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伍明
- 作品数:7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河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 小质量转动恒星的结构演化和星震学诊断
- 目前已经测定了许多小质量恒星的转动周期。这些测定了周期的恒星涵盖了小质量恒星演化的各个阶段。这些观测数据提供了了解恒星角动量演化的途径。在许多小质量恒星中还观测到了类太阳振动。从这些观测到的振动频率中可以提取有关恒星内部...
- 杨伍明
- 关键词:磁场
- 文献传递
- 金刚石对顶砧原位电导率测量系统被引量:1
- 2012年
- 在金刚石对顶砧中进行原位高温高压电阻测量时,由于受到绝热层的限制,从而达不到理想的温度条件。采用普通的粉末绝热材料,会给电极的引入造成很大困难,而且不规则的电阻丝使电阻测量很难精确量化。利用溅射镀膜方法,在对顶砧的砧面上镀氧化铝膜作绝热层,溅射的金属钼膜作电极材料,成功地完成了高温高压条件下原位电阻的测量。利用此装置,测量了铁镁硅酸盐(Mg0.875,Fe0.125)2SiO4在高温高压环境下(31~35GPa,1 500~3 400K)的电导率,得到了样品的导电粒子激活能,发现其激活能随着压强的升高而增大,与低压低温(小于15GPa,低于1 200K)条件相比,其激活体积和激活能都明显减小。
- 李明李明杨洁杨伍明王会新李立新
- 关键词:金刚石对顶砧高温高压电导率激活能
- 金刚石对顶砧上样品厚度的测量方法
- 2009年
- 金刚石对顶砧装置中的样品厚度的测量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金刚石和垫片的形变使得问题的解决非常困难.介绍了一种用于测量金刚石对顶砧实验中样品厚度的方法,该方法基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该方法基于两个假设而提出的:封压垫片的形变是完全塑性的;金刚石的形变是完全弹性的.实验证明,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金刚石和垫片的形变所带来的样品厚度测量的误差.利用此方法,我们测量了氧化铝样品的厚度,压强达到了41.4 GPa,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 李明李立新杨伍明赵晓霞
- 关键词:金刚石对顶砧形变
- 太阳频率漂移的扰动层位置的变化
- 2015年
- 太阳p模频率随太阳磁活动的变化被称为频率漂移.频率漂移被认为是起源于太阳近表面的一个薄层受到的扰动.利用磁活动指数和太阳模型来计算频率漂移的方法之前已经建立起来了.在这种方法中,频率漂移值依赖于磁活动强度和扰动源位置.磁活动强度正比于磁活动指数.扰动源的位置之前被认为是固定的.研究了扰动源位置的变化.利用观测的太阳p模震动频率和Ca II指数,发现了扰动源的位置可能是随着太阳磁活动而变化的.在太阳活动极大时,扰动源位置较深,而在太阳活动极小时,扰动源位置较浅.
- CHINTARUNGRUANGCHAI Pattana杨伍明毕少兰谭小燕
- 关键词:太阳太阳磁场太阳太阳
- 高温高压下硬水铝石状态方程研究
- 2008年
- 在金刚石压砧装置上,用氧化铝膜作绝热层,借助同步辐射和双面激光加温系统,分析了硬水铝石在高温高压下的结构变化,并分别用理论和实验的方法得出了其结构参数,得到了样品在不同压力温度下的体模量。这对于人们认识和研究地壳结构和地球内部物质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在常温和高温时其压缩率有明显不同,在高温高压范围内,其晶格常数和晶胞体积的变化非常接近样品在高压常温下的情况;而在高温低压范围内,情形和常温时有较大差别。在实验过程中并没有发现相变的产生。
- 李明李立新杨伍明张培峰高春晓贺春元郝爱民李延春李晓东刘景邹广田
- 关键词:衍射压缩率
- 星周盘对Ia型超新星前身星演化的影响
- 2011年
- 用详细的双星演化模型计算了一个白矮星+主序星的双星演化,在演化计算中,假设从双星系统损失的物质在双星系统周围形成星周盘进而考察了星周盘对双星演化的影响.星周盘能够通过潮汐力矩从系统中有效提取角动量从而增加双星间的物质转移速率,这使得一些系统能够作为Ia型超新星爆炸.不过星周盘对Ia型超新星诞生率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
- 孟祥存杨伍明
- 双星演化对Ⅰa型超新星伴星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用详细的双星演化计算考察了双星演化计算对超新星伴星结构的影响,发现相对于处于热平衡状态的恒星而言,由双星演化计算得到的伴星半径更大,也就是说更松散.我们还研究了物质交换发生的时刻是否对超新星伴星的运动状态有影响,我们发现,爆炸抛射物对在主序发生物质交换的伴星的碰撞更厉害,对最终的运动状态影响更大.
- 孟祥存杨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