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林

作品数:12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大庆油田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胃癌
  • 3篇细胞
  • 2篇幽门螺
  • 2篇幽门螺杆菌
  • 2篇增殖
  • 2篇胃癌细胞
  • 2篇胃癌细胞增殖
  • 2篇细胞增殖
  • 2篇疗法
  • 2篇螺杆菌
  • 2篇免疫
  • 2篇溃疡
  • 2篇癌细胞
  • 2篇癌细胞增殖
  • 2篇奥美拉唑
  • 1篇动脉
  • 1篇动脉造影
  • 1篇性细胞
  • 1篇序贯
  • 1篇序贯疗法

机构

  • 11篇大庆油田总医...
  • 1篇佳木斯大学康...

作者

  • 11篇李林
  • 6篇赵春娜
  • 5篇肖丽丽
  • 5篇周玉静
  • 4篇郭枫
  • 4篇吴尉
  • 3篇乔慧
  • 2篇张丽丽
  • 2篇邱一凡
  • 2篇仉慧颖
  • 2篇陈岩
  • 2篇黄波
  • 2篇耿威
  • 2篇郭延军
  • 1篇钟志强
  • 1篇李长福
  • 1篇张春华
  • 1篇黄树民
  • 1篇李慧梅
  • 1篇边晓霞

传媒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智慧健康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长春大学学报
  • 1篇大医生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全科口腔医学...
  • 1篇实用妇科内分...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幽门螺杆菌与妊娠剧吐的相关性影响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影响妊娠剧吐患者幽门螺旋杆菌的重要因素,并提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妊娠剧吐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于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妊娠剧吐且合并油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76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妊娠剧吐患者76例为对照组。选定患者后,搜集患者的基本情况,对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首先统计患者的基础信息情况,其后统计患者生理检测情况。最后,对统计信息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肋骨骨折后引发血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年龄因素、身高因素、体重因素、孕周因素、B超胎儿质量及心理问题(焦虑、抑郁)评分情况无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CG显著升高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消化不良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糖皮质激素过高比率、盐皮质激素过高比率及性腺激素过高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机体酸碱度偏酸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HCG显著升高、消化不良、糖皮质激素过高、盐皮质激素过高、性腺激素过高及机体酸碱度等因素均是影响素妊娠剧吐合并幽门螺旋杆菌的重要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妊娠剧吐与发生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结论妊娠剧吐与发生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但关系并对绝对,当孕妇发生HCG显著升高、消化不良、糖皮质激素过高、盐皮质激素过高、性腺激素过高及机体酸碱度偏酸等情况时,则容易发生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李林乔慧郑万超吴尉贺文廷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妊娠剧吐
奥美拉唑联和奥曲肽治疗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2019年
目的对比观察奥美拉唑联和奥曲肽治疗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与奥曲肽联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止血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P <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止血时间(12.51±4.68)h,明显短于对照组[(23.85±3.59)h,P <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和奥曲肽治疗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显著,可缩短止血时间。
乔慧李林肖丽丽周玉静赵春娜郭枫吴尉
关键词:奥美拉唑奥曲肽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
槲皮素对胃癌细胞增殖及侵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被引量:23
2018年
目的探讨抗肿瘤药物槲皮素对胃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的调控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处理胃癌细胞SGC-7901,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胃癌细胞增殖情况,采用Transwell小室法观察胃癌细胞的侵袭情况,并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胃癌细胞相关蛋白Caveolin(Cav)-1的表达情况。结果槲皮素不同浓度组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和侵袭细胞数量及Cav-1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且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和Cav-1的表达情况均与槲皮素的浓度呈现依赖性(均P<0.05)。结论槲皮素对胃癌细胞的增殖及侵袭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Cav-1表达下降有关。
耿威仉慧颖李林陈岩邱一凡
关键词:槲皮素胃癌细胞增殖细胞侵袭
生长抑素联合香丹注射液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治疗的效果研究
2020年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联合香胆注射液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治疗的效果。方法在我院2019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中选取4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4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采用生长抑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生长抑素联合香丹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腹痛消失时间、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的腹痛消失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比较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胰腺炎中采用生长抑素联合香丹注射液,能够尽快缓解患者的临床病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稳定患者的病情,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在实际临床中可广泛应用。
肖丽丽周玉静赵春娜李林
关键词:生长抑素急性胰腺炎
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患者采用单纯应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33例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药物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03%低于对照组的24.24%(P<0.05),两组数据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结论消化性溃疡采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用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普及。
乔慧李林肖丽丽周玉静赵春娜郭枫吴尉
关键词: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消化性溃疡
miRNA-21调控胃癌细胞增殖及侵袭的机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靶向沉默miRNA-21表达对胃癌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将人胃癌SGC-7901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转染siRNA Control的阴性对照组和转染siRNA miRNA-21基因的沉默组,按照Invitrogen公司的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方法进行转染,48 h后,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印迹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Notch1、Hes1蛋白表达。结果转染siRNA miRNA-21后能显著降低miRNA-21的表达(P<0.01);与正常对照组及转染阴性组比较,沉默组细胞存活率、细胞侵袭数显著降低,MMP-2、MMP-9、Notch1、Hes1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结论靶向沉默miRNA-21表达能显著降低胃癌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其机制与抑制Notch1信号通路有关。
耿威仉慧颖李林陈岩邱一凡
关键词:MIRNA-21胃癌增殖
S1P受体1(S1P1)介导的S1P在胃癌中的作用
2019年
目的:探讨S1P受体1(S1P1)介导的S1P在胃癌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4只异种移植小鼠的模型,分为三组进行探讨,其中A组小鼠8只作为空白组,B组8只小鼠灌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C组小鼠8只运用S1P激动剂处理作为观察组,使用校准器评估小鼠肿瘤的长度和宽度,三周后处死小鼠,并使用小鼠肿瘤细胞分离溶液分离肿瘤细胞,测定肿瘤细胞的体积和重量,研究S1P1受体介导的S1P在胃癌中的作用。结果:在运用S1P处理前,三组小鼠肿瘤细胞的体积比较无明显差异性,三周后观察组小鼠的肿瘤细胞平均体积和平均重量明显增长,且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小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1P1受体介导的S1P能够促进胃癌细胞体积以及重量的增长,从而削弱抗肿瘤功能。
黄波周玉静郭枫肖丽丽赵春娜李林张丽丽
关键词:胃癌MDSC微环境免疫抑制
血清ELISA法结合胃镜检查筛查早期胃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结合胃镜检查筛查早期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000例以胃镜检查为基本依据的胃癌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和胃泌素17(G-17)表达水平。将"PGⅠ≤70 ng/ml且PGⅡ≤7.0 ng/ml"定义为PG(+),将"G-17≤1 pmol/L或G-17≥15 pmol/L"定义为G-17(+)。按照上述定义,将PG(-)且G-17(-)纳入A组(368例);PG(+)且G-17(-)纳入B组(173例);PG(-)且G-17(-)纳入C组(256例);PG(+)且G-17(+)纳入D组(203例)。比较四组患者病理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病理结果显示,1000例患者中非萎缩性胃炎517例(51.7%),萎缩性胃炎290例(29.0%),早期胃癌164例(16.4%),进展性胃癌29例(2.9%)。各组病理诊断比例最大:A组368例患者中非萎缩性胃炎337例(91.6%),B组173例患者萎缩性胃炎87例(50.3%),C组256例患者中萎缩性胃炎138例(53.9%),D组203例患者中早期胃癌142例(70.0%)。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分别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分别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ELISA法结合胃镜检查采用"PGⅠ≤70 ng/ml且PGⅡ≤7.0 ng/ml"联合"G-17≤1 pmol/L或G-17≥15 pmol/L"标准在早期胃癌诊断中价值较高。
高萍郭延军李林边晓霞张春华黄树民赵春娜
关键词:胃镜早期胃癌萎缩性胃炎
介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3例体会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6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介入方法留置导管至肠系膜下动脉给予抗炎辅以高营养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肠系膜下动脉造影改变。结果经过15 d治疗后临床痊愈19例(30%),好转39例(62%),无效5例(8%),总有效率92%。全部患者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在正常范围,血清白蛋白治疗后明显好转(P<0.05)。治疗后患者腹泻次数、便中白细胞明显减少,肠系膜下动脉微循环得以重建。结论介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可以促进组织修复。
李长福吴尉李慧梅钟志强王莹李林
关键词:介入疗法溃疡性结肠炎动脉造影
选择性S1P_1激动剂SEW-2871促进胃癌的进展研究
2018年
目的探讨分析选择性鞘氨醇-1-磷酸1型受体(S1P_1)激动剂SEW-2871促进胃癌的进展研究。方法 28只产生异种移植小鼠模型,使用SEW-2871进行预处理,采用选择性S1P_1激动剂激活S1P_1信号传导,并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分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使用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评估肿瘤细胞的趋化因子表达,使用Transwell小室评估骨髓来源抑制性细胞(MDSC)迁移。分析选择性S1P_1激动剂在肿瘤细胞中趋化因子的表达,评价选择性S1P_1激动剂对SEW-2871胃癌细胞的生物学调控作用。结果 SEW-2871处理的小鼠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抗肿瘤功能受损,与处理前的小鼠模型相比抗肿瘤的作用要弱,但经过S1P_1特异性激动剂对T淋巴细胞抗肿瘤的调控作用,鞘氨醇-1-磷酸(S1P)0.1~2.5μmol/L作用于T淋巴细胞6.0 h,可促进细胞活化,且呈现量效关系,在S1P 1.0μmol/L剂量时作用效果达到峰值。对小鼠模型在使用S1P_1特异性激动剂前,T淋巴细胞受损的比例为32.8%,在使用S1P 1.0μmol/L预处理细2.0 h后,T淋巴细胞受损的比例下降到了14.6%。结论 S1P_1激动剂可以促进细胞存活,提高TIL的抗肿瘤功能。
黄波周玉静郭枫肖丽丽赵春娜李林张丽丽
关键词:胃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