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琳

作品数:27 被引量:102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主题

  • 18篇紫菜
  • 15篇坛紫菜
  • 7篇叶状体
  • 4篇丝状体
  • 3篇杂交
  • 3篇微卫星
  • 3篇细菌病害
  • 3篇壳孢子
  • 3篇氨基酸
  • 3篇病害
  • 3篇病原
  • 3篇病原菌
  • 2篇调味
  • 2篇调味品
  • 2篇毒素
  • 2篇养殖
  • 2篇野生
  • 2篇杂交试验
  • 2篇脂肪酸
  • 2篇食品

机构

  • 17篇上海海洋大学
  • 8篇上海水产大学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大连海洋大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东京农业大学
  • 1篇象山县水产技...

作者

  • 27篇李琳
  • 17篇严兴洪
  • 4篇朱书礼
  • 4篇杨计平
  • 4篇李新辉
  • 4篇李跃飞
  • 3篇帅方敏
  • 3篇李捷
  • 3篇陈俊华
  • 2篇王锡昌
  • 2篇苗晓丹
  • 2篇刘源
  • 2篇徐后国
  • 2篇黄林彬
  • 2篇梁萌青
  • 2篇马垒
  • 1篇吕峰
  • 1篇周晓
  • 1篇李杰
  • 1篇刘长琳

传媒

  • 3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上海水产大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海洋与湖沼
  • 2篇水产学报
  • 2篇渔业科学进展
  • 2篇南方水产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国家“863...
  • 1篇中国海洋湖沼...
  • 1篇2010’全...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6
  • 4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坛紫菜人工色素突变体与野生型的杂交试验及遗传学分析
本文利用60Co-γ射线辐射处理野生型坛紫菜,获得人工色素突变体。以坛紫菜人工色素突变体与野生型为亲本进行杂交试验,通过观察F1叶状体中是否出现颜色分离和颜色嵌合体来证明该紫菜细胞减数分裂发生的确切位置。以红色型人工色素...
李琳
关键词:坛紫菜人工色素突变体杂交试验
文献传递
坛紫菜的单性生殖与遗传纯系分离被引量:30
2007年
在随机抽检的天然野生坛紫菜叶状体群体中,发现99.9%的个体是雌雄异体,只有0.1%的个体是雌雄同体。以雌性叶状体和雄性叶状体为研究材料,用酶解法分别获得其单离体细胞进行再生培养,然后观察再生叶状体的生殖行为,发现再生的雌、雄叶状体均可进行单性生殖,产生遗传上纯合的丝状体。雌性叶状体生长2个月左右,叶片梢部的颜色逐渐变浅,细胞的星状色素体逐渐缩小变成圆盘状,叶片生长变慢。不久,单个细胞从叶片梢部边缘处释放出来,数小时后,它们开始萌发成丝状体。雄性叶状体生长1个多月,在梢部形成大量的精子囊,但在精子囊中间存在极少量的细胞,它们不发育成精子囊,其颜色反而变红,当四周的精子囊释放精子后,它们就发育成丝状体。由单雌或单雄生殖产生的丝状体,其生长发育正常,由它们释放的壳孢子发育成形态和颜色很一致的可育正常叶状体,其性别全为单性,即由单雌生殖产生的丝状体的后代叶状体全部为雌性,而由单雄生殖产生的丝状体的后代叶状体全部为雄性。
严兴洪李琳陈俊华有贺佑胜
关键词:坛紫菜叶状体丝状体单性生殖
珠江三种鲌亚科鱼类微卫星鉴别技术的建立被引量:1
2014年
应用微卫星标记技术鉴别珠江3种主要鲌亚科鱼类广东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鳊(Parabamis pekinensis)、海南红鲌(Culter recurviceps).从GenBank和文献资料中初选3种鲌亚科鱼类的微卫星标记,设计108对微卫星引物,用PCR扩增3种鱼的基因组DNA,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选出每种鱼的特异微卫星标记,共获得16个特异性标记.其中,微卫星标记F-524在广东鲂和海南红鲌中扩增的目的片段为309~320 bp,在鳊中无扩增条带;微卫星标记L-4在鳊和海南红鲌中扩增目的片段为160~201 bp,在广东鲂中无扩增条带;微卫星标记L-7在广东鲂和鳊中扩增的目的片段为160~190 bp,在海南红鲌中扩增的片段为123~143 bp.3个微卫星标记,单独使用1个特异性标记或几种特异性微卫星标记相结合,可快速从分子水平鉴别出广东鲂、鳊、海南红鲌,从而解决3种鲌亚科鱼类早期发育过程中形态比较相似,通过形态鉴定比较困难的问题.
李琳李新辉杨计平李跃飞李捷帅方敏朱书礼
关键词:微卫星
氮和磷营养盐对广东鲂仔鱼的毒性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氮和磷营养盐对广东鲂仔鱼的毒性.[方法]采用磷酸盐、亚硝酸盐、氨氮和硝酸盐对广东鲂仔鱼进行毒性试验,分析氮和磷营养盐对广东鲂仔鱼生长的影响.[结果]当磷酸盐浓度高于0.4 mg/L、亚硝酸盐浓度高于0.07 mg/L、氨氮浓度高于0.15mg/L时,随着浓度的增加对广东鲂仔鱼的致死作用逐渐增大.当硝酸盐浓度为0— 22 mg/L时,对广东鲂仔鱼的致死作用不明显,在0— 22 mg/L浓度范围内广东鲂仔鱼的致死率不会随着硝酸盐浓度的增加而变化.[结论]高氮磷营养盐浓度会影响广东鲂仔鱼的存活.
李琳李新辉杨计平李跃飞李捷帅方敏朱书礼
关键词:营养盐致死率
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选育品系壳孢子的放散量与耐高温性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模拟生产培育条件,对条斑紫菜选育品系(T-17)和野生型品系(WT)的贝壳丝状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壳孢子放散量及壳孢子萌发体的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8、23、24和25℃下,连续放散16d的平均每壳的壳孢子量,T-17分别为8.6×106、3.4×106、5.4×105和0个,WT分别为8.0×106、2.8×106、4.9×105和0个,两个品系之间无显著差异;18℃组的壳孢子萌发和生长均正常。将23℃下放散的壳孢子分别在三种高温条件下(23℃、24℃下培养3d再转入25℃、25℃)培养16d,壳孢子成活率,T-17分别为84.6%、59.7%和45.5%,而WT分别为33.0%、20.9%和17.1%,差异极显著。在三种高温条件下,WT的壳孢子萌发体均出现了畸形和烂苗,而T-17的壳孢子萌发体,23℃组发育正常,其余二组的发育也不正常,出现畸形。上述结果说明,T-17品系不仅具有与WT一样的壳孢子放散量,而且壳孢子和萌发体的耐高温能力均比WT强,有望在生产上得到应用。
付春辉严兴洪黄林彬李琳
关键词:条斑紫菜耐高温性贝壳丝状体壳孢子成活率
养殖和野生亚东鲑机体成分比较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亚东鲑(Salmo trutta fario)是鲑属鱼类在青藏高原仅有的鱼类种群,是亚东地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本研究对西藏亚东地区野生和养殖亚东鲑的常规营养成分及各组织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旨在比较野生和养殖亚东鲑营养成分的异同,为养殖亚东鲑的品质评价和饲料配方的完善提供参考信息。实验采集亚东河中野生亚东鲑和亚东渔业产业园中使用配合饲料养殖的亚东鲑各10尾用于相关成分分析,每尾为一个独立样本。结果显示,野生组肥满度显著低于养殖组,而全鱼水分和灰分显著高于养殖组。全鱼粗蛋白、粗脂肪以及肝脏常规成分在野生组和养殖组间无显著差异。野生组肌肉粗脂肪显著低于养殖组,而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养殖组。野生组全鱼必需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养殖组,且野生组肌肉中苏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和甘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养殖组。野生组全鱼、肌肉和肝脏中饱和脂肪酸、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总量、EPA、C20:4n-6以及肌肉中DHA含量高于养殖组,而全鱼和组织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和n-6PUFA总量低于养殖组。综上所述,目前养殖亚东鲑和野生亚东鲑在机体成分上存在较大差异。由于养殖鱼类体成分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饲料组成,因此,亚东鲑养殖中饲料营养组成可能有待进一步优化。
李琳张斐然刘长琳刘长琳刘宝良李杰热旦德吉措姆措姆卫育良梁萌青梁萌青
关键词:野生养殖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
一种坛紫菜新细菌病害的研究
以采自福建省平埠县牛山岛海区的天然坛紫菜叶状体为研究材料,对其发生的腐烂病进行研究。显微镜检查发现腐烂洞四周的死细胞多数呈铁锈红色,内物质溶出,细胞体积变小,成拉长的多角形,少量死亡细胞变绿或发白。将患病叶状体与室内培养...
严兴洪周晓陈俊华李琳梁志强
关键词:坛紫菜叶状体病原菌毒素
文献传递
坛紫菜减数分裂位置的杂交试验分析被引量:16
2006年
利用坛紫菜人工色素突变体与野生型进行杂交试验,通过观察F1叶状体中是否出现颜色分离和颜色嵌合体来证明坛紫菜减数分裂发生的确切位置。以红色型人工色素突变体(SPY1和R10)作为母本,其特征:叶状体呈红色或桔红色,藻体薄而弹性差,无边缘刺;以野生型(wt)作为父本,其特征:叶状体呈棕绿色,藻体厚而富有弹性,有丰富的边缘刺。在杂交组SPY1(♀)×wt(♂)和R10(♀)×wt(♂))的F1叶状体中,均出现了2种亲本色和2种新颜色,它们分别为红色(R,母本色),野生色(W,父本色),浅红色(R′,比R色稍浅)和似野生色(W′,比野生色稍红)。4种颜色在F1叶状体上,出现了分离并形成了呈直线型排列的不同色块,从而产生了大量由2~4个色块组成的颜色嵌合体;单个嵌合体上的色块数最多为4块。在颜色嵌合体中,R和R′2种色块的藻体薄而弹性差,无边缘小刺,而W和W′2种色块的藻体厚而弹性好,富有边缘刺。在F1叶状体中,颜色嵌合体占95.2%~96.7%,单色叶状体只占3.3%~4.8%。上述结果说明,坛紫菜杂合丝状体产生的壳孢子,其萌发时进行的最初两次细胞分裂是减数分裂,它所产生的4个子细胞继续分裂,最终发育成含2~4个色块组成的颜色嵌合体;2种新颜色是由于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发生了染色体交换和重组所产生的。本文使用的两个色素突变体,除含2个或2个以上的颜色变异基因外,还含有分别与藻体厚薄和边缘刺出现相关的变异基因,并且它们与颜色变异基因是连锁的。F1颜色嵌合体中的重组色块在3种主要光合色素和色素蛋白的含量、生长速度和成熟早晚等方面均表现出比亲本色块更好的特性,暗示利用色素突变体杂交方法有可能培育出坛紫菜的优良品系。
严兴洪李琳有贺祐胜
关键词:坛紫菜减数分裂色素突变体杂交试验
用人工海水培养坛紫菜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用天然海水与海水晶配置成的人工海水按10∶0,8∶2,6∶4,4∶6,2∶8,0∶10的体积比配成6种不同的培养液,用它们培养野生型坛紫菜叶状体。培养30 d后,叶状体的生长情况如下:在100%天然海水中培养的坛紫菜叶状体生长最快,其它组的生长快慢依次为:含20%>40%>60%>80%的海水晶人工海水组。在100%海水晶人工海水组培养的叶状体5 d后死亡。叶状体叶绿素a(Chl.a)含量在20%海水晶人工海水组中最高,其余各组的含量相差不大,但藻红蛋白(PE)和藻蓝蛋白(PC)含量均比100%天然海水组稍低。用上述6种培养液培养坛紫菜丝状体,结果表明在60%海水晶人工海水组中培养的自由丝状体鲜重增加最明显,生长情况最好,100%天然海水组增重最少,其余各组增重差异不明显。坛紫菜丝状体在100%海水晶人工海水中生长良好,这说明可以用海水晶人工海水来培养坛紫菜丝状体。
李琳吴仲南严兴洪
关键词:坛紫菜叶状体丝状体海水晶
三十烷醇对坛紫菜叶状体生长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为了探讨三十烷醇对坛紫菜野生型品系(WT)叶状体生长的影响作用,用1×10-7、3×10-7、5×10-7和7×10-7的三十烷醇溶液处理WT品系叶状体1 d,恢复正常条件充气培养25 d后发现:在上述浓度范围内,3×10-7组对WT品系的叶状体的促生长效果最明显,5×10-7组次之,1×10-7组处理几乎无效果,而7×10-7组对叶状体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3×10-7组叶状体的平均长度增加了94.92%,叶绿素a、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26.00%、92.88%和84.89%。三十烷醇对WT品系叶状体生长的促进作用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且这种促生长作用会持续到处理后20 d左右。上述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三十烷醇溶液(3×10-7)浸泡处理可以显著、持续地促进WT品系的叶状体生长,增加光合色素和色素蛋白的含量。
张欢欢李琳严兴洪
关键词:坛紫菜叶状体三十烷醇浸泡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