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逢雨

作品数:5 被引量:188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还田
  • 3篇养分
  • 3篇养分释放
  • 3篇腐解
  • 2篇养分释放规律
  • 2篇化感
  • 2篇化感作用
  • 1篇稻草
  • 1篇稻秸
  • 1篇水稻秸秆
  • 1篇土壤
  • 1篇土壤质量
  • 1篇小麦
  • 1篇麦秆
  • 1篇秸杆
  • 1篇秸杆还田
  • 1篇秸秆
  • 1篇秸秆腐解
  • 1篇秸秆还田
  • 1篇还田方式

机构

  • 4篇四川农业大学
  • 4篇四川省农业科...

作者

  • 5篇李逢雨
  • 4篇涂仕华
  • 4篇冯文强
  • 4篇秦鱼生
  • 3篇孙锡发
  • 3篇王昌全
  • 1篇杨才辉
  • 1篇赵小蓉
  • 1篇雷先林
  • 1篇刘仕刚
  • 1篇吴婕
  • 1篇申俐俐
  • 1篇何树林
  • 1篇陈曦
  • 1篇吴春归
  • 1篇王乙舟
  • 1篇刘定辉
  • 1篇李浩
  • 1篇朱钟麟
  • 1篇甘炳成

传媒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山地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不同还田方式下稻草的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规律被引量:8
2006年
采用尼龙网袋法和砂滤管法研究了稻草不同还田方式下的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后,前期腐解快,后期较慢。翻埋还田的稻草腐解速率明显快于覆盖还田稻草,整个试验期间(210d)翻埋还田的稻草腐解率达到76.55%,而覆盖还田的稻草仅为53.50%。稻草覆盖与翻埋两种还田方式下养分释放速率均以钾(K)最快,磷(P)次之,氮(N)最慢。还田10d内,两种方式下K分别释放了50.32%和90.13%。稻草与土壤充分混合条件下,稻草和土壤矿化释放的氮以NO3-N为主(〉80%),NH4-N和可溶性有机氮较少;在稻草还田后的前40d存在土壤微生物与作物竞争土壤矿质氮的现象,40d之后此现象消失,稻草开始氮的净矿化;在稻草埋入土壤时同时配施适量的氮肥,则不会出现微生物的夺氮现象。整个试验期间,该土壤氮净矿化量达90.4mg/kg土。
李逢雨涂仕华王昌全冯文强孙锡发秦鱼生
关键词:稻草腐解养分释放还田方式
秸杆还田关键技术及对土壤质量影响的研究与应用
涂仕华刘定辉赵小蓉蒲波甘炳成朱钟麟孙锡法陈胜冯文强何树林白瑞贤秦鱼生李向东杨才辉郭其灵吴春归姜心禄赵燮京陈尚洪陈庆瑞廖鸣兰李逢雨胡仕忠吴婕周学梅郭杰贤陈跃均王乙舟雷先林刘仕刚申俐俐李仕培陈曦朱波陈道全李浩陈东明等
一、任务来源  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稻田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项目编号:05EFN215100253),2005年9月至2007年12月;国家科技部粮食丰产工程项目“农田土壤养分精准管理和分...
关键词:
关键词:秸杆还田土壤质量
麦秆、油菜秆还田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规律研究被引量:142
2009年
采用尼龙网袋法直接覆盖还田和组织结构切片方法,研究了麦秆、油菜秆还田后的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规律。结果表明,麦秆、油菜秆还田后,腐解速率均表现为前期快,后期慢。试验期间(100 d),麦秆、油菜秆的累计腐解率分别为66.18%和55.62%;养分释放均为钾>磷>氮。麦秆、油菜秆还田前10 d内,钾的释放分别达到98.92%和98.74%。在麦秆腐解过程中,前50 d未见任何明显的结构破坏;50 d后,组织结构的破坏主要发生在基本组织的薄壁细胞及其所包围的维管束,表皮和机械组织以及其所包围的维管束的破坏仍不明显。在油菜秆腐解过程中,组织结构的破坏主要发生在腐解的前10 d,次生木质部以上的维管形成层、韧皮纤维、皮层薄壁组织和表皮均受到破坏而脱落。结果说明,秸秆中的钾是水可浸提的,为速效钾,作物推荐施肥量中可减去所用秸秆的钾含量;由于秸秆中氮、磷含量较低,特别是磷,因此在还田初期可不考虑调整氮、磷肥用量。
李逢雨孙锡发冯文强秦鱼生王昌全涂仕华
关键词:麦秆腐解养分释放
秸秆还田养分释放规律及稻草化感作用研究
本研究采用尼龙网袋法、砂滤管法和植物组织切片的方法对秸秆在不同还田方式下的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规律,以及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针对农业生产中出现的稻草覆盖影响小麦生长的问题,采用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稻草...
李逢雨
关键词:秸秆还田秸秆腐解养分释放化感作用
文献传递
水稻秸秆水浸提液对小麦的化感作用研究被引量:27
2008年
本文采用室内培养实验,通过测定水稻秸秆水浸提液对小麦发芽率、幼苗高度和根长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浸提液浓度对小麦幼苗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水稻秸秆水浸提液对小麦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总体上表现为低促、高抑,即低浓度的浸提液对小麦发芽有促进作用,较高浓度的浸提液对小麦发芽产生抑制作用,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在浸提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低)时,浸提液对小麦发芽有微弱的影响,对幼苗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浸提液质量浓度为0.02 g/mL(中)时,浸提液对小麦发芽和幼苗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且在小麦幼苗生长阶段的抑制作用强于发芽阶段。在此浸提液浓度下,加入外源激素赤霉素或黄腐酸的处理,不但能够消除浸提液对小麦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还能对小麦幼苗的生长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赤霉素的效果优于黄腐酸。在浸提液质量浓度为0.04 g/mL(高)时,小麦发芽和幼苗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在此情况下,外源激素对此抑制作用失去作用。
李逢雨孙锡发冯文强秦鱼生王昌全涂仕华
关键词:水稻秸秆小麦发芽化感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