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尧
-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1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左冠状动脉开口于右乏式窦引发青少年运动中猝死尸体剖检一例
- 2013年
- 1病例介绍患者男,15岁,无胸痛及晕厥史,但亲属诉数月前有不明确的心悸,持续时间短暂(约1~2 min),自行缓解未就医,无家族病史。患者于运动时突然摔倒入院,经紧急心肺复苏术抢救无效死亡。
- 李秋尧聂玲周桥
- 关键词:尸体剖检心源性猝死左冠状动脉
- 男性胃原发性绒毛膜癌1例被引量:1
- 2016年
- 患者男性,63岁。以上腹部不适伴腹胀、便血、乏力3个月余于2015年6月9日入院。血常规示:血红蛋白52g/L,红细胞计数2.09×10^12个/L。电子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窦黏膜隆起性病变,活检结果示腺癌。
- 夏岩姜慧峰刘炜韩群李秋尧
- 关键词:胃肿瘤绒毛膜癌病理学病例报道
- 胫骨髁间隆突孔的发现以及与之相关侵袭性肿瘤隐匿突入行为的阐述
- 本文所讨论的膝关节的侵袭性肿瘤包括原发或复发于膝关节的骨肿瘤及软组织肿瘤,此部位原发骨肿瘤以骨巨细胞瘤最为常见,目前被定义为一种病理为良恶交界性的肿瘤,其发生率占原发骨肿瘤的5%.位于膝关节的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均属于最高...
- 程坤王光辉杨强吴玉仙邵显昊姜慧峰李秋尧孟祥水高晓斐李建民
- 关键词:手术治疗
- 肾源性腺瘤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肾源性腺瘤(nephrogenic adenoma,NA)的临床病理表现和免疫组化特征。方法收集5例膀胱和输尿管NA,分析其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特征。结果 3例NA位于膀胱,2例位于输尿管。眼观NA呈乳头状或息肉状,镜下见病变主要由增生上皮细胞形成的小管状、囊状和乳头状结构组成;增生上皮为单层立方状或扁平状,部分呈"鞋钉"样;间质慢性炎。免疫组化染色示增生上皮细胞呈PAX2、CK7、EMA、AMACR/P504S(+),p63、CD10、CD31、PSA(-),Ki-67增殖指数<2%。结论 NA是较少见的瘤样病变,可误诊为其他肿瘤(甚至腺癌)。熟悉其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是正确诊断的关键。
- 陈铌陈雪芹徐苗聂玲李星斓李秋尧余天平周桥
- 关键词:膀胱肿瘤输尿管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 抗凋亡基因Bfl-1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作用
- 2013年
- 目的检测Bcl2相关蛋白A1(Bfl-1)mRNA在前列腺癌细胞株、前列腺癌组织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观测阻断Bfl-1表达对前列腺癌细胞的影响,探讨Bfl-1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cDNA探针原位杂交(ISH)等技术检测Bfl-1mRNA在前列腺癌组织、细胞株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资料分析Bfl-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利用反义寡核苷酸干预前列腺癌细胞株,RT-PCR检测Bfl-1表达,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前列腺癌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 RT-PCR、Q-PCR结果显示Bfl-1mRNA在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和DU145中高表达,在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中未见表达,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位杂交结果显示Bfl-1mRN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高表达,而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未见表达,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转移、分期高的前列腺癌病例的Bfl-1mRNA表达水平高于无转移、分期低的病例(P<0.05);Bfl-1反义寡核苷酸转染PC-3和DU145细胞后,Bfl-1表达下调,细胞生长受到抑制(P<0.05),细胞脱落、碎裂形成大小不一的细胞团块。结论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与Bfl-1过表达有关;干预Bfl-1表达可能成为晚期前列腺癌治疗的新策略。
- 李星斓陈雪芹聂玲徐苗李秋尧商维维陈铌黄蕤曾浩周桥
- 关键词:前列腺癌细胞生长反义寡核苷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