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生 作品数:15 被引量:97 H指数:6 供职机构: 柳州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蛋白组学研究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通过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技术比较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蛋白质组学特点及差异。方法首先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然后SPA法分别鉴定出MSSA与MRSA同源性菌株,通过利用SELDI技术对其蛋白进行检测,并采用Biomarker Wizard软件分析其蛋白质谱特点。结果菌株型为t030的同源性菌株17085及16982有3个蛋白质表达有差异,分子量分别为3057、5867、11 511Da;菌株型为t037的同源性菌株18565及68也仅有3个蛋白表达有差异,分子量分别为4304、7492、8354Da;非同源性菌株18565、16982(均为MRSA)有6个蛋白质表达有差异,分子量分别为3057、5521、6416、7340、8877、11 459Da;非同源性菌株17085、68(均为MSSA)有7个蛋白质表达有差异,分别为3100、5520、6416、6888、8079、8876、12 366Da。结论同源性菌株SELDI蛋白质谱具有高度相似性,非同源的MRSA或MSSA蛋白质谱表达均有较大差异。 孔晋亮 杨朝生 陈一强 温红侠 朱莲娜 蔡双启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 蛋白组学 同源性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与肺部CT表现的相关性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数值测定与高分辨CT(HRCT)征象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52例肺结核患者,对其外周血液标本进行T-SPOT.TB数值测定,并根据其HRCT的7种典型征象分布及范围行对上述患者的肺部CT表现进行评分,利用结核感染T-SPOT.TB数值与HRCT征象评分进行散点图绘制,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讨论两者有无相关性。结果:52例患者肺部HRCT评分分值分布在2~52。微结节分值最大,总分为254,平均4.88;最小为空洞,总分10,平均0.19,分值整体上成正态分布;52例患者T-SOPT.TB所测值A抗原孔阴性(测得值为0~5)17例,阳性(测得值>5)35例,B孔抗原阴性(测得值为0~5)14例,阳性(测得值>5)38例,T-SPOT.TB表现为阴性所对应的HRCT征象评分均值与阳性所对应均值对比无统计学差异(不论A孔或者B孔);从散点图看T-SOPT.TB所测A抗原孔及B抗原孔值与HRCT征象评分值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利用统计学计算相关系数分别为0.27(P<0.05)和0.17(P<0.05),提示T-SOPT.TB测定值与HRCT征象评分为正相关性。结论:T-SOPT.TB与肺部CT所示肺结核病变范围大小及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杨朝生 陈慧 孙雪皎 张东伟 刘琼霞 王丰 刘子声关键词:肺结核 高分辨CT 红霉素联合小剂量茶碱治疗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红霉素联合小剂量茶碱治疗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到2016年6月门诊收治的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茶碱组和红霉素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茶碱组加用茶碱缓释片口服,红霉素组加用红霉素口服,联合治疗组加用茶碱缓释片联合红霉素口服,治疗3个月、6个月后检测患者肺功能,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痰液中性粒细胞数量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水平,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6个月后三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较治疗前增加,且治疗6个月后高于治疗3个月后(P<0.05);治疗3个月、6个月后联合治疗组FEV1/FVC、FEV1%Pred高于茶碱组和红霉素组(P<0.05);治疗3个月、6个月后,三组SGRQ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联合治疗组呼吸症状、日常活动能力、疾病影响评分均低于同期茶碱组和红霉素组(P<0.05);治疗3个月、6个月后,三组CRP、IL-8、TNF-α水平、中性粒细胞数量、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6个月后低于治疗3个月后(P<0.05)。治疗3个月、6个月后联合治疗组CRP、IL-8、TNF-α水平、中性粒细胞数量、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水平均低于同期茶碱组和红霉素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霉素联合小剂量茶碱治疗重度COPD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陈慧 孙雪皎 王丰 刘琼霞 黄尤 杨朝生关键词:红霉素 茶碱缓释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热休克蛋白70及功能成像参数与早期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关系 2021年 目的分析探讨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及^(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显像相关参数与早期局限性小细胞肺癌(limited-disease small cell lung cancer,LD-SCLC)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7例早期局限性小细胞癌患者及57例健康人员(NC组),分析Hsp70及功能成像参数中代谢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al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SUVmax)、平均标准化摄取值(the average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SUVmean)及整合标准摄取值(intergered SUV,iSUV)与LD-SCLC预后关系。结果早期LD-SCLC患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乳酸脱氢酶、Hsp70、MTV、SUVmax、SUVmean及iSUV高于健康人员(P<0.05)。Hsp70、MTV及iSUV诊断早期LD-SCLC具有较高灵敏度、特异性。Hsp70≥3.24μg/L亚组5年内肺癌特异性生存率及疾病无进展生存率低于Hsp70<3.24μg/L亚组(P<0.05);MTV<64.63 cm3亚组5年内总生存率及疾病无进展生存率高于MTV≥64.63 cm3亚组(P<0.05);iSUV<316.78亚组5年内总生存率及肺癌特异性生存率高于iSUV≥316.78(P<0.05)。Cox模型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Hsp70、MTV及iSUV为早期LD-SCLC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TV、iSUV及Hsp70与早期LD-SCLC早期手术+放化疗治疗的预后密切相关,建议临床进一步加大样本量研究。 张东伟 蓝冰 钟家将 杨朝生 刘琼霞关键词:小细胞肺癌 热休克蛋白70 化放疗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特征和蛋白A基因同源性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2007年12月份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临床菌株耐药特点;在蛋白A基因(简称SPA)多样性的基础上,运用PCR扩增技术分析其同源性特点,找出在该时期内的流... 杨朝生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特征 同源性 文献传递 小剂量茶碱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对COPD患者外周血炎症因子及核转录因子-κB的影响 被引量:27 2017年 目的探索口服小剂量茶碱联合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炎症因子及核转录因子(NF)-κB的作用是否优于单独吸入治疗。方法以重度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联合治疗组(20例,所有患者均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50μg、2次/d,口服茶碱缓释片0.1g、1次/d)、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组(20例,所有患者均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50μg、2次/d),在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时抽取适量外周血检测白细胞介素(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NF-κB的水平,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相比,各个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的IL-8、TNF-α、hs-CRP及NF-κB的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其中联合治疗组较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治疗能够明显减轻重度COPD患者外周血IL-8、TNF-α、hs-CRP及NF-κB的水平。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茶碱较单独吸入治疗能更加显著地减轻COPD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 孙雪皎 陈慧 杨朝生 刘琼霞关键词:茶碱 肺部超声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肺通气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肺部超声评价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通气情况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8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采用半定量方法对肺部超声征象进行评分,以CT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肺部超声评分与患者肺通气的关系;同时分析存活和死亡患者临床资料、肺部超声评分的差异,以及肺部超声评分预测患者死亡的价值。结果:88例患者全肺超声评分平均为(18.50±2.12)分,全肺CT值平均为(-620.50±88.13)HU,不通气/低通气肺组织比例平均为(10.41±3.35)%,正常通气肺组织比例平均为(71.54±6.69)%,过度通气肺组织比例平均为(17.65±4.11)%;患者肺部超声评分与全肺CT值、不通气/低通气肺组织比例呈正相关(r=0.775、0.648,P<0.05),与正常通气肺组织比例、过度通气肺组织比例无明显相关性(r=-0.170、0.046,P>0.05);死亡组患者年龄、糖尿病比例、APACHEⅡ评分、肺泡-动脉氧分压差、机械通气治疗和肺部超声评分分别为(59.28±8.12)岁、44.83%、(22.19±2.40)分、(344.40±82.29)mmHg、72.41%和(20.20±1.72)分,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而氧合指数为(104.42±21.18),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PACHEⅡ、肺部超声评分是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OR=1.758、2.841、2.440,P<0.05);肺部超声评分预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1(95%CI:0.836~0.966),截断值为20分,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80%和84.70%。结论:肺部超声可以作为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肺通气的评估指标,同时其在预测患者预后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 杨朝生 邓玉光 陈慧 钟家将关键词:重症肺部感染 肺通气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与肺结核1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015年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公共安全。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免疫力低下,易合并各种机遇性感染疾病,肺结核及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是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感染和死亡原因。 刘琼霞 孙雪皎 杨朝生 蓝冰 王丰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肺结核 肺孢子菌肺炎 绿原酸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干预作用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29 2009年 目的研究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在体外抑制铜绿假单胞菌(PAE)生物膜(BF)形成的作用;对早期、成熟BF的破坏及其与头孢他啶(CAZ)的协同杀菌作用。方法构建体外PAO1生物膜模型;2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扫描电镜(SEM)观察载体表面BF形态;连续稀释法行活菌计数。结果24 h载体表面PAE黏附量,绿原酸组少于红霉素(ERY)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SEM观察绿原酸组和ERY组仅见少量散在的游离细菌,而空白对照组可见大量分布均匀的微菌落和游离细菌;建模3 d,SEM观察绿原酸组仅偶见聚集的细菌,菌体间有少量稀薄的黏液样物质,BF规模小于ERY组和空白对照组,建模7 d SEM观察绿原酸组仅见稀少的薄层BF;绿原酸组载体表面活菌计数少于空白对照组和ERY组(P<0.05);对于早期和成熟BF内PAE,绿原酸+CAZ组,载体表面PAE数量明显少于各对照组(P<0.05)。结论绿原酸可以抑制PAE的BF形成,并对早期和成熟BF具有破坏作用,对于BF内PAE与CAZ有协同杀菌作用,并且强于ERY组。 温红侠 陈一强 朱莲娜 宋志军 杨朝生 王恒壮 张东伟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 绿原酸 头孢他啶 红霉素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理组织中MTH1的表达和临床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mutT同系物1(MTH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柳州市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诊断为NSCLC的197例患者的病理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评估M T H1蛋白的表达,根据MTH1蛋白水平将患者分为MTH1高表达组、MTH1低表达组,分析MTH1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MTH1高表达组与MTH1低表达组比较,男性、吸烟指数≥20包年、鳞癌、TNM分期>Ⅰ期、肿瘤直径≥3 cm、淋巴结转移、胸膜浸润阳性、淋巴管浸润和血管浸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MTH1高表达者和M T H1低表达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6%和92.3%(χ2=10.003,P=0.001);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5.0%和83.7%(χ2=10.117,P<0.001).MTH1高表达(HR=1.713,95%CI:1.865~4.118,P=0.047)和淋巴结转移(H R=9.189,95%CI:2.824~39.457,P<0.001)是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M T H1高表达(HR=1.605,95%CI:1.627~3.248,P=0.039)和淋巴结转移(H R=4.501,95%C I:1.942~11.546,P<0.001)是患者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NSCLC中MTH1高表达患者表现出更高的恶性特征,其生存率低于MTH1低表达的患者. 张东伟 孔晋亮 蓝冰 王丰 杨朝生 孙雪皎 钟家将关键词:生存率