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国才

作品数:3 被引量:29H指数:1
供职机构:青海省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造影
  • 2篇脑梗
  • 2篇急性
  • 2篇急性期
  • 2篇灌注
  • 2篇灌注成像
  • 2篇CT血管造影
  • 2篇成像
  • 1篇动脉阻断
  • 1篇血流
  • 1篇血流灌注
  • 1篇血性
  • 1篇早期缺血
  • 1篇早期缺血性脑...
  • 1篇中动脉
  • 1篇全脑
  • 1篇缺血
  • 1篇缺血性脑梗死

机构

  • 3篇青海省人民医...

作者

  • 3篇杨国才
  • 3篇唐桂波
  • 2篇唐军
  • 2篇李兴华
  • 2篇方军
  • 2篇刘素萍
  • 2篇史伟
  • 2篇张永海
  • 2篇张明
  • 2篇卢青
  • 1篇白俊虎
  • 1篇李江涛
  • 1篇白峻虎

传媒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青海医药杂志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199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脑梗死全脑CT灌注和CT血管造影研究被引量:28
2005年
目的评价全脑CT灌注成像加同步CT血管造影(CTA)对早期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缺血性卒中发作2~24 h病例分别行常规非强化CT(NCCT),CT全脑灌注成像(PWCT)及灌注后70 s的延时扫描(DCT),分别测量低灌注区中心,周边及健侧相对应区CT值,计算病变中央和对侧灌注血液容积(PBV),PWCT作为CTA源图像重建CTA,判断颅内大血管阻断或狭窄及分支缺损情况,灌注延时相了解侧支循环改变,PWCT用密度差法处理,1周至1个月后复查CT、MR确定最终梗死区面积,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20例缺血性卒中NCCT+PWCT+CTA未发现异常10例,其中临床及复查CT、MR证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6例,腔隙性梗死4例,10例PWCT低灌注区中心﹑周边内侧与外侧和健侧对应区CT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病灶中心﹑周边内和外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侧和健侧PB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最终梗死区面积较低灌注区增大,增大百分比与缺血时间呈中度负相关,R 2=0.42,CTA显示左大脑中动脉阻断2例,左大脑中动脉前、中分支缺如3例,NCCT、PWCT及CTA的敏感度分别为28.5%、71.4%和35.7%,延时相显示不对称充盈血管5例.结论 CT全脑灌注像加同步CTA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不失为一种简便、省时和有效的方法,可明确低灌注区的存在及其大小、位置和相对应供血动脉的情况,对半暗带区也可作出一定程度的推测,可为临床早期溶栓治疗提供半定量的形态学依据.
张永海白俊虎张明杨国才唐桂波方军史伟李兴华刘素萍卢青唐军
关键词:CT血管造影急性期脑梗死早期缺血性脑梗死脑CT灌注成像大脑中动脉阻断
颅内环形病灶的CT诊断被引量:1
1998年
杨国才唐桂波李江涛
关键词:CT
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脑梗塞全脑CT灌注成像和CT血管造影研究
张永海白峻虎杨国才张明唐军方军史伟李兴华刘素萍卢青唐桂波
脑梗塞是中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CT灌注成像联合CTA检查,安全、经济、简便、快捷,灌注成像早期可显示急性脑缺血病灶的范围,获得CPF、CPV、TTB等多个脑血流动力参数,定量...
关键词:
关键词:脑梗塞血管造影血流灌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