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雪玲

作品数:53 被引量:168H指数:7
供职机构:楚雄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篇农业科学
  • 16篇生物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植物
  • 8篇病原
  • 8篇病原菌
  • 6篇生物学
  • 6篇生物学特性
  • 6篇内生真菌
  • 6篇病原鉴定
  • 5篇栽培
  • 5篇斑病
  • 4篇大叶
  • 4篇多样性
  • 4篇栽培过程
  • 4篇真菌
  • 4篇生产菌
  • 4篇生产菌株
  • 4篇食用
  • 4篇食用菌
  • 4篇培养基培养
  • 4篇蕨类
  • 4篇蕨类植物

机构

  • 53篇楚雄师范学院
  • 3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大理学院

作者

  • 53篇李雪玲
  • 27篇杨海艳
  • 21篇陈华红
  • 19篇王振吉
  • 18篇谢美华
  • 12篇徐成东
  • 11篇王波
  • 9篇范树国
  • 4篇陶永元
  • 4篇李国树
  • 4篇王波
  • 3篇李天星
  • 3篇徐文博
  • 3篇张伦
  • 2篇周红杰
  • 2篇梁晓华
  • 2篇司民真
  • 2篇冯建孟
  • 1篇代玉文
  • 1篇邱璐

传媒

  • 11篇楚雄师范学院...
  • 6篇江苏农业科学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北方园艺
  • 3篇食品科技
  • 2篇云南师范大学...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食用菌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大理学院学报...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7篇2020
  • 3篇2018
  • 2篇2017
  • 8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9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去大脑僵直实验方法的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改进传统的生理学去大脑僵直实验方法 ,观察、记录和分析自己设计的不开颅法去大脑僵直实验方法成功率的高低、实验成功率与家兔体重的关系及学生的可操作性。方法 :采用自己设计的以手术刀从家兔间顶骨位置入颅 ,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的不开颅法去大脑僵直实验方法。结果 :此方法操作简单 ,耗时少 ,教师组和学生组的成功率均高 ,低体重组与中体重组比较 (P <0 0 1) ,低体重组与高体重组比较(P <0 0 1) ,中体重组与高体重组比较 (P <0 0 1)均有显著差异 ,但低体重组的成功率明显高于中体重组和高体重组。结论 :采用此方法做去大脑僵直实验 ,成功率较传统方法高 ,优点多 ,但实验成功率的高低与家兔体重有明显的联系。
李雪玲代玉文李光富
葱内生真菌抑菌活性初探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从葱的根、茎、叶中分离内生真菌,并进行初步抗菌活性检测,得到具有高抗菌活性的菌株。方法:1.用PDA培养基分离葱的内生真菌;2.用查氏培养基进行发酵实验。3.进行滤纸片抑菌实验。结果:从葱中分离出的17株内生真菌,均具有抗菌活性,其中,抑菌圈直径大于1.0cm的高抗菌性菌株有11株,占总分离菌株数的64.71%。结论:葱内生真菌具有类似宿主植物葱一样的广泛抗菌性(分离得到的17株内生真菌均具有抗菌性),但由于宿主植物本身所具有的强抗菌性,使分离得到的菌株种属多样性较少。
李光富汪正威李雪玲
关键词:内生真菌抑菌活性
亮毛杜鹃根际真菌与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0
2004年
为进一步研究根际真菌与内生真菌及植物之间的联系。本文对生长于云南省楚雄市的亮毛杜鹃 (Rododendronmi crophyton)的根际真菌和内生真菌进行分离 ,结果共获得真菌 75株 ,经显微形态观察鉴定 ,它们均属于半知菌亚门的 8个属 ,其中青霉属 3 1株 ,占总数的 41 3 % ,属于绝对优势类群 。
李雪玲
关键词:根际真菌内生真菌多样性
紫溪山风景区被子植物区系成分分析被引量:2
2003年
据统计在紫溪山风景区自然分布 (少数几种为栽培 )的被子植物 669种 ,隶属 1 2 9科 3 90属 ,对其区系成分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被子植物科的分布类型主要是以热带—亚热带分布型 ( 3 4科 ,占 2 7.1 3 % )和热带—温带分布型 ( 3 0科 ,占 2 3 .2 6% )为主。属的分布类型主要以泛热带分布型 ( 1 0 7属 ,占 2 7.43 % )和北温带分布型 ( 75属 ,占 1 9.2 3 % )为主。紫溪山风景区被子植物区系的显著特征有以下特点 :1丰富的植物种类 ;2复杂、起源广泛的区系成分 ;3突出的热带、亚热带成分。
李雪玲徐成东
关键词:被子植物植物区系区系成分植物种类
一种链霉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链霉菌及其应用,属生物技术领域。该链霉菌由生产菌株和辅料经初筛、复筛、天然培养基培养、及链霉菌纯化培养工序后得到,生产菌株为链霉菌Streptomyces sp.B‑3‑S,于2017年6月26日保藏在中国...
陈华红李雪玲王波杨海艳谢美华陶永元
文献传递
紫果西番莲炭疽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对紫果西番莲叶片炭疽病病原X-03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和杀菌剂对X-03的抑制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形态观察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结果】X-03为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 sp.)真菌,它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5~20℃,最适生长p H为p H 8~9,当温度高于50℃时X-03菌株的孢子不能萌发。X-03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DA,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Na NO3。供试的杀菌剂中以福美双对X-03的抑制效果最好。【结论】研究可为紫果西番莲炭疽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谢美华杨金奎李雪玲杨海艳陈莉莉吴帆
关键词:紫果西番莲炭疽病病原生物学性状
薏苡叶黑斑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2015年
从发生叶黑斑病的薏苡叶片上分离到一株真菌,菌株编号记为CX098。通过传统的形态学观察与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手段进行了鉴定,并依据其形态特点对其培养性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该病原菌为链格孢属真菌(Alternaria sp.),病原菌的种待定。(2)该菌对供试的7种氮源和碳源均能利用,最适该菌生长的氮源是蛋白胨,最适该菌生长的碳源是葡萄糖;28℃时该病原菌最适生长且其孢子也最适萌发;温度高于45℃菌丝和孢子均不能继续生长和萌发;该菌菌落在12 h光/暗交替条件下生长良好,全光照和黑暗处理间菌落生长无显著差异,有无光照对分生孢子萌发影响差异不显著;菌丝和分生孢子萌发适应的p H值范围较广,对酸碱度反应不敏感,该菌生长最适宜的p H为6.0—7.0。(3)本试验中供试的5种杀菌剂均对该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李雪玲杨海艳陈华红
关键词:薏苡病原鉴定生物学特性
一种链霉素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链霉素及其应用,属生物技术领域,该链霉素由生产菌株和辅料经初筛、复筛、天然培养基培养、及链霉素纯化培养工序后得到,生产菌株为链霉素Streptomyces sp.E‑3‑R‑1,于2017年6月26日保藏在...
陈华红李雪玲王波杨海艳谢美华陶永元
文献传递
不同光照强度对蕨类植物光合指标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不同光照强度下蕨类植物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方法]以蜈蚣蕨、毛蕨和肾蕨为研究材料,设置半遮阴(处理A)、未遮阴(处理B)和全遮阴(处理C)3个不同的光照处理,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3种蕨类植物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CAT)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在光照强度为4 145.00 lx下,总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幅度最大,叶片的通透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结论]强光对3种蕨类植物的生长不利,在实际生产中应适度遮阴,避免强光,以提高产品品质。
杨海艳王波李雪玲胡文云徐成东
关键词:光照强度蕨类植物过氧化氢酶可溶性糖细胞膜通透性
一种新型食用菌栽培盘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栽培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食用菌栽培盘,包括若干放置板及其两端拐角处通过螺栓固定的支撑杆,放置板的顶面放置有若干栽培盘,栽培盘的内部放置有若干菌包,隔台的上方放置有栽培板,菌包的内部埋设有方形框...
李雪玲王振吉陈华红王波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