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大庆

作品数:20 被引量:131H指数:8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5篇血管
  • 4篇肿瘤
  • 4篇X线
  • 3篇体层摄影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门静脉
  • 3篇静脉
  • 3篇X线计算
  • 3篇X线计算机
  • 3篇64层螺旋
  • 3篇64层螺旋C...
  • 3篇CT
  • 2篇动脉
  • 2篇医学影像
  • 2篇医学影像学
  • 2篇造影
  • 2篇肿瘤边缘
  • 2篇细胞
  • 2篇门静脉癌栓
  • 2篇免疫

机构

  • 18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黑龙江省医院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21...

作者

  • 18篇李大庆
  • 14篇姜慧杰
  • 5篇赵德利
  • 5篇李金平
  • 5篇舒圣捷
  • 3篇黄亚华
  • 2篇阎文颖
  • 2篇刘新顶
  • 2篇王彦民
  • 2篇刘白鹭
  • 2篇张金玲
  • 1篇郑慧
  • 1篇戴旭
  • 1篇李艳英
  • 1篇王贵浦
  • 1篇郝雪佳
  • 1篇娄阁
  • 1篇韩铭钧
  • 1篇孙冰
  • 1篇徐克

传媒

  • 5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中国罕少见病...
  • 1篇中华结直肠疾...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部位结直肠癌肝转移瘤肝内分布规律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结直肠癌肝转移灶肝内的分布规律。方法收集9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临床资料,对原发灶部位,肝转移瘤的位置、数目、不同时相CT值及肠系膜下静脉回流汇入门静脉的位置进行记录。结果 9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瘤患者转移灶实性部分平扫及增强三期CT值如下:平扫(35.05±8.04)HU、动脉期(50.24±10.91)HU、门脉期(55.77±14.86)HU、延迟期(58.14±12.07)HU,表现为明显的持续上升型。CT平扫及三期增强图像中,门脉期检出病灶比率最多96.94%(634/654)。右半大肠癌肝转移患者,肝右叶优势占77.78%(28/36),肝转移灶在肝左右叶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左半大肠癌肝转移患者,转移灶在肝脏右叶、左叶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3)。左半大肠癌肝转移患者,IMV汇入SPV组有71.43%(15/21)患者转移灶主要分布在肝左叶,转移灶在肝左、肝右叶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MV汇入SMV组有71.43%(20/28)患者转移灶位置主要分布在肝右叶,转移灶在肝左、肝右叶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IMV汇入SPV与SMV汇合处时,转移灶在肝左、肝右叶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右半大肠癌患者与左半大肠癌患者相比,肝右叶与肝左叶转移瘤分布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113,P=0.000)。结论左右半大肠癌原发灶位置对肝转移灶分布可能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有助于在初诊及随访时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检出率。
李金平王彦民李大庆王海波姜慧杰舒圣捷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肿瘤转移
64层螺旋CT对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CT检查发现的CTPV患者22例,采用MPR、MIP、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异常的门静脉及侧支血管情况。结果 22例CTPV在CT平扫上显示门静脉结构不清,肝门区可见多发的结节状、条状软组织影。增强扫描显示6例动脉期肝实质灌注异常;门静脉期11例患者门静脉主干和(或)左右分支增粗,内可见充盈缺损,4例门静脉显示不清;2例门静脉主干和(或)左右分支在正常范围内;4例门静脉主干变细;1例门静脉主干受侵致管腔狭窄。胆管周围静脉丛(86.36%)、胆囊静脉(77.27%)及食管胃底静脉(77.27%)呈点状、细网状、簇状扩张。结论 64层螺旋CT能准确显示CTPV的部位、范围,立体地显示各曲张血管的走行及曲张程度,是检查CTPV的有效手段。
李金平赵德利王彦民李大庆李艳英姜慧杰
关键词:门静脉海绵样变性侧支血管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64层螺旋CT门静脉重建技术在肝癌合并癌栓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肝多期扫描后门静脉重建技术在肝癌合并癌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0例肝癌合并癌栓MSCT门静脉重建的表现,重建技术有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结果CT血管重建技术MIP及各种角度及厚度的VR,同时同层多期对比观察,能清楚显示门脉主干的瘤栓、邻近肿瘤对门脉的侵犯和门脉的侧支血管;MPR较直观显示癌栓整体形态、范围及管腔变窄程度。结论MSCT肝增强扫描后门静脉重建技术是显示肝癌合并癌栓的有效诊断方法。
李大庆舒圣捷高丽姜慧杰
关键词:64层螺旋CT血管重建门静脉癌栓
64层CT血管成像对门静脉癌栓和血栓的鉴别诊断被引量:18
2008年
目的:探讨门静脉系统癌栓与血栓的64层CT血管成像的表现及其鉴别诊断,进一步评价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7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门静脉栓塞的患者(癌栓47例、血栓10例),分别以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成像法(VR)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进行MSCTA成像检查,分析门脉癌栓与血栓的不同特点。结果:CT血管重建技术MIP及VR能清楚显示门脉的栓子形态、周围组织病变对门静脉侵犯和侧支血管;MPR能直观多角度显示门静脉栓塞整体形态、范围及管腔变窄程度。结论:64层CT血管成像可以立体地显示血管走行及分布情况,有助于癌栓和血栓的鉴别诊断。
李大庆宋伟忠姜慧杰
关键词:门静脉栓塞癌栓血栓血管成像
综合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中的运用被引量:12
2011年
为了探讨不同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在06、07级医学影像专业实习教学中分别选择网络与多媒体结合的教学法、比较影像学诊断法、循证影像学诊断法、多媒体计算机图像后处理技术及综合影像诊断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教学法。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教学总量增加,学习成绩均有显著差异。教学效果问卷结果,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新教学法达到了教学目标,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姜慧杰赵德利李金平黄亚华王金娥李大庆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综合教学法
CT扫描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意义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评价CT扫描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意义 ,探讨CT表现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 5 0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①胰腺实质侵犯 :局限于胰头者 3例 (6 % ) ,体部者 2例 (4% ) ,头部和体部者 3例 (6 % ) ,体尾部者 2 4例 (48% ) ,头体尾部者 18例 (36 % )。②胰周侵犯 :小网膜囊受侵 47例 (94% ) ,左肾前间隙渗液伴肾前筋膜增厚 40例 (80 % ) ,右肾前间隙受侵 2 8例 (5 6 % )。结论 CT检查可了解胰腺实质坏死以及胰周侵犯的情况 ,根据坏死程度 ,作CT分类 。
姜慧杰李大庆阎文颖王勤
关键词:急性坏死性胰腺炎CT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CT肺功能成像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牡丹刘白鹭赵一平李大庆郑慧孙冰
关键词:CT扫描技术肺功能评价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参数呼吸门控
双期动态增强螺旋CT评价原发性肝细胞癌边缘血供情况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应用螺旋CT双期扫描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C)边缘的血供情况。方法:对52例经活检、手术及血管造影诊断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经螺旋CT全肝平扫及动脉期、门脉期双期增强扫描的分析。动脉期的延迟时间为18~20s,门脉期为50~60s。结果:①原发性肝细胞癌4种肿瘤边缘CT征象分型通过双期动态增强螺旋CT很好显示;②CT平扫显示边缘模糊的病灶,在门脉期大部分范围减小,而在动脉期范围不变。动脉期能很好的反映肿瘤的大小和形状;③原发性肝细胞癌在双期边缘的强化特点可以反映其病理组织学的特点。结论:螺旋CT双期动态扫描能够很好的展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CT特点及其血供情况。
李大庆舒圣捷姜慧杰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癌血液供应肿瘤边缘
64层螺旋CT同步减影血管成像在颈部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同步减影血管造影(CTA)在颈部动脉狭窄(包括颈动脉和椎动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颈部动脉狭窄患者的三维血管成像作回顾性分析,采用容积重建(VR)、智能血管分析(vessel analysis)、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并综合比较各种重建技术。结果本组36例患者中,颈部动脉狭窄共48支。其中颈内、外动脉起始部轻度狭窄16例,中度狭窄5例,重度狭窄4例;颈动脉分叉处轻度狭窄18例,中度狭窄6例;颈总动脉起始处轻度狭窄4例,重度狭窄1例;椎动脉起始处轻度狭窄6例,中度狭窄2例。颈动脉闭塞:2例颈内动脉起始段完全闭塞。结论 64层螺旋CT同步减影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直观性和准确性,并具有较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新顶张金玲李大庆赵德利凌再生李金平
关键词:血管造影动脉狭窄
CT灌注成像对兔肝肿瘤模型血管生成的定量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研究兔VX2肝移植瘤的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CT灌注成像各灌注参数的相关关系。方法对16只VX2肝移植瘤模型兔(种植后2周)行CT灌注扫描,获得各灌注参数值,对肿瘤周边CT强化较明显区域行VEGF、CD34的免疫组化染色,根据CD34阳性结果计数测定MVD,分析灌注参数与MVD、VEGF的相关性。结果瘤灶中心及边缘区MVD、VEGF阳性表达有明显差异(P<0.01),瘤灶边缘区MVD值随着VEGF表达增强而增高,瘤灶边缘区各灌注参数值:肝总血流灌注量(HBF)、毛细血管表面渗透性(PS)、肝动脉灌注指数(HAI)、肝动脉灌注量(HAP)与MVD、VEGF呈正相关(P<0.01),门静脉灌注量(HPP)与MVD、VEGF呈负相关(P<0.01),平均通过时间(MTT),肝血容积(HBV)与MVD、VEGF无相关性(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参数与MVD、VEGF表达有明显相关性,可用于活体评价肿瘤血管生成。
姜慧杰徐克韩铭钧戴旭黄奇李大庆黄亚华
关键词:肝肿瘤血管生成免疫组化灌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