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肌
  • 2篇心肌梗塞
  • 2篇心力衰竭
  • 2篇溶酶
  • 2篇溶酶原激活剂
  • 2篇衰竭
  • 2篇纤溶
  • 2篇纤溶酶
  • 2篇纤溶酶原
  • 2篇纤溶酶原激活
  • 2篇纤溶酶原激活...
  • 2篇内皮
  • 2篇激活剂
  • 2篇急性
  • 2篇梗塞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心动图
  • 1篇心肌病
  • 1篇心肌梗塞患者

机构

  • 7篇河南医科大学...
  • 2篇安阳钢铁集团...
  • 1篇河南省胸科医...
  • 1篇安阳钢铁集团...

作者

  • 7篇杨建峰
  • 4篇黄振文
  • 3篇魏经汉
  • 3篇李凌
  • 3篇刘瑞云
  • 2篇韩崇旭
  • 2篇闫继锋
  • 1篇张金盈
  • 1篇张玉玲
  • 1篇王志娥
  • 1篇刘兴鹏
  • 1篇董建增
  • 1篇魏太星
  • 1篇闫继锋

传媒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临床荟萃
  • 1篇河南实用神经...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年份

  • 2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β-阻滞剂在收缩性心力衰竭的应用和评价被引量:11
1998年
β-阻滞剂在收缩性心力衰竭的应用和评价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450052)魏经汉杨建峰魏经汉,1967年毕业于河南医学院医学系。现任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学会委员、河南省心血管病学会委员、...
魏经汉杨建峰
关键词:心力衰竭Β-阻滞剂药物疗法
维生素C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硝酸甘油耐受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00年
目的 :观察维生素 C(Vit C)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硝酸甘油 (NTG)耐受性的影响。方法 :4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 NTG组及 NTG加 Vit C组 ,两组均持续静脉滴注 NTG(40~ 5 0μg/ m in) 2 4h,NTG加 Vit C组同时持续静脉滴注 Vit C(5 g) 2 4h。于静脉滴注开始前及结束后用高分辨率超声测定两组的肱动脉对舌下含化 NTG0 .4m g的反应性。结果 :静脉滴注结束后 ,NTG加 Vit C组对舌下含化 NTG的反应性显著高于 NTG组(P <0 .0 1) ,但仍低于静脉滴注 NTG前的水平 (P <0 .0 5 )。结论 :CHF患者持续静脉滴注 NTG的同时联用 VitC可以显著减轻
刘兴鹏魏经汉魏太星董建增张金盈杨建峰赵小燕秦石城
关键词:硝酸甘油心力衰竭充血性维生素C
高血压合并急性脑血管病的心率变异分析
1999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组织损害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心率变异(HRV)的影响。方法:对26例EH并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HRV测定,并与20例EH元ACVD患者进行对比。结果:EH并ACVD组最小心率及平均心率明显高于无ACVD组(P<0.01;P<0.01);24h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之差大于50ms的心搏数占心搏总数的百分比(PNN50)较无ACVD组明显减低(P<0.01;P<0.001)。结论:EH合并ACVD患者HRV低于EH无ACVD患者,与其自主神经中枢损害有关。
张玉玲闫继峰张贵荣杨建峰孙俊凯
关键词:高血压脑血管病心率变异性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内皮纤溶储备功能的研究
2000年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全身纤溶状态及内皮纤溶储备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 :2 1例 AMI患者于入院第 1天和入院后第 10天采集静脉血测定纤溶指标 ,并与 15例正常人作对比 ,同时做静脉闭塞试验以确定最大内皮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释放。结果 :AMI患者 t PA含量、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 1(PAI- 1)活性均较正常人明显为高。最大内皮 t PA释放于入院第 1天降低为 (2 .3± 0 .9) μg/ L(P<0 .0 1) ,第 10天恢复至(4.5± 1.2 ) μg/ L(P >0 .0 5 )。结论 :内皮纤溶功能紊乱与血管内血栓形成的联系要比全身纤溶指标的变化更为密切 ,在
闫继锋黄振文刘瑞云李凌韩崇旭杨建峰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纤溶酶原激活剂TPA
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超声指标与二尖瓣反流分数相关性分析
1999年
<正>超声心动图为评价舒张功能的重要无创手段之一,以测量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E峰、A/E比值最为常用。近年研究发现上述指标有其局限性,有时表现为“假性正常化”。我们旨在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扩张性心肌病(DCM)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诊断价值,以及舒张功能指标与二尖瓣反流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DCM组28例,男20例,女8例,年龄52±11(24~68)岁。所有病例按1980年WHO拟定的诊断标准纳入,排除可能引起心脏扩大的已知的心脏疾病。对照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48±9(22~70)岁。经询问病史、查体、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见异常。两组性别、年龄具有可比性。所有48例受试者均为窦性心律,心率60~100次/分,两组心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而排除影响心功能的心率因素。
闫继锋王志娥苗永鹤刘仁瑜黄振文杨建峰
关键词:心肌病左室舒张功能二尖瓣反流超声心动图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福辛普利干预前后校正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被引量:8
1999年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福辛普利 (fosinopril)干预前后校正 QT间期离散度 (QTcd)的变化。  方法 :46例 AMI患者分基础治疗 +福辛普利 10 mg/ d治疗组 (A组 ,2 3例 )和基础治疗组 (B组 ,2 3例 ) ,并对治疗前和治疗 7天后的 QTcd进行对比分析。另设正常人组 2 0例 (C组 )作对照。  结果 :A组、B组患者 QTcd较 C组明显增加 (P<0 .0 1) ,在 46例 AMI患者中伴室性心律失常者 (n=30 )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者 (n=16 ,P<0 .0 1) ,前壁心肌梗塞 (n=31)与下后壁心肌梗塞 (n=15 )间 QTcd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治疗 7天后 A、B两组的 QTcd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均 <0 .0 1) ,但 A组较 B组下降更为显著 ,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结论 :AMI患者早期 QTcd增加 ,并且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 ,福辛普利可降低 AMI早期 QTcd。本结果对改善 AMI近期预后有重要意义。
闫继锋黄振文刘瑞云李凌杨建峰魏经汉
关键词:心肌梗塞福辛普利AMI预后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内皮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储备功能的研究被引量:4
1999年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患者内皮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 储备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 35 例ACS患者,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5 例和不稳定心绞痛20 例,于入院当日和入院后第10 天采集静脉血样以测定纤溶、凝血指标,以评价内皮tPA储备功能;同时做静脉闭塞试验以确定最大内皮tPA释放,并与稳定性心绞痛(SAP) 和正常人作对比。结果 ACS患者tPA含量、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活性、D二聚体含量、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 含量均较SAP和正常人明显为高;最大内皮tPA释放于入院当日降低为(2.2 ±0.8) μg/L(同SAP组比较,P< 0.01),第10 天恢复至(4.5 ±1.2) μg/L( 同SAP组比较,P> 0.05) 。结论 ACS患者全身纤溶紊乱持续时间较长,但内皮tPA储备功能仅在急性阶段下降,随后恢复正常。说明血管内血栓形成与内皮纤溶功能紊乱的联系要比全身纤溶指标的变化更为密切,在ACS患者早期纠正内皮纤溶功能异常更为重要。
闫继锋黄振文刘瑞云李凌韩崇旭杨建峰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纤溶酶原激活剂内皮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