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 作品数:13 被引量:27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盐酸溴己新葡萄糖与头孢米诺钠之间的配伍禁忌探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对盐酸溴己新葡萄糖与头孢米诺钠之间的配伍禁忌进行探究,为今后的临床用药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盐酸溴己新葡萄糖与头孢米诺钠进行治疗的临床患者病例32例,对其用药过程中发生的不良现象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32例患者在输完头孢米诺钠液体后更换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时,均出现输液器内呈现出白色絮状混浊现象。结论盐酸溴己新葡萄糖与头孢米诺钠之间存在明显的配伍禁忌,临床用药过程中应给予关注。
- 曹宝鑫宋敏李峰
- 关键词:头孢米诺钠配伍禁忌合理用药慢性支气管炎
- 589株临床分离非发酵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非发酵菌的耐药情况。方法:对我院2001—2005年临床分离株Kirby-Bauer法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89株非发酵菌占革兰阴性菌株数的40.5%。亚胺培南对非发酵菌抗菌活性最强,其中不动杆菌属、产碱杆菌属和其他假单胞菌未发现耐药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其耐药率为19.2%。其次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环丙沙星亦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其耐药率多在12.7%~31.6%。但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和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率高达64.7%~100%。结论:本组资料对非发酵菌感染的药物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 李峰李晖刘强
- 关键词:细菌耐药性抗菌药物非发酵菌
- 地高辛中毒30例药源性因素分析
- 2001年
- 李峰李晖徐紫蔷
- 关键词:地高辛中毒药物中毒血药浓度
- 我院临床分离致病菌耐药性分析
- 2002年
-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致病菌耐药现状和趋势 ,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 1992~ 2 0 0 0年其中 6年的临床细菌培养标本 ,采用纸片扩散法 ,对 2 5 13株临床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肠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属、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是引发感染的主要细菌。总耐药率较低的是多粘菌素B、头孢哌酮、阿米卡星、头孢噻肟、环丙沙星。耐药率有明显上升趋势的有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头孢哌酮。耐药率较高的是复方磺胺甲噁唑、氨苄西林、红霉素、青霉素G。结论
- 李峰相翠玉赵喜元李晖
- 关键词:细菌耐药性抗菌药物致病菌
- 2000年-2007年医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变迁及其防治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PAE)耐药性变迁及其防治。方法对河南大学准河医院2000-2007年临床分离菌株K-B法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29株PAE占总菌株数的13.8%,居首位。PAE对环丙沙星等13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呈增高趋势;对哌拉西林等5种药耐药率变化类型相似,近三年看属上升趋势;对头孢曲松73.0%的耐药率保持相对稳定;对多粘菌素等4种药耐药率均有下降。PAE对头孢噻肟等8种药耐药率高达75.0%~100%,对9种药物较敏感依次为:多粘菌素、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总耐药率均<30%。结论PAE是医院感染最常见致病菌,耐药性很强。PAE感染可依据药敏结合临床选用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等抗菌活性强的药物,对PAE严重感染可选亚胺培南或采取β-内酰胺类与阿米卡星或左氧氟沙星联合用药方案。
- 李峰刘强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细菌耐药性抗菌药物医院感染
- 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变迁及其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近8年来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ECO)耐药性变迁及其防治。方法对我院2000年-2007年临床分离菌株用K-B法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09株ECO占临床分离总菌株数4561株的13.4%,居第二位。2002年-2004年ECO产ESBLs检出率为23.1%,2005年-2007年为27.8%,两组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被监测的23种抗菌药物中,除亚胺培南未发现耐ECO株外,14种药的耐药率呈不同程度的增高;5种药耐药率保持相对稳定;3种药耐药率有所下降。ECO对8种β-内酰胺类、4种氟喹诺酮类、2种氨基糖苷类、四环素及复方磺胺甲硝唑共16种药的耐药率高达62.5%~96.8%。对7种药物较敏感,依次为: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呋喃妥因、头孢曲松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氯霉素,耐药率均<36%。结论本组资料对ECO感染的药物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 李峰
- 关键词:细菌耐药性抗菌药物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
-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变迁及其防治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PAE)耐药性变迁及其防治。方法对河南大学准河医院1999~2006年临床分离菌株K-B法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29株PAE占总菌株数的13.8%,居首位。PAE对环丙沙星等13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呈增高趋势;对哌拉西林等5种药耐药率变化类型相似,近三年看属上升趋势;对头孢曲松73.0%的耐药率保持相对稳定;对多黏菌素等4种药耐药率均有下降。PAE对头孢噻肟等8种药耐药率高达75.0%~100%,对9种药物较敏感依次为:多黏菌素、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总耐药率均<30%。结论PAE是医院感染最常见致病菌,耐药性很强。PAE感染可依据药敏结合临床选用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等抗菌活性强的药物,对PAE严重感染可选亚胺培南或采取β-内酰胺类与阿米卡星或左氧氟沙星联合用药方案。
- 李晖李峰刘强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细菌耐药性抗菌药物医院感染
- 32例地高辛中毒原因分析
- 2001年
- 目的:探讨地高辛中毒的原因。方法:调查分析32例地高辛中毒者住院病历。结果:32例地高辛中毒患者平均年龄为61岁,严重心功能不全占81%,肝肾功能不全占53%,电解持紊乱占34%,地高辛与去乙酰毛花甙,呋噻米等药物联合应用致使地高辛血药浓度增高,发生中毒症状,32例平均中毒浓度为(4.2±1.78)ng.ml^-1,结论:临床使用地高辛时,应注意患者生理,病理状况及药物的相互作用,加强血药浓度的监测,结合临床及时调整个体用药方案,对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非常重要。
- 李峰李晖等
- 关键词:地高辛中毒血药浓度
-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不良反应探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分析灌注吡柔比星膀胱化疗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择68例使用吡柔比星化疗的患者,分析其不良反应报告,找出有哪些不良反应发生。结果 68例患者中,有49例尿痛、尿急、尿频,有10例血尿,2例恶心,7例膀胱内有烧灼感。结论使用吡柔比星进行灌注化疗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膀胱局部,如果在药物要加进地塞米松、利多卡因,那么就可以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曹宝鑫宋敏李峰
- 关键词:灌注化疗吡柔比星
- 33例地高辛中毒原因分析被引量:5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地高辛中毒的原因。方法 调查分析 33例地高辛中毒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地高辛中毒患者年龄 2 2~ 89(6 2 .2± 15 .7)岁。平均中毒血药浓度为 (4 .0± 1.6 6 )ng·mL-1。多数患者均合并多种疾病 ,伴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 2 7例 ,肝肾功能不全 2 3例 ,电解质紊乱 11例。此外 ,超量用药和药物相互作用 ,致使地高辛血药浓度增高等因素均与地高辛中毒有关。结论 地高辛中毒因素往往是多方面的 ,因而在使用地高辛时 ,应注意患者生理、病理状况及药物相互作用 ,及时监测血药浓度并调整用药方案 。
- 李峰李晖徐紫蔷李德宇
- 关键词:地高辛血药浓度药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