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 作品数:31 被引量:106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西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色素上皮源性因子对缺血—再灌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研究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PEDF)对高眼压诱导的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经眼角膜进行前房平衡盐水(BSS)灌注,维持眼内压110mmHg,以阻止视网膜正常血液灌注。60min后取出灌注针头,恢复视网膜正常血流,从而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分为正常非缺血组和视网膜缺血—再灌注组,后者又分为生理盐水注射对照组和PEDF注射实验组,再灌注模型建立后立即向实验组大鼠玻璃体腔内注射0.2g/LPEDF2μL。实验对照组用同样方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注射后2d和7d进行眼球摘除,对视网膜进行光学显微镜形态学观察和Fas原位杂交免疫学分析,探讨PEDF对缺血—再灌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缺血—再灌注2d时生理盐水注射组和PEDF注射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P<0.05),PEDF注射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较生理盐水注射组明显较多,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计数再灌注7d后结果与2d时类似。再灌注2d生理盐水注射组Fas阳性染色细胞比PEDF注射组明显较多(P<0.05),生理盐水组比PEDF注射组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较高(P<0.01);再灌注7d时两组Fas阳性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结论: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即刻行玻璃体腔内PEDF注射可以改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损伤并有一定保护作用。
- 李文化杨永升李海燕马涛
- 关键词: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色素上皮源性因子FAS
- 衣原体等感染因子与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眼部慢性炎症相关病原微生物:鹦鹉衣原体(Cps)、沙眼衣原体(Ctr)、肺炎衣原体(Cpn)、单纯疱疹病毒(HSV)1和2及腺病毒(ADV)8和19与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淋巴瘤)之间的关系,为探寻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提供线索。方法收集原发性眼附属器淋巴增生性病变石蜡包埋组织标本68例,其中MALT淋巴瘤38例,非MALT淋巴瘤3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例,滤泡性淋巴瘤1例),慢性炎症27例。提取以上组织的DNA,并以PCR扩增来控制质量,选取质量合格的DNA,应用touchdown enzyme time—release PCR(TETR—PCR)法,分别检测Cps、Ctr、Cpn、HSV1和2及ADV8和19的感染状况。结果所有样本的DNA长度均达100bp,适用于TETR—PCR法检测感染源。其中,Cps、Ctr及ADV19在38例MALT淋巴瘤、3例非MALT淋巴瘤及27例慢性炎症中的感染率均为0;Cpn在MALT淋巴瘤中有2例为阳性(5.3%,2/38),但在非MALT淋巴瘤和慢性炎症中均为阴性(P〉0.05,Fisher确切概率法);HSV1和2及ADV8在慢性炎症中均有1例阳性(1/27),但在MALT淋巴瘤及非MALT淋巴瘤中均为阴性(P〉0.05,Fisher确切概率法)。结论中国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的发生与Cps、Ctr、Cpn、HSV1和2及ADV8和19的感染无明显相关性。
- 张丹丹刘红刚李海燕高子芬周小鸽金哈斯董丽娜张婧宫丽平
- 关键词:眼肿瘤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衣原体鹦鹉
- 小瞳检影在青少年近视眼普查中的应用
- 2004年
- 刘克兰李海燕李文化高美鲜金志荣
- 关键词:青少年近视眼阿托品小瞳检影散瞳检影
- 乳腺癌的端粒酶活性检测被引量:3
- 1999年
-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乳腺癌的相关性、端粒酶活性检测在乳腺肿瘤诊断和判断预后中的意义。方法运用端粒重复扩增法(TelomericRepeatAmplifieationProtocol,TRAP)检测了30树新鲜冰冻乳腺癌标本,以及20例良性乳腺肿瘤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结果在新鲜乳腺癌标本30例中27例阳性,阳性率90%,其中伴有淋巴结转移的19例,阳性率100%;3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有1例阳性,阳性率为3%;20例良性乳腺肿瘤组织中均未检测出端粒酶活性。结论乳腺癌发生与端粒酶活性相关。提示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着端粒酶活性的再激活,使乳腺癌细胞获得永生,端粒酶活性检测对于乳腺肿瘤的良、恶性鉴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端粒酶活性的抑制剂可能对乳腺癌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 王全红李海燕袁志刚冀春萱张琳
- 关键词:端粒酶聚合酶链式反应乳腺癌
- 结膜乳头状瘤119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 探讨结膜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山西省眼科医院1 19例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结膜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学特征将结膜乳头状瘤分为单一、多发和伴不典型增生3种类型,对不同类型结膜乳头状瘤的临床特征、诊治情况以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9例结膜乳头状瘤患者肿瘤组织均表现为结膜上皮乳头状增生,细胞增生活跃,极向一致.其中单一型87例,多发型6例,伴不典型增生型2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特殊结膜乳头状瘤术后配合免疫抑制剂及抗病毒药物治疗.除6例失访外,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随访,其中109例术后未复发,4例复发,经再次手术后未再复发.结论 不同类型的结膜乳头状瘤患者需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伴不典型增生的患者需密切观察恶变的可能,特殊患者应配合药物治疗.
- 王宏罗燕李海燕
- 关键词:结膜乳头状瘤不典型增生
- PTEN、SOX2、OCT4和Ki67基因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和预后意义
- 目的探讨PTEN、SOX2、OCT4和Ki67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1例视网膜母细胞瘤切片和10例正常视网膜组织中PTEN、SOX2、OCT4和Ki67的表达情况,...
- 姚宏吴子旭李海燕姚孟飞
-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PTENSOX2OCT4
- 文献传递
- 眼科病理组织切片制作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 目的:探讨眼球及其附属器组织病理切片制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不断提高切片质量,有利于病理诊断。方法:回顾镜检近三年内的我科不同组织类型HE切片300张,按照其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并提...
- 杨鹏霞张杰李海燕
- 儿童青少年屈光不正十年变化的探讨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通过比较研究十年前后(1998/2000年和2008/2010年)的验光资料,分析儿童青少年近视眼发生发展情况,为深入研究近视眼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1998/2000年(十年前组)与2008/2010年(十年后组)来我院就诊的门诊病例随机抽样,按年龄分为3组,≤6岁为儿童组,7~12岁为小学组,13~18岁为中学组。将其验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十年前后两组的平均屈光度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有显著差异,并显示近视眼发生发展年龄呈前移趋势(P<0.01)。按年龄分组对十年前后两组的屈光度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小学组和中学组的屈光度明显增加,有显著差异(均P<0.01)。通过对十年前后组屈光度与年龄的关系的统计分析,近视小学组患病眼数明显增加,从35.2%增到50.0%。中学组十年后组患眼比例有所减少,儿童组变化不明显。将屈光度分为低度、中度、高度三组进行比较,近视中学组变化最大,中度近视眼数较十年前组增加了11.4%,高度近视眼数增加了7.9%。结论:通过我们的研究表明近视眼发生的年龄提前,屈光度增加近1.00D,可能是现代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变,近视眼的发病率日渐增加,儿童青少年近视眼的发生年龄日渐提前,因此预防近视的工作要从小做起,预防的重点要放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
- 李海燕袁志刚刘克兰王兰宁晓玲
-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屈光不正统计分析
- 雷珠单抗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部VEGF-A、VEGF-B、PIGF及玻璃体切除术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8年
-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ntravitreal ranibizumab,IVR)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房水、玻璃体及增殖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A、VEGF-B和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IGF)表达及玻璃体切除术安全性的影响。设计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山西省眼科医院PDR患者60例60眼。方法患者随机分为单纯玻璃体切除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组和IVR联合PPV组,各30眼。PPV组患者PPV手术时抽取房水、玻璃体及增殖膜取材;IVR联合PPV组于IVR前抽取房水,IVR 7天后联合PPV时抽取房水、玻璃体及增殖膜取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房水、玻璃体中VEGF-A、VEGF-B及PIGF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增殖膜中VEGF-A、VEGF-B及PIGF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增殖膜中血管数目;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严重程度。主要指标房水、玻璃体、增殖膜中VEGF-A、VEGF-B及PIGF含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程度。结果 IVR联合PPV组房水中VEGF-A含量IVR治疗后(108.30±27.13)较治疗前(384.84±114.17)明显降低(P=0.000);VEGF-B、PIGF含量IVR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VR联合PPV组IVR术后7天房水、玻璃体及增殖膜中VEGF-A含量较PPV组明显降低(P均<0.05);VEGF-B及PIG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PPV组比较,IVR联合PPV组增殖膜中血管数目、术中出血程度、手术时间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可明显降低PDR患者房水、玻璃体及增殖膜中VEGF-A含量并使增殖膜中血管数目减少,缩短PPV手术时间、减轻术中出血程度,提高PPV手术的安全性。但降低房水、玻璃体及增殖膜中VEGF-B及PIGF含量不明显。
- 刘朝辉高晓虹栗改云李海燕张喜梅马涛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
- TRAIL及其受体TRAIL-R2与TRAIL-R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及其受体TRAIL-R2(DR5)与TRAIl-R4(...
- 李海燕李东亮韩磊段轶鋆孙俊宁张宁苏文
- 关键词:NSCLCTRAIL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