,对伴有和不伴有抑郁症状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进行研究,课题组应用汉密尔顿量表和精神神经问卷评定抑郁症状,结果发现,伴有抑郁的AD患者右中央前回、右额上回、右额中回和右额下回...
关键词: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
一种用于放射科诊断用的观片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放射科诊断用的观片装置,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1)下设有支脚(2),支脚(2)上设有滚轮(3),支撑架(1)的下侧面上设有收纳盒(4),收纳盒(4)内设有多个矩形腔体(5),所述的支撑架(1)...
李嘉鹏
文献传递
双能CT虚拟平扫技术在胰腺癌中的应用评估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双能CT虚拟平扫(VNC)技术在胰腺癌评估中替代常规真实平扫(TNC)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胰腺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双能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增强图像经双能软件处理得到VNC图及碘分布图(碘图)。比较TNC、动脉期虚拟平扫(AVNC)、实质期虚拟平扫(VVNC)三组图像中胰腺癌组织的CT值、标准差值(SD)、信号噪声比(SNR);比较三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以及对胰腺癌的检出敏感性差异。结果胰腺癌组织AVNC及VVNC的CT值与TNC的CT值呈正相关(动脉期r=0.793,实质期r=0.555);TNC、AVNC和VVNC三组图像中胰腺癌组织的CT值由大到小依次为TNC、AVNC、VVNC,SD值由大到小依次为TNC、VVNC、AVNC,SNR值由大到小依次为AVNC、VVNC、TNC,分别两两比较三组病灶的CT值、SD及SNR值,三者TNC与AVNC及VVNC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VNC与VVNC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图像质量均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主观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图像对胰腺癌检出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能CT所得VNC图像质量完全能满足诊断要求,可以代替以往动态增强扫描中作为基线的常规平扫,碘图具有额外的价值。
张宏霞张宏霞茅国群敖炜群杨光钊程有根
关键词:胰腺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双能CT虚拟平扫
一种放射科医护人员专用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放射科医护人员专用防护装置,包括舱体(1),所述的舱体(1)上具有前侧壁(2)和后侧壁(3),所述的前侧壁(2)上设有观察窗(4),所述的前侧壁(2)上且靠近观察窗(4)的下部设有手臂通口(5),所述...
李嘉鹏
文献传递
多层螺旋CT追踪触发技术在颅内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2011年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追踪触发技术在颅内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及触发阈值的设定。方法将120例两种不同颅内动脉成像方法分成4组,所得数据采用容积显示,最大密度投影和薄层3种后处理技术。重建图像经过质量比较,评价出优、良、差3个级别。结果多层螺旋CT追踪触发技术较单纯时间设定扫描方式效果较好。结论多层螺旋CT追踪触发技术有助于提高颅内动脉成像质量。阈值为75HU触发扫描图像质量最好。
贾玉柱李嘉鹏杨光钊
关键词:多层螺旋CT
经腘动脉入路逆行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股浅动脉长段硬化性闭塞症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经腘动脉入路逆行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股浅动脉长段硬化性闭塞症的可行性和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因股浅动脉/腘动脉近端完全闭塞接受经腘动脉入路逆行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术患者的资料,总结技术成功率和近期临床疗效,分析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防治方法。结果腘动脉穿刺成功率和手术即时成功率为100%。踝臂指数(ABI)从术前的0.43±0.23上升至0.89±0.26(P<0.01)(出院前),6个月(0.86±0.25)及12个月(0.81±0.23)(P<0.01)时保持改善状态。术后6个月的初次通畅率为94.7%(16/17);12个月时初次通畅率为76.5%(13/17),再次通畅率为100%。并发症(3例,17.6%)主要有腘动脉穿刺点假性动脉瘤、股动脉穿刺点出血及肢体远端动脉急性栓塞,根据情况给予了相应处理。结论对于长段股浅动脉/腘动脉近端闭塞性病变,在腔内顺行开通失败的情况下运用经腘动脉入路逆行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补救措施。
陆海华贾玉柱张玲芳曹玉林侯洪涛李嘉鹏
关键词:股动脉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成形术内支架
一种放射科检查用识别腕带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放射科检查用识别腕带,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设有芯片槽,芯片槽内嵌设有检测芯片,芯片槽下侧设有弧槽,弧槽下方设有连接槽,连接槽内嵌设有限位卡杆;本实用新型通过限位...
李嘉鹏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