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秋
- 作品数:18 被引量:197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化学工程更多>>
- 湖北省若干浅水湖泊沉积物有机质与富营养化的关系被引量:43
- 2007年
- 分析了湖北省月湖、龙阳湖、后官湖、梁子湖、牛山湖、保安湖、鲁湖等7个湖泊表层沉积物有机质、总氮与总磷的含量,并考察了其在月湖、龙阳湖沉积物中的垂直分布及月湖、龙阳湖与保安湖表层沉积物的颗粒组成,结果表明:位于城市与城郊的月湖与龙阳湖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含量较高,且表现出沿岸带较丰富的空间分布特征。在垂直及水平方向上,有机质与总氮和总磷含量均显著相关,颗粒组成与有机质和总氮含量亦显著相关。有机质富集应是促进城市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
- 陈芳夏卓英宋春雷李建秋周易勇
- 关键词:浅水湖泊沉积物有机质营养负荷富营养化
- 浅水湖泊中沉积物碱性磷酸酶动力学参数的分布被引量:21
- 2001年
- 东湖沉积物磷酸酶在较高的pH范围内表现出较高活性 ,故为碱性磷酸酶 .东湖与严西湖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的动力学参数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且与间隙水和表层水中正磷酸根浓度无明显的对应关系 .此外 ,它们在垂直方向上亦极具变化 ,除在沉积物表面显示较高催化效率之外 ,较深层面 (约距表面 8- 12cm)亦有类似峰值 ,这一结果补充说明了湖泊沉积物磷循环的另一活跃区域以及相应的生物化学机制 .
- 周易勇李建秋张敏陈旭东张玉敏
- 关键词:沉积物碱性磷酸酶浅水湖泊动力学参数
- 长江中下游部分湖泊沉积物碱性磷酸酶分布及其作用研究被引量:20
- 2007年
- 沉积物磷负荷在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与恢复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其释放受物理、化学与生物机制调节,而碱性磷酸酶催化有机磷的矿化,故当为促进沉积物磷循环的重要因素。本文讨论了长江中下游部分湖泊沉积物碱性磷酸酶分布及其在磷释放过程中的作用。五里湖疏浚与未疏浚区以及太湖、巢湖、龙感湖、东湖、月湖、龙阳湖、莲花湖等不同湖泊的不同区域表层沉积物碱性磷酸酶活性(APA)明显不同,这种空间异质性与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相联系。此外,APA随沉积物的深度递减,或在中间与较深层次出现峰值,且具明显的季节性。上述事实以及APA对抑制剂的不同响应方式暗示酶存在形态的多样性(同工酶)。苯丙氨酸(Phe)明显提高月湖与五里湖沉积物APA,沉积物与Phe相互作用并静置一天之后,生物可利用性磷(SRP)的释放量明显增加。再者,Phe可抑制月湖沉积物APA,沉积物与Phe相互作用并静置一天之后,SRP释放量无明显变化,溶解有机磷(DOP)的释放量则明显增加。因此,释放的SRP部分来自某些活跃的有机磷的酶促水解,沉积物碱性磷酸酶在内源磷的释放以及富营养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夏卓英陈芳宋春雷李建秋周易勇
- 关键词:碱性磷酸酶湖泊沉积物磷释放富营养化
-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沉积物多酚氧化酶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布被引量:5
- 2008年
- 采样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鲁湖、梁子湖、后官湖、牛山湖、三角湖、龙阳湖、墨水湖、月湖以及太湖)沉积物多酚氧化酶与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分布及其与微生物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水平方向上,沉积物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湖泊酶的活性明显较高,湖内酶的活性亦有明显的异质性,排污口、水生植物凋落区以及未疏浚点的活性明显较高。在垂直方向上,有机质含量较高的表层显示较高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因此,不同来源的有机质均能诱导酶的产生;过氧化物酶活性随深度变化的趋势不明显,且在疏浚与未疏浚点显示相近水平,这种现象可能源于酶与腐殖质的结合;多酚氧化酶与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正相关,初步揭示了二者在有机质降解与腐质化过程中的偶联;细菌和放线菌(而非真菌)似为酶的主要生产者。并讨论了氧化还原酶在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中的作用。
- 郭亚新2宋春雷2刘云兵李建秋周易勇
- 关键词:湖泊沉积物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湖泊富营养化
- 淡水中对紫外光敏感的磷化合物研究简述
- 2000年
- 湖泊、沼泽与河流等淡水生态系统中存在一些对紫外光敏感的磷化合物 ,它们在紫外光 (或太阳光 )的作用下释放正磷酸根 .本文对其形成释放机制、生态学意义以及铁和腐殖质的调节作用等作了扼要的综述 .
- 周易勇付永清李建秋
- 关键词:磷化合物淡水生态系统磷循环湖泊
- 网箱养殖对东湖沉积物有机质含量以及磷的酶促水解与吸附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2年
- 东湖养殖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的网箱下沉积物中有机质和可酶解磷(PHP)含量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APA)均显示增高,间隙水中的PHP较低,而APA与正磷酸盐的浓度均高,这种现象在垂直与水平两个尺度上均有体现,故由有机物的富集到正磷酸盐的剧增可能受控于酶学机制。Langmuir单分子等温度吸附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网箱下表层沉积物的最大吸附量明显较高,而吸附强度明显降低,此亦为正磷酸盐相应剧增的另一重要原因。不同深度间隙水中APA的动力学行为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
- 张敏李建秋周易勇
- 关键词:沉积物有机质含量网箱养殖有机废物
- 五种水蛭对不同pH值的生物效应被引量:4
- 1990年
- 本文论述了使用常规试验方法研究5种水蛭:宽身舌蛭(Glossiphonia lata)、八目石蛭(Erpobdella octoculata)、光润金线蛭(Whitmania laevis)、尖细金线蛭(Whitmania acranulata)和日本医蛭(Hirudo nipponia)对12个pH值的24—96小时急性生物效应。结果表明:稻田3个种(尖细金线蛭,光润金线蛭和日本医蛭)均较湖泊近岸2个种(八目石蛭和宽身舌蛭)对pH值的变化要敏感,其中尖细金线蛭最敏感(pH6.0—7.2),八目石蛭的忍耐限度最宽(pH4.0—10.5);当pH值在9.5时,稻田3种水蛭的死亡率在40%以上,其中日本医蛭高达70%;当pH值在3.0时,湖泊近岸2种在24小时内全部死亡,日本医蛭仅死亡10%。日本医蛭是华中农村地区一种主要吸血蛭类,生石灰是一种从稻田消灭蛭类的有效手段,然而水的pH值必须不低于8.6。
- 杨潼李建秋
- 关键词:水蛭生物效应
- 东湖溶解态磷酸酶的活性、动力学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被引量:22
- 1997年
- 湖泊中酶的活性是具有监测意义的生物化学参数.不同季节东湖纳污点的溶解态碱性磷酸酶活性(APADiss)显著高于湖区水样中的相应值.在纳污点和湖区,APADiss与溶解正磷酸盐浓度的关系不尽一致.与表层水相比,富营养型湖区沉积物间隙水中的APADiss及其动力学参数均明显不同.郭郑湖区表层水APADiss的非均一性空间分布是不同来源且具不同动力学特征的酶循不同的反应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反应了湖泊污染程度、营养水平以及有机物质转化效率的概况.
- 周易勇李建秋陈旭东张玉敏
- 关键词:动力学
- 东湖紫外光敏感磷与可酶解磷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被引量:1
- 2002年
- 初步讨论了武汉东湖不同工作站中紫外光敏感磷 (UVSP)与可酶解磷 (PHP)的季节变化以及间隙水中二者和碱性磷酸酶活性 (APA)的存在及其相互关系 间隙水中PHP与UVSP的存在 ,说明湖泊沉积物亦为间接有效的磷库 紫外光照射可显著提高间隙水中o P的浓度 ,却明显抑制溶解态碱性磷酸酶 (APase)的活性 ,这一结果未能支持UVSP释放o P的过程仍遵从酶促机制的假说 .
- 刘华丽周易勇李建秋宋春雷曹秀云
- 关键词:湖泊富营养化污染分布
- 鱼类饲养对地下水中溶解态磷酸酶的影响被引量:2
- 2004年
- 比较了鱼类养殖前后 ,地下水中正磷酸盐 (o P)浓度、碱性磷酸酶活性 (APA)在不同大小颗粒之间的分布、溶解态APA对pH、温度、CuSO4、ZnSO4、EDTA 2Na与表面活性剂 (CTAB与TritonX 10 0 )的应答方式及其动力学特征。养鱼之后 ,玻璃缸水中碱性磷酸酶表现出明显较高的活性 ,且以溶解态为主要存在形式 ,这种效应与鱼类的品种有关 ,溶解态APA的最大反应速度 (Vmax)与米氏常数 (Km)均明显提高 ,最适温度与pH值以及对于Zn2 + 的应答方式亦发生明显改变 ,颗粒结合态APA甚微或不可监测 ,藻类极少 ,故非溶解态APA的主要贡献者。因此 ,鱼类饲养与溶解态APA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养鱼缸底颗粒的蒸馏水提取液与同缸水中的溶解态APA对pH值的应答方式十分接近 ,这一结果暗示养殖产生的固体废物是溶解态APA的来源之一。
- 曹秀云宋春雷彭亮李建秋周易勇
- 关键词:鱼类饲养地下水固体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