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如铁

作品数:7 被引量:96H指数:5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高校
  • 2篇地方感
  • 2篇学生会
  • 2篇学生会主席
  • 2篇胜任力
  • 2篇城中村
  • 1篇导课
  • 1篇心理
  • 1篇心理辅导
  • 1篇心理教育
  • 1篇选拔
  • 1篇移民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指导课
  • 1篇胜任力模型
  • 1篇青团
  • 1篇下消
  • 1篇消极
  • 1篇理教
  • 1篇力模型

机构

  • 6篇华南师范大学
  • 3篇广州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6篇李如铁
  • 3篇唐蕾
  • 2篇苏斌原
  • 2篇朱竑
  • 1篇林逸生
  • 1篇廖庆春

传媒

  • 1篇中国大学生就...
  • 1篇地理学报
  • 1篇人文地理
  • 1篇武汉科技学院...
  • 1篇湖南科技学院...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0
  • 3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高校学生会主席胜任力模型及选拔体系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利用“胜任力模型”选拔人才已被人们认同和接受,越来越多的企业、公司、政府部门在专业机构的帮助下建立了胜任力模型,用以指导选人、育人、用人和管人工作。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核心力量和生力军...
李如铁
关键词:胜任力模型学生会主席
文献传递
高校学生会主席胜任力模型探讨被引量:6
2010年
文章从当前国内高校学生会主席选拔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提出创建高校学生会主席胜任力模型,并根据胜任力模型有针对性地研究其选拔体系。在大量参考国内外有关胜任力模型及学生干部素质的文献后,通过采访、调查、参考文献和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经多次整理后形成学生会主席的素质要素并根据这些要素编写问卷,然后对广东6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学生会主席施测并针对问卷进行项目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与信度效度分析,形成高校学生会主席胜任力模型和高校学生会主席能力测评表。
李如铁苏斌原廖庆春林逸生
关键词:学生会主席胜任力
在毕业班就业指导课中加强心理教育的探讨被引量:5
2008年
本文从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入手,分析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中缺乏对毕业生进行心理教育的现状和加强心理教育的必要性,就如何运用团体辅导、案例教学、活动教学、心理测试和个别辅导等方法在就业指导课中开展心理教育进行了探讨。
唐蕾李如铁
关键词:就业指导教学心理教育心理辅导
微观视角下的移民地方感及其影响因素——以广州市城中村移民为例被引量:44
2016年
以广州石牌村、棠下村和珠村3个市中心到市郊均匀扩散的城中村为例,通过修订量表对城中村移民进行施测,然后采用SPSS 17.0和M-plus 7统计软件整理数据。从微观视角分析城中村移民的地方感(城中村和乡下两种地方感)在性别、年龄、居住时间、居住形式、收入水平、文化资本、根植性、居住环境和社会融合等因素中的差异及其影响路径。研究发现:1地方感存在性别差异。女性的地方感均值不管是在城中村,还是在其故乡的均比男性低;2移民的地方感在年龄、居住时间和居住形式上的t检验结果没有差异,而在收入水平上有差异;3文化资本、居住环境和社会融合等因素,其在地方感的高低分组之间的影响存在差异;4社会融合与文化资本、根植性和居住环境呈显著正相关,而乡下地方感与文化资本和居住环境呈显著负相关;5从影响路径来看,地方感不能直接影响社会融合,而是通过根植性、居住环境和文化资本等因素进行间接的影响。
朱竑李如铁苏斌原
关键词:移民地方感影响因素城中村
新时期如何正确理解和保持高校共青团的先进性被引量:1
2008年
在当代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进程中,共青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应紧密结合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抓住机遇,明确目标,在新时期继续保持共青团的先进性。本文着力分析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先进性认识的两大误区,提出新时期保持高校共青团先进性的四大建设工程。
李如铁唐蕾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
城乡迁移背景下“消极”地方感研究——以广州市棠下村为例被引量:40
2017年
在对国内外地方感的各种概念辨析梳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本土文化特点及实例研究对地方感给予了重新解读,提出"消极地方感"的概念。研究指出:(1)地方感是人对地方的一种综合性情感体验,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而地方依恋、地方依赖、地方认同、地方疏远、地方厌恶、地方恐惧等均属于地方感的某一类表现形式;(2)城中村被周边繁华的都市环境围绕,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其居住环境繁杂、邻里关系淡薄,城中村移民缺少地方情感的依附,形成一种"无根式"的消极地方感;(3)移民在无法融入迁入地的同时,由于无法接受迁出地的变迁与衰退,而在心中形成另一种"失根式"的乡村消极地方感。
李如铁朱竑唐蕾
关键词:空间分异城中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